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消灭掉的并不只是五常市的敌人,同时还有企图支援这里的其他日军部队。
为了做到这一点,刘洪需要做到两件事情。
第一点,在日军的增援部队抵达这里之前,将五常市里面的日军部队全部消灭掉。
第二点,在日军的增援部队的行军路线上面,布置起来足够的兵力,对这些日军部队进行伏击。
现在他们已经得到了第四军情报部门给他们提供的情报。
在这样一份情报里面,他可以清楚地知道,日军支援过来的那个旅团的兵力,他们的行军路线,甚至是出发和抵达的大概时间。
有这样的信息保证,刘洪才能实施自己接下来的作战方案。
他首先让自己手下的一个旅,作为伏击力量,在沿途的公路上构筑起来伏击阵地。
同时,他让自己的主力部队,则是直接对五常市展开攻击。
他们要攻击的五常市,主要有两个目标。
第一个目标是五常市外围的机场,那是他们到时候让南部战线支援过来的部队,可以降落到这里的关键所在。
包括后续获取的各种武器和物资的支援,也都需要这个地方的机场,为他们来提供足够的后勤保障。
除了这些之外,他们还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将五常市里面的那些日军部队全部消灭掉。
日军在这座城市里面驻守的兵力并不多,满打满算也只有一千多人。
而负责攻击这里的四军空降师,足足有五千多人。
在五常市的日军非常的谨慎,他们在昨天晚上的时候,便已经接到了命令,让他们将城门紧闭,同时在外围构筑起来足够的防御阵地。
若是对面的敌人在这个时候对他们展开攻击的话,那么他们就根据这些外围的防御阵地进行坚守,还有就是他们的城墙,也会成为他们最后的一道屏障。
空降师最大的弱点在于,他们缺乏足够的重型武器,进行攻坚行动。
但是携带的大量轻武器,本身也可以为他们提供充足的火力支援。
可是直接攻击日军坚守的城墙,可能就会有些难度了。
更何况在城市里面,还有大量的平民存在,他们也不能直接呼叫战斗机和轰炸机,对日军的驻守的五常市进行大规模的轰炸。
若是那样做的话,刘洪基本上可以告别自己的军旅生涯,准备吃枪子儿了。
所以,需要引蛇出洞。
原本支援五常市的这支部队,现在已经经过了一晚上的急行军,士兵们都非常的疲惫。
但是现在的他们仍旧需要加速前进。
古德里安给他们下达的命令非常的明确,必须在天黑之前抵达五常市,支援到这个地方的部队,帮助他们巩固防线。日军这个混成旅团有五千人的兵力,再加上原本就在五常市驻守的日军兵力,算起来有大概六七千人所有的兵力。
这么多的士兵驻守在这个地方,除非是四军的装甲部队可以从天而降,不然的话只是依靠着步兵部队的话,很难在短时间内将五常市攻打下来。
而日军在哈尔滨地区的部队,可以利用公路进行相对高速度的机动。
这个时候,只要是五常市的日军部队抵挡住四军部队的攻击,那么他们在哈尔滨地区的部队,前进可以顺着公路对这里进行支援,最多一天多的时间,他们就能抵达这里。
刘洪带着他们的部队,在一处山岭之间,进行着伏击作战。
这里的地形,相比于其他更加平坦的敌方,算得上是比较适合进行伏击作战了。
刘洪的打算是,利用手头的兵力,对日军这个支援过来的旅团进行合围作战。
而其他的部队则是暂时隐蔽起来。
等到这个日军旅团被打的无法坚持的时候,必然会呼叫在城中的日军部队过来支援他们。
若是日军在城中的部队支援他们的话,那么四军的部队就可以在沿途对这些日军部队进行伏击,打击他们的支援力量。
这样的话,便相当于是在变相的削弱日军在五常市中的防御力量。
为他们后续攻打五常市的军事行动,做好铺垫和准备。
现在的日军,虽然已经进入到了战斗的状态之中,可是在很多日军的指挥官看来,敌人的部队主力,都已经在攻击扶余城了。
他们很难再抽调出来一支装甲力量,进行这么长距离的机动,然后对五常市发动突然攻击了。
只是古德里安的感觉显然要比他们更加的敏锐,所以他的命令下达得非常坚决。
日军支援过去的这个旅团,就算是不情不愿,现在也不得不快马加鞭,尽量提高自己的支援速度了。
刘洪他们的部队,很快就已经在正午到来之前,构筑起来了两道完整的伏击阵地。
一片伏击阵地,主要是为了包围和攻击日军支援过来的第199旅团。
至于另外一片伏击阵地,则是对来这里增援的五常市守军进行伏击,将他们消灭。。在城市之外。
日军显然还不知道,现在四军的空降兵力量,已经在城外展开了作战部署。
他们的大部分士兵们,还都在那里加固着自己的防御阵地,亦或者是探讨着哈尔滨地区的战斗情况,和未来的战争走势。
日军第199旅团的旅团长平川夜志,坐在自己的吉普车之中,看着前方蔓延的队伍,便高喊一声道:“通过前面的那一片山谷,我们的部队就好好地休整一番。”
原本因为古德里安的命令,他也是拼了命的让自己手下的士兵们高速前进。
但是现在看来,这样做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事情,因为从五常市那里得到的情报来看,对面的敌人根本没有对五常市进行攻击的打算。
甚至是侦察机都从来没有从那里飞行过。
不止如此,四军对扶余城发动的攻势声势如此浩大,在这个地方却没有任何兵力部署的痕迹,这让他们很难不放松原本紧绷起来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