随着武道功法的普及,百姓们的体质越来越好,以至于粮食的产量都翻了好几翻。
永昌三年,腊月三十一。
因为今日是一年的末尾,孟缘特地给百官放了一次假,而他自己也终于抽出了时间。
或许有的人会向往皇帝的生活,会觉得皇帝作为一国地位最崇高的人,肯定享受至极。
可惜的是,一个贤明的君主注定是没有时间享受的。
之所以历史上昏君那么多,最重要的原因便是皇帝的事物太过于繁重了。
早晨四五点就需要起床准备朝议,朝议结束之后才会迎来早食。
早食过后又需要批阅奏折,一天时间被安排的满满当当的。
孟缘虽说有信心镇压百官,但是很多事情还是需要他亲自处理。
也正是因为如此,孟缘的实力在这几年当中几乎停滞不前。
为了能够修为与国家兼得,孟缘不得不开始考虑如何减少自己的工作量。
虽说这样会导致权利下移,但却是不得不为了,毕竟孟缘不会忘记此行的目的还有提升自己的修为。
永昌四年,正月初五,大商皇帝将权利下放百官,同时建立监察部门,商龙卫。
孟缘至此解放出来,除了必须他出面的大事之外,其他事情全全交由大臣处理,孟缘停滞的修为开始稳步提升。
时间再次过度,来到了五月初三,郑国境内,皇宫之中。
“陛下,所有准备已经妥当,可以再次进攻了。”
“士兵们全都学会《武经》了吗?”
经过了八年时间,此时的郑国皇帝已经有了几分苍老。
为了能够在有生之年获得开疆拓土的功绩,他这些年从未放弃战争的想法。
更是费尽心思的得到了孟缘传下的《武经》中的先天境界部分,随后将其传入军中。
历经两年光景,他麾下的士兵已经全然步入武道之途!
如今兵甲已锋,粮草已足,他要再次挑起战争!
至于他为何不攻打别的国家,那就不得不说郑国的地理位置了。
郑国位于玄明大陆中间,东接商国,北连晋国,西临秦国,南有荆楚。
而在与它相邻的国家当中,仅有商国立国时间最短,兵将最为稀少。
正是因为这样,他才会再次进攻孟缘所在的商国。
永昌四年,五月十五,郑国派遣三十万大军入侵商国。
商都皇宫大殿之内,孟缘此时正端坐在龙椅之上,面如寒霜。
“诸位爱卿,郑国犯我大商,谁愿领战?”
“臣,愿战!”
百官之中走出一位将领,他的身材魁梧,面目狰狞,说起话来让人不寒而栗。
随着秦韬的率先开口,众多将领纷纷走出队列,争先请战。
“臣,也愿战!”
作为大商车骑将军的谢毅自然也不例外。
“好!”
孟缘站起身来,神态冷冽,望向众将。
“秦韬接旨,命你率领三十万大军,前去守护边疆!”
“谢毅,你作为副帅,协助秦韬作战。”
“臣,领旨!”
被点名的两人面露喜色,与其他将领形成鲜明对比。
因为没有被点到的将领此时一个个如同霜打的茄子一般。
孟缘并不是钟爱两人,只让他们出战,之所以不让其他将领一起,便是为了军队能够整齐划一。
要知道,一支军队当中,若是不一样的声音太多的话,是会导致战力下滑的。
“赐虎符!”
……
朝议结束之后,两人便拿着虎符去到军营当中调兵遣将。
竖日清晨,三十万大军赶赴边疆,准备御敌。
而此时,郑国的新任大将军已然攻破了大商的第一道防线。
半月之后,郑国军队再次来到了玉剑关。
正当他们准备进攻之时,秦韬率领大部队已然赶到。
双方你来我往的打了几回合之后,发现谁也奈何不了谁。
秦韬也因此震惊的发现,敌方的士兵竟然也修炼了《武经》。
秦韬发现这件事之后,立马改变策略,收起轻视的心,回到关内专心防守起来。
在防守的同时,他抽空写了一封战报,向孟缘报告了此事。
传令兵经过日夜兼程,换乘了五匹宝马,终于回到了商都。
“边关急报!”
随着传令兵的大喊,人群不自觉的给他让开了路。
来到皇宫门前,一番搜身之后,传令兵见到了孟缘。
“拜见陛下!”
孟缘微微颔首,让他起来说话。
“启禀陛下,边关遭遇不顺,暂时在玉剑关防守。”
“哦?”
孟缘颇有一些惊讶,挑了一下眉毛。
在他看来,如今的大商军队不说横扫整个大陆,但至少也不会被人打得龟缩在关内吧。
“将战报呈上来。”
孟缘决定好好看看,秦韬是如何打的仗。
随着战报的阅读,孟缘脸上逐渐趋于平静。
良久之后,他放下手中战报,开始细细思考。
功法泄露这件事,虽说让人有些意外,但似乎也在情理之中,毕竟总会有人忍不住心中的贪念。
“来人,将段坤国唤来。”
孟缘对着身旁的侍卫说道。
不一会功夫,段坤国便来到了孟缘的书房。
“参见陛下!”
段坤国微微欠身,恭敬的对孟缘行了行礼。
“你且拿着我的令牌,去术修所拿出三十万张灵符,即刻送往玉剑关。”
“是!”
等待段坤国领命离去之后,孟缘目光深邃,望向玉剑关的方向,开始喃喃自语。
“本想藏匿一个底牌的,但是如今却是不得不用了。”
孟缘说的底牌,自然就是这些年来术修所制造的那类简化灵符。
经过近三年时间的储存,仓库之内已然拥有了百万多张灵符。
其中多以【回春术】和【火弹术】为主。
毕竟这两种术法最为简单,也最为实用。
视角回归玉剑关,此时郑国军队正在疯狂进攻。
新任的郑国大将军之所以这么拼命,也是有着原因的。
犹记得前任大将军第一次兵败,就是因为不愿耗费士兵性命,不强攻玉剑关,这才导致了最后的失败。
新任大将军吸取教训过后,决定全力发起进攻,不给对方任何喘息的机会。
随着郑国大将军的一道道命令,一个个将士们开始不惧危险的攀爬城墙。
秦韬见状连忙下令,让士兵奋勇杀敌,绝不退让半步。
双方的士兵在这一刻,都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
一番惨烈的厮杀过后,双方皆损伤惨重。
郑国大将军本想继续进攻,但是手下的士兵由于伤亡太多,渐渐的开始往后退去。
这也不怪他们,毕竟一支军队是有着战损比的,一旦达到一个上限,士兵便会怯战。
而这一场战争,郑国军队损失了一成多的人马,士兵们已经不愿战斗了。
最终郑国大将军还是选择了鸣金收兵,虽然这并非他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