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国?”
秦邵几年一直专注于整治内部问题,虽然如今很多问题并没有完全看到全方面的解决。
但至少好了很多。
至少九边地区现在田地兼并问题得到了解决。
南方那边确实阻力不算小,张璁直接派过去桂萼带人过去主持大局。
听说桂萼夜里还收到了威胁的信件!
秦邵听了,脸色有些冷。
“不怕那些人没有动作,就等着他们的大动作来了!告诉桂萼只管干,如果有人动手,我们就动大手!”
他直接同张璁说道,张璁很快了然。
“是的,陛下,他们已经到达宁波府,当地市舶司已经安排了留下,他们知道陛下新近即位,想来朝拜陛下,他们船速快,如果要走水路,估计要不了多少时日!”
严嵩解释道。
听了严嵩的解释,秦邵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先前因为朱厚照突然离世,杨廷和他们为了安全,直接封了闽浙和广东的市舶司,断绝了跟外面的来往。
如今市舶司重新开始运营,倭国使者的大内氏就派了两艘船到而来宁波的港口。
秦邵想起前世因为看那部关于大明的神剧,虽然对那部剧演绎的朱厚熜有太多赞美滤镜不是太喜欢,但因为那部剧有不少关于倭寇的事情,就看了关于倭寇方面的资料。
联系如今的情况突然想起如今倭国的情况。
倭国应仁之乱之后,已经开始进入纷乱动荡时期,也就是所谓的战国时代。
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材本来想讨伐细川氏这个倭国权利越来越大的武家氏族,可是自己势太菜,反而被细川氏策动了京都的实力,直接将足利义材给废除了,接下来的就是关东大乱。
但是另一个武家氏族大内氏确实支持足利义材将军的,不时带着自己的人跟细川氏干架,双方你来我往,最后演变成这两个武家氏族的争斗,至于足利义材早已成为当中的工具。
这两个武家氏族的斗争不仅仅表现在政治斗争上,还延伸到经济和贸易的争夺方面。
无论是前世还是现在,秦邵觉得大夏族都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勤劳的民族,但这个民族身上也有很多缺点,比如喜欢耍小聪明,做事不踏实;比如,爱面子,喜欢打脸充胖子!
特别是后面一点,在大明朝表现得可谓淋漓尽致。
为了显示大明帝国的繁华和强大,尽管不少历史学家美化,说大明比如郑和下西洋,宣扬了大明的文化和影响力等等,反正很多有利的方面。
但却犯了一个国.度最大的错误,那就是明明是贸易,结果却做成了装牛逼的事情。
周围效果前来朝贡,仅仅交少许进关税,且这些税收很多都落入了一些地方官员的口袋中。
他们来朝贡,大明为了显示自己的繁华、恩泽天下,给了他们众多恩赐的东西,还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这种事情傻子才不来呢!
所以,如今大明开关之后,很快周围的国.家开始进来朝拜,大内氏就是耳闻了这种情况,直接率领船队来了大明。
就秦邵了解的情况,大内氏来了之后,细川氏也不甘落后,直接跟着也来了。
一个国.度有两个朝廷商队都说自己代表倭国,自然是免不争斗。
按照历史,大明发生了一件可笑且屈辱的事情。
那就是大内氏来了之后,细川氏紧随后面,因为细川氏没有带国书,进不了大明境内,他们就贿赂了当时的宁波市舶司的官员,进了宁波境内。
两虎相见,必有一争。
大内氏和细川氏竟然在大明境内开战,不仅他们互相有伤亡,大明境内的官员和百姓有不少还因为这场战乱被杀,简直荒.唐至极。
当时的皇帝朱厚熜对这方面根本不是太了解,他一地方藩王以前对外面的世界根本不了解,突然做了皇上,对这种事情更是处理无能。
至于杨廷和为代表的那些官员,他们想的只是自己的利益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想着强大自己,而是直接吩咐关闭了宁波和闽地的市舶司,只留了广东一处的。
因为这种关闭,进而引发了大明海上走私贸易的猖獗,进而加剧了以后的倭寇之乱。
也是因为这次在大明境内的打斗,那些倭国人看出了大明的空虚,堂堂宁波府竟然派不出精干的军.队制止他们,那些所谓的官员竟然一个个吓得落荒而逃,整个城内混乱一片。
因为了解了情况,倭国人开始轻视大明,察觉自己一向奉若强国的大明竟然是个绣花枕头,几年后,倭寇更是直接开始直接叩关大明,开始大肆入侵抢劫。
如今,市舶司人员都是新派的新进官员,还有从地方挑选的精英。
新官上任,加上朝廷对他们也有培训,如今做事倒是认真。
洪福因为见识多,这次去了南方之后,秦邵也给他安排了职位,协助南方地方卫所开始练兵,训练海上队伍。
大内氏在边关交换了一些东西之后,就想着见大明的新陛下,可以像以往一样得到许多好处。
如今根据严嵩送过来的消息,大内氏已经来了,如果不出意料的话,细川氏也会很快到来。
根据倭国人那屌性,如果直接让其进来,说不定还会干起来!
要打随便打,但在大明境内不行!
“惟中,速传消息到宁波府那边,大内氏船只可以跟我大明自由贸易,以后所有贸易以物换物,正常交易即可,交易时间为三天为期限,超过三天一律离开大明境界!”
“是!”
“另,如有细川氏申请进关,条件待遇一样,但不可双方一起进关!”
“是!”
七日后,从宁波府那边传来消息。
在大明交易完的细川氏和大内氏在大明边境外发生激战,双方各有伤亡不少。
……
周一,早朝。
秦邵听着下面一帮群臣的汇报。
张璁汇报的情况是内关外放的情况,就是将京官放到地方去锻炼的问题。
特别是言官必须有地方工作经验,不能要些什么都不懂,只会夸夸奇谈,考言语博出位,成为政治攻.击工具。
因为先前很多京官外放,京城的很多职位就空了出来,不少表现优异的地方官被抽调上来,被抽调上来的人,很多有地方经验,说起问题有理有据。
不仅仅是朝中大员,就是秦邵从这些官员讲解中也了解了不少大明很多不为人知的方面。
这种调动不仅促进了中.央和地方官员队伍的流动,也避免官员的僵化,对朝廷来说真是活跃了血液。
再加上如今的官员年轻化了许多,秦邵觉得这上朝也有意思了很多,毕竟任何时代年轻人的想法还是超前的。
当然,当中也不乏热烈的讨论,有时候讨论激烈的时候甚至会争辩得面红耳赤。
张璁先前提议有能力的举人可以根据能力破格做官,就引起了很大争执。
朝堂不少人表示反对,认为他们都是经过十多年甚至几十年寒窗才取得进士,有了做官的权利,凭什么那些举人考不上进士就能做官?
当然也有赞成者的,一般都是跟张璁一样经过多年科考才中举的。
同样的经历,他们更能体会进士考试虽然公平,但是也不乏一些人只会考试,且先前的考试很多注重书本知识,且因为一些官员对某项的喜爱,不少人投其所好才得高分,并非实际能力。
一个人能考中进士,证明其在读书方面是不差的,做官应该也是可以的。
张璁就觉得自己考中进士,后来就是估计投那些考官的喜好才成的,即使他考中进士,很多事情也能做好。
总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最后只能秦邵来裁决。
这种事情秦邵前世也听过不少讨论。
在他们那个时代,经常讨论重点大学的学生是不是一定比一般普通院校的大学生能力就强。
这种事情其实就是概率问题。
不可否认,普通大学的学生中不乏有震能力的,重点大学的学生也有只会读书考试,到了社会工作中能力并不是很足。
但什么时候都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公平,至少从佣人角度来说,有那么多重点大学学生可挑选,没必要耗费那么多精力成本非要从普通大学生中挑选佼佼者。
很多时候一个人真正的能力并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表现出来的,伯乐也不会永远都看不走眼,所以,没必要为这种事情太过于较真。
更何况在前世,人口基数大,人才太多,自然也就先从重点院校挑选。
如今的大明情况也是一样!
虽然每年的进士录取率并不高,但总体上这个年代的人数还是比较少的,很多时候需要不了那么多职位。
自然会先从进士中挑选。
至于真正有实际才能的人,秦邵提出如果有举人甚至秀才能在地方做出突出的业绩,帮助地方发展,也是可以破格录取的,只是这种条件要苛刻一些。
新皇这样说,其实就是提出折中的意见,双方都觉得还可以接受,也就此定了下来。
张璁提出的问题,先前已经讨论过,他只不过汇报了如今的情况,大致情况还算不错,众人也没有太大异议。
只是兵部的彭泽和户部的王琼却掐了起来。
说到底就是彭泽觉得如今边关很多地方不久就要进入冬季了,不少首领提出朝廷应该为边关将士提供一些制作棉衣的经费。
如今九边不少地方的土地回到了那些军户的手中,朝廷推广的红薯在那些地方都开始大面积种植,收成还不错,且朝廷还免除了九边军户第一年的赋税,吃的方面,倒是吃了饱饭,如今的干劲倒是十足。
只是吃的问题解决了,因为多年欠俸,军户过冬的冬衣已经破烂不堪,九边领导就想申请为兵士们制作棉衣。
对于这种情况,秦邵也了解。
那些军户们原先过惯了吃上顿没下顿的苦日子,估计如今觉得日子还不错,即使很寒冷,也不会想到置办衣服问题。
应该是那些新上任的将领,新官上任三把火,想在军中树立威望,让兵士们听自己的,就提出了申请。
不说大同、蓟州等地,辽东那边寒冷,秦邵前世的时候去过那边,根本不能想想没有暖气的日子,人们是怎么挨过去的,应该是有土炕可烧,只是没有厚衣服,日子确实难熬。
秦邵也很想给边关将士提供棉衣,只是人数众多,到底需要多少钱?朝廷能不能承担?这些都需要户部来计算考量。
不当家不知油盐贵!
秦邵现在终于明白,这要做个好君王真的没有那么好当!
当然,如果要当个只知道自己享受、摆烂的君王是很容易,但也容易把国.度搞崩,甚至自己的小命不保!
他现在能做的就是看向王琼,这个自己的户部尚书。
这货在户部多年,对于九边的兵士粮草,有多少人,需要多少钱,他大致一估算就能差不多!
所以,银子如何从他这边出,秦邵倒是不怎么担心!
“彭尚书是不当家不知道,你知道这九边多少人吗?如果人人都穿棉衣,朝廷要出多少银子?田地赋税改革还没有完,从地方收上来的税银越来越少,户部每年还要支付给边关每年那么多花销,你以为银子说有就有吗?你是不是觉得这银子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作为户部,也就是财务部门,对钱把握得比较紧,并没有多少过错。
且各项支出只要从户部出,王琼都会据理力争,能不出就不出,能为朝堂省多少就省多少,尽量做到节源开流!
遇到曾经的老对手彭泽,王琼更是不例外,言语也更加犀利。
“王尚书怎么知道我没当过家?我当的是这兵部的家,我只知道我们的兵士在边关舍命保护我大明江山,他们带住妻儿父母在边疆艰苦子地艰难地生存,如果连身上的衣装都不能保证,要冻死在数九寒天里!王尚书到底是是何居心?”
“我听说您最宠爱的小妾最怕冷,恐怕已经在家里烧起了炭火,穿着厚厚的锦缎棉衣,王尚书怜香惜玉,应该让娇妾用的是洁白绵软的的棉花,而不是边关用的粗硬木棉!为何做不到感同身受呢?除非王尚书您告诉我,您的小妾为了节省不舍得用,需要您晚上帮忙被窝里胸口暖玉足……”
彭泽这人平时话不多,说起话来也咄咄逼人,更是尖刻犀利。
很快有人忍不住嗤嗤发笑,都知道王琼老妻没了,纳了一房美妾,扬州瘦马,温柔可人,王尚书很是宠爱。
只是南方人到了这京城,加上身体娇弱,不免怕冷。
曾传出,王琼怜香惜玉,用胸膛帮小妾暖足!
“噗!”
秦邵听下面吵得热闹,在上方看热闹好久,正有些口渴,张佐刚递上茶水给他润喉。
他刚喝下一口还没咽,听这惊悚八卦,直接喷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