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两起命案发生,西樵书院不少学生请假返乡,学生少了,学院收到的束脩自然也少了,此时唐婉儿去求学,学院简直求之不得,恨不得昭告天下,县令家的小姐都来上学了,大家不要害怕,赶紧回学校吧!
翌日,唐婉儿收拾好着装、背上书箱,和小翠一同来到衙门门口。
“小翠!”
小翠双眸一亮,惊喜的喊了声:“爹!”
唐婉儿诧异的眨眨眼,“徐叔?”
一个左手缠着绷带,皮肤黝黑、国字脸的中年男子站在马车前,目触到二人后严肃的面容扬起笑容, “小姐。”
唐婉儿站在徐叔面前,盯着他受伤的手不满的说道:“徐叔你手伤未愈,怎么不多在家休养几天?”
“这点小伤不碍事的,小姐你去书院没有马车会不方便。”徐叔笑着接过唐婉儿的书箱,催促两人赶紧上车,可别第一天就迟到,给先生留下不好的印象。
唐婉儿如何不知他是看到小翠匆匆忙忙回府,担心自己有事才回来的,愧疚之感充斥着心口,临上车之际轻声说道:“徐叔,谢谢。”
徐叔严厉的眉眼中漾着慈祥暖意,驱赶着马车徐徐向书院驶去。
书院的女学生每日只有上午的两堂课,一堂礼仪,一堂乐器。与必须住校的男学子不同,女学子午时上完课后即可回家,不得在学院停留,第二日带回先生布置的作业即可。
唐婉儿到书院已为时不早,给门房看了自己的腰牌后才被允许入院,门禁森严。
书院小道上未见一人,只因女学子与男子不同,有南苑、文殊苑之分,各取自男院和女院之意。文殊院的课堂在主路的另外一侧,有专门的道路,这也是为了防止男女学生混在一起影响学业,避免发生伤风败俗的丑闻。
穿过竹香四溢的幽径后是一池碧绿的湖水,湖中间耸立着一间竹屋,亭台水榭,廊腰缦回。两岸柳枝随风飘动,晨阳照在湖水上隐有波光闪动,风中夹杂着花香,好一处世外桃源。
漫步长廊,还未走到竹屋已有女声回荡。
“听说今天要来一位新学生。”
“不会吧!学院刚刚死了两个人,哪家小姐这么大胆敢来入学?”
“谁说不是呢!我娘也想给我请假,但我爹不让,说是咱们学院要来个大人物,现在不能走。”
屋内很快传来叽叽喳喳的询问声,“娇娇,你快说说,是什么大人物?”
“我才没兴趣知道呢!”
话语间,唐婉儿已经推门而入,莺莺燕燕的吵杂声戛然而止。
八个女学生的视线投注在她身上,忽然一声尖叫打破诡异的宁静,“唐婉儿,怎么是你?”
唐婉儿被吓得打了个哆嗦,侧头就看到一个宽壮的身影,眯着眼睛不悦道:“沈娇娇!”
这不是她的死对头沈娇娇嘛!真是冤家路窄。要说与沈娇娇的恩怨,这要从唐婉儿初临钟山县说起。
唐婉儿从小体质衰弱,生活在外养病,近半年身体状况好转,这才回到生父唐忠身边。谁知刚进城就和出城踏青的沈娇娇,两人的马车卡在路中间谁也过不去,本来唐婉儿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让对方先过算了,不想还不等她有所动作,沈娇娇就像只恶狗一样扑上来对她一顿臭骂。唐婉儿自然也不甘示弱,两句不痛不痒的话就将她讽刺回去,虽然最终大获全胜,但也和沈娇娇结下了梁子。后来在县里遇到的次数多了,唐婉儿本不欲理睬,但这位沈家小姐口臭无比,唐婉儿自然不甘示弱的反击,每次两人都是不欢而散,梁子也越结越深。
沈娇娇挤开前面挡着的人走到唐婉儿面前,鄙夷的上下打量道:“你怎么也来书院了?不会是县令大人嫌弃你嚣张跋扈,让你来收敛脾气吧!”
唐婉儿看着眼前的人,随着沈娇娇的说话和动作,脸上的肉一颤一颤的跳动,看得她忍俊不禁差点笑场,强忍着笑意道:“你这种无品无德的都来了,我为何不能来。”
“你……你……”沈娇娇气红了脸,胸口上下起伏,有波涛汹涌之状。
几家小姐见二人间气氛紧张,连忙上前劝导,拉着沈娇娇远离战场。
沈娇娇有了台阶下,寒着脸冷哼一声:“话不投机半句多。”
其他人见状也不好与唐婉儿多说什么,有人瞪了她一眼,也有朝她善意微笑的,各自找座位坐好,转瞬间只留唐婉儿一个站在门口。
一共十二张桌子,现在坐了八人,还有四张空桌,唐婉儿就近找了一张坐下。
可她刚刚坐好,旁边的小姐即惊恐的叫出了声,“不能坐这儿!”
说罢,力大无穷的将唐婉儿拉至一旁,令人看的莫名其妙。
唐婉儿不解的看着面色苍白的少女,又看向那张空桌询问道:“可是我占了她人的位子?”
“不……不是……”那小姐喘着粗气、神情恍惚,拉着唐婉儿的手不住颤抖。
当唐婉儿看向他人时,发现大家的神色都惶恐中带着不安,脑中猛然闪过一道灵光,莫非是……
沈娇娇撇着嘴不满道:“她喜欢坐那就让她坐吧!不就死了人嘛,有什么好怕的。”
谁也不敢搭腔,飞快的低下头,再无人搭理唐婉儿。
果然,这空下的四张桌子中有两个是死者茉莉和念秋的。
在唐婉儿胡思乱想时,教礼仪的先生已从后走了进来,这是一位古板威严的嬷嬷。
她手持戒尺,神色严肃,看到唐婉儿还站在门口挡道,不悦的质问:“你是谁?怎么还不坐好?”
“小女是今天刚入学堂的唐婉儿,见过关嬷嬷。”唐婉儿朝嬷嬷福了福。
关嬷嬷是西樵书院最严厉的女夫子,没有之一。她为人一丝不苟,对学生更加严厉,堪比“灭绝师太”。 虽然她严厉,但教出多位知书达理、举止高贵大方的贵夫人,举足间颇有世外高人的风范,无怪这么多人将孩子送来文殊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