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四日,卓从涛便赶到了西州,一路之上他们行军速度极快,卓从涛不敢多做停留,因为他不能让西州有任何的差池。
如今他来了,这一日,铁勒军仿佛跟卓从涛商量好了一般,他们没有攻打城池,而卓从涛顺利的进入了高昌城。
这一日,诸将云集,全部都在等候着汉王的到来,他们一日前便收到了汉王要到西州坐镇的消息。
得知此消息的众将当然是有的喜悦有的忧愁,喜悦的当然是魏晨以及李无言等将领,他们可是知道卓从涛的能耐,汉王来了守卫西州也能多一份儿保障。
可是裴子陵便不是如此作想了,他可是三军主将,如今自己直接便被汉王给替代了,况且他又是眼高于顶的人,岂能心里服气呢?
虽然卓从涛的传闻他早就听过了,但是那有怎么样呢?
不止裴子陵听说过卓从涛,卓从涛对于这位大才的名声更是听的都听烦了。
众将迎接完之后,卓从涛升帐议事,众将全都到来了,卓从涛站在首位开口道
“临阵换帅,兵家大忌,众位也都知道,所以主帅还是裴太保的,孤作为参军即可。”
这话一出,满座皆惊,一个王爷当参军,传出去岂不是笑话吗?
而且还是抓从涛这等名扬天下的汉王,这一下子可把裴子陵给架起来了,众将更是觉得不妥。
但卓从涛坚决如此,众将也无奈,而裴子陵也不是矫情的人,他更不会因为卓从涛捧高他,他便有什么想法。
主帅定了,那接下来便是商议战事了。
自打退守西州以来,北部的仆固怀仁,契苾勃勃率领的四万突骑军每日不停的攻打,并且深入骚扰各地,对于这一点他们是无奈的。
而东部的郝连昭昭以及仆固定的四万精锐骑兵也是如此,将他们死死的堵在这里,形式是不容乐观啊!
现如今铁勒军兵威正盛,他们别无他法,只有坚守西州城才是上上之策。
而如今的聚黎州也在遭受着吐蕃军队的攻击,每日每夜不停的攻打,但是聚黎州城墙依然耸立在吐蕃军队的前方,让他们望而止步。
对于吐蕃军队在南部的行为仝全忠等将领已经知晓了,三万多的百姓死在了松公亚拉的屠刀之下,贾忠以及数千的晋军死在了吐蕃军的屠刀下。
攻我土地,屠我子民,杀我将士。
仝全忠他们不会放过这一支来攻打他们的五万吐蕃军,尤其是贾志,双拳紧握,他无时无刻不在想如何将城外的吐蕃军杀个干净,好为贾忠以及将士们报仇。
之前没有投靠晋军之前,贾忠是他父亲的旧将,也是他在这个世上最后的一个亲人,如今就这么走了,贾志心里对吐蕃的怒火已经到达了顶点,如果有机会他定然会手刃松公亚拉为死去的家忠报仇。
而仝全忠身为北境统帅几十载,他深知这种痛苦,如今北境也陷落了,他心里何尝不是贾志一般的心情。
既然他们赶来犯境,仝全忠就不会让他们轻易的回去。
十月三日,自打开战以来已经过去整整半年了,半年的时间联合军一败再败,一退再退,从起初的六十多万大军,到如今的不到四十万人马,可谓是一败涂地,不仅如此,河西走廊全境沦陷,并且都让晋军打到了兆州,兰州,这是一个耻辱,这是吴航名言天下之后最为耻辱的战绩。
而带给他耻辱,带给他们恐惧的这个人就是卓从飞。
此人不除,吴国便没有一日安生的日子可以过,为了吴国,一切都是为了吴国,吴航答应了陆昭等将领的建议。
决定改变大军作战计划,从歼灭晋军夺回城池改变为击杀卓从飞。
这个计划,一时之间在高层掀起了轩然大波,击杀卓从飞这谈何容易呢?
先不说他身边有数万晋军,就连他身边的杨师业以及冯去疾都是悍将,这如何能杀得了他呢?
对于吴航与陆昭提出的这个计划,身在叠州的周武是非常认可的。
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卓从飞死了,晋军没有了这个精神支柱的支撑,定然是群龙无首,士气大减,到时候失去卓从飞的晋军必然是不堪一击,那时在击败晋军夺回失去的城池岂不是易如反掌吗?
他们说服了吕山。
吕山先前认为大军作战得堂堂正正才可,岂能让卓从飞一人来身系大军胜败的关键呢?
不过他们把吕山说服了,晋军如此的勇猛确实是跟卓从飞的所在是脱不了干系的,如果卓从飞不死的话,那么他们吴国之后的日子定然是不好过的。
而楚王李利群也看清楚了如今的局势,亦然支持恩师吴航的决定。
而宋国的礼亲王王烈也是欣然同意,并且大力配合吴航的行动。
吴航,周武,吕山,陆昭,李利群,五位高层以及宋国王烈全部都同意了,那么他们之后的战略部署都将是围绕击杀卓从飞所展开的。
而光是吴国这边知晓也是不行的,吴航的信件当然也落到了王柯的手中,王柯看完之后,觉得吴航所说非常有道理,卓从飞简直是太可怕了,他必须死,如果此人不死,吴国迟早毁在他手里,到时候吴国亡了,他卫国能抵挡卓从飞的神勇吗?
王柯也下定了决心,一个击杀卓从飞的计划已经在联合军的各部秘密展开了。
他们将此次行动命名为猎飞行动。
而此时的卓从飞还欣然不知他即将面临着人生最大的考验。
因为他太牛了,太神勇了,当今世上已经没有人是他的对手了,如此耀眼的人活在这个世上,是对这个世界的亵渎。
有他在,天下名将唯有他卓从飞一人,他一人足以压的整个天下名将抬不起头来,因为他是卓从飞,因为他是战神,因为他是被人称作霸王转世甚至超过霸王的人。
所以,他卓从飞必须得死,只有他死了,天下将领才有出头之日,吴国才可以得救,天下各国才可以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