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定主意之后,首先吴成做的就是派遣出了大批的长乐卫成员搜集各种的情报,并且还安插了不少的探子潜藏在朝中官员的府邸之中搜寻情报,这只是吴成的第一步。
吴成知道,朝中的官员,有不少都是显贵之人,不少的人都是因为家族的关系给朝廷缴纳了大批的钱财才获得的官位。
而吴成正是从他们身上开始挖掉士族势力的第一步。
而对付商人的办法吴成则更加的简单粗暴,还是派遣人收集大量的情报,然后将商人区别为两个性质。
一个是奸商,一个是正经的商人。
奸商那边自己被吴成的长乐卫给收拾了,钱财也全部的充入国库。
至于那些正经商人的,吴成有的也区分开来,上次大灾捐助了朝廷的,便也就罢了,没有捐助朝廷的,而且还是富家一方的吴成便会私自给其加上罪名然后派遣长乐卫缉拿,财产也全部充入国库。
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则是对朝中那些官员出手了,家族中底蕴强大的,上次没有捐助的直接被长乐卫的人各种抓小辫子穿小鞋,如果实在是没有的,吴成也不打算放过他,还是那一招,那便是暗自加上罪名然后缉拿带回长乐卫将其严刑逼打成招。
不得不说,这吴成虽然领兵打仗不行,但是再这方面确实有手段,整人这方面更有天赋。
这两剂猛药灌下来,不到三个月长安城的外戚集团以及勋贵集团还有士族商人便炸开锅了。
一时之间吴成以及长乐卫的凶名在长安城之中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直接将吴成以及长乐卫推上了风口浪尖。
惹的百官是个个恨的吴成是咬牙切齿,他们恨归恨,他们又能如何呢?
整个吴国朝堂有谁不知道吴成是他皇帝的爪牙,吴成敢如此大张旗鼓的行事难道没有皇帝的默许吗?
那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皇帝的默许,别说是一个吴成了,就是他两个吴成也没有这个胆子。
一时之间,吴成成为了长安城“炙手可热”的人物,一个人直接招惹了满朝的权贵以及士大夫们。
只要一上朝,弹劾吴成的大臣简直是不计其数,这还不算,百官们上奏的奏章当中有十分之九全是弹劾吴成的,就算是不弹劾也与吴成这几月以来所做的事情有关。
你们弹劾归弹劾,但是李思明高兴啊,大加的奖赏了吴成一番,并且默许他继续行事,有李思明这个皇帝撑腰,谅百官以及这些士大夫也不敢那他怎么样。
但是皇帝似乎还是低估了这些士大夫以及商人的能量,两边直接联合了起来,并且联合了不少的朝中官员死谏皇帝让吴成收敛一番,如果在如此行事的话只怕会动摇吴国的根本。
这话确实说的不假,狠狠的敲打一番这一群人就足够了,如果想要一举将他们扳倒,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就连中书令太傅于兼都找上们来啦!
于兼其实也认同皇帝的这个做法,所以在吴成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他并没有给皇帝任何谏言。
因为于兼也是从小贫民出身,后来娶了一个有钱的夫人,这才让他有机会入朝为官,如果不是他娶了一个有钱的夫人,只怕他于兼现在还在家种地呐,或许到现在都是吃了上顿没有下一顿。
所以于兼深深的知道如今吴国的这种弊病,虽然他担任中书令以及太傅之后已经认可寒门子弟可以入朝为官了。
但是,要想顺利实施哪有那么容易啊,朝中全是有钱有势的人,要不就是有雄厚的家族作为支撑的,一个寒门子弟如果没有人举荐怎么会轻易入朝为官呢?
所以对付士族这件事情急不得,得慢慢来,如果下的药剂太猛烈了,说不定会适得其反,到时候就得不偿失了。
这也是于兼找皇帝来劝说的原因。
皇帝李思明听了也深以为是,认为于兼说的很有道理,但是这件事情皇帝还不打算就这么算了,他这次要狠狠的敲打士族一番,让他们知道谁才是吴国的主人,让这些士族知道痛,让他们知道如果没有皇帝的庇护他们只是一群待宰的羔羊。
可是事情出乎了李思明的意料,士族能够屹立于几百年甚至千年不倒,那也是有原因的,他们早已经是根深蒂固了,又岂是这么容易对付的。
朝中官员联合那些商贾巨子以及各地的官员一齐向皇帝上书,请求诛杀吴成,解散长乐卫,还吴国朝堂,政治一个清明。
当李思明看到了这一幕,他才深深的认识到了这些士大夫的可怕。
如果说吴国是大树的根的话,那么这些士大夫就是大树茁壮的树皮以及里面的蛀虫,既有危害也有好处。
但是,现在,李思明只感觉到了士大夫对于吴国朝堂的危害。
李思明叹息一声
“罢了”
于是,皇帝与士大夫的第一轮交锋就此结束。
结束是结束了,长乐卫可以保留,但是吴成在士族的强烈谏言下,必须得死。
这一下子可把皇帝给惹怒了,各退一步不就好了吗?
还瞪鼻子上脸了
皇帝怎么可能会看着自己忠实的鹰犬死去,如果吴成死了,那么以后类似的事情谁替他去办呢?
这次的李思明是真怒了,朝会之上当场将几个谏言杀掉吴成的官员给拉出去斩首了。
百官看到皇帝竟然真的敢动他们,看来是动了真怒了。
罢了,那便各退一步吧。
于是,吴成就这样被皇帝强硬的给保了下来。
不过,就这样的形式,吴成的侯爵是封不成了,只能等待日后再找机会了。
也正因为此事,皇帝与吴成以及于兼等一些寒门不受士大夫待见的朝中大将成为了对抗士大夫的主要力量。
也就是此,吴国朝堂的矛盾正式开始爆发了,一个便是以中书令于兼为首的寒门派系。
一个便是以诸多士大夫联合起来的士族派系。
吴国的朝堂要变天了,这一变又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