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宋公子卬觐见。”
随着寺人尖嗓子一吆喝,卫国宫殿的大门缓缓打开,公子卬跟随先导的太监从右侧的通道进入宫殿,左侧是君王专属,乱走是要没命的。
此时,卫君已经端坐于大位,诸大夫的朝会已经接近尾声了。
满堂公卿眼光灼灼地看着这位异国他邦远来的贵族子弟。
“子瞻,方才诸位大夫都在谈论你呢。”卫君今天的心情显然很好,直接称呼公子卬的字以表示亲昵:“太子痊愈,孤一人再也不必担心百年之后,无人为继,卫国的未来也有了主心骨,这全部都是子瞻一人之功勋。想我泱泱卫国,却无良医方者能手到病除,消去疥疮,若非子瞻闻讯,远道而来,孤一人恐怕要束手无策了。”
公子卬连忙稽首,恭谦道:“君上言重了,卬哪里懂得什么医术,卬不过是推荐了懂得医术的人才来诊治罢了,君上若行赏赐,当以医万为念。”
卫君哈哈大笑:“子瞻,你不必过谦。为上位者,以识人长短为能;为下位者,以一技之长为能。子瞻能慧眼识别英才为己用,本就是子瞻的贤能,子瞻不必过谦。
况且,医万是子瞻的方者,医万之功劳,都应该记在子瞻的身上,若孤一人赏赐了下人,冷落了其主,恐怕他人都要置喙,说孤一人破坏了子瞻与医万的主臣之道,扰乱了周公以来的上下之礼。
这样的事情,孤一人可不会去做。”
一个暴戾的昏君,心情好的时候,偶尔还是会摆出一副尊贤重礼的样子。
“诸位卿家,都说说,该如何赏赐子瞻?”
上卿孙良夫出言道:“臣以为,子瞻颇有小功,酬之三十釿黄金可也。”
孙良夫知道卫成公是个吝啬鬼,当初周歂、冶廑有拥立之功,卫成公不愿意酬劳他们,于是干脆把两个有功之臣悄悄毒死,如今外国公子看个病,给个三十釿孙良夫估计做做样子得了。
亚卿孔达出声反对道:“愚以为不可。”孔达出列,恭恭敬敬地行礼道:“三十釿黄金赏方者可,赏赐宋公子则不妥。
公子卬获悉卫太子之疾病,从国外远道而来,路途开销本就不菲,况且太子乃一国之未来所望,岂能以区区贱价而衡之。
此外,公子卬乃一国公室子弟,于宋室官拜太傅,位高而身显。且臣听闻公子卬乃当今宋公之手足兄弟,曾经同赴宋国内乱,大战之中立下不世之功,阵斩篡位之仇敌,俘虏数十倍之敌手。如此义士,他日必为宋公所重用,位极人臣指日可待。”
公子卬眼观鼻,鼻观心,公子御不是篡位的事情还好被他压了下来,把医万收为己用,消息没有传出去,要不然这下就尴尬了。
这年头消息传递得慢,公子卬估计是那天田双和孔达吹逼喝酒的时候说的。
“如此他国之贤能显贵,赏赐三十釿黄金,不仅显得吝啬,还容易结下祸患。三十釿于庶人而言是重赏,于一国贤大夫,则为侮辱。今宋国、卫国尽皆晋国之属国,国土相邻,昔日姻亲,吝金而为国家结下祸患,窃以为不妥。
故而臣以为,不赏则以,要赏就当以重赏,三百釿黄金可也。”
公子卬简直喜出望外,要不是在大殿之上,都想亲一口孔达。
三百釿黄金啊。一釿黄金等于五千零四十个铲币[1],三百釿约等于一百五十万铲币,可以买五万石小米(一百五十万公斤)。按照一人一年吃四百公斤计算,足足可以吃上一百三十六天。
三百釿黄金……卫成公一听心中肉疼,给太子遬治病要花这么多钱,他是想不到的,就是三十釿黄金他都嫌给得多了。
卫成公不自然地扭了扭身子,把目光投向另一位重臣,上卿宁俞。
宁俞须发皆白,行动迟钝,看起来都要半截入土的人了,老朽不堪。不过只要他没死,宁俞仍然是卫国地位最崇高的臣子。
宁俞发言前先咳嗽了几声,老了,声带有些僵直,横膈膜也要在工作前预热一下。作为几十年跟着卫成公这个暴君出生入死,几经磨难的老伙计,宁俞对卫成公心里的那点小九九再门清不过了。
“老臣驽钝,依稀记不清当初晋文公还是公子的时候,途径宋国,敢问宋国公子,不知道可有此事?”
公子卬回道:“有之。”
宁俞顿了良久,才缓过气道:“当是时,宋君何以待之?”
这事情列国都知道,公子卬老实回话道:“昔日晋文公落魄,游历敝国时,先祖父宋襄公以白马八十匹贻赠之。”
“白马八十匹,当以黄金几何匹之?”
公子卬掐着指头算起来。一匹马的物价就是八十三镒铲币,一镒铲币等于二十釿,一匹马约等于一千六百多钱,八十匹马就是十三万铲币,合计约二十六釿黄金。
“二十六釿黄金。”公子卬少顷给出了计算结果。
宁俞缓缓转过身,对卫成公行礼道:“如此,有前例在前,凑满整数,当嘉奖三十釿为宜。孔大夫之言过矣。”
孔达的行政经验和历史典故毕竟没有宁俞这么熟稔,姜还是老的辣,孔达由衷得佩服,不然别人怎么是上卿,而自己仅仅是个亚卿呢。
“宁大夫所言极是。达才疏学浅,还需要历练。”
一边的孙良夫冷哼道:“孔大夫果然是宋人出身,拿着卫国公家的钱财照顾自家的公子,很是阔绰。”
孔达被孙良夫这么夹枪带棒的一怼,顿时面色潮红。
“达是卫国的大夫,吃的是卫国的禄米,于宋国毫无瓜葛,绝不会背叛君上的。”
砰砰砰,孔达磕得脑壳渗血。
卫成公忙阻止道:“孔大夫还是忠心不二的,孤一人深念之,孔大夫不必如此。”
在外人面前,卫成公还是不想让别人知道卫国内部不和的,赶紧眼神警告孙良夫,安抚了孔达一阵。
“如此就定下赏格三十釿吧。”
“拜谢君上,外臣铭感五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