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君知就喜欢徐攻玉这点,忒上道。
“如此,朕便无后顾之忧了。”晏君知笑道,“此事暂且保密,待开年之后再作计较。”
“是。”
晏君知摆摆手:“好了,朕也不留你们,回家过年去吧。”
“臣等告退。”
谁料晏君知又补充了一句:“对了,关于改革之事,你们回去后多费心想想,如何能使政令行之有效,又尽量少扰民。”
徐攻玉皱眉道:“自古以来,凡改革之事非大刀阔斧不可成,又岂能不及于民间?”
“朕的意思是尽量保证百姓安居乐业,若因改革使之难安,便本末倒置了。”晏君知道。
“臣明白了。”徐攻玉郑重应道。
出宫后,谢图南是跟他们分开走的。徐攻玉和裴世奇是被点名主持内阁的,自然有意私下再聚聚,商讨商讨。
“去鹿鸣楼吧。”裴世奇道。
自己女儿的产业,相对安全。
进入雅间落座后,徐攻玉道:“往后还请楚国公多多关照了。”
裴世奇道:“徐相才是理政的高手,怎么倒抢我的话了?”
“哈哈哈哈。”两人相视而笑。
“自古改革无易事,更难不流血啊。”徐攻玉轻叹一声,心
中沉重。
“长痛不如短痛。”裴世奇道,“皇上也是为了巩固国本,你我身为臣子,也当有刮骨疗毒壮士断腕之勇气。”
徐攻玉微微颔首,喝了杯酒后,推心置腹道:“裴兄,你我面前可是百丈悬崖啊。”
裴世奇淡淡道:“你我走悬丝的日子还短么?”
徐攻玉一怔,随即发现他说得好有道理。
“还是说说章程吧。”裴世奇不愧是军人作风,雷厉风行。
徐攻玉点点头,两人遂就章程详细讨论起来。
……
转眼就到了除夕宫宴,还是熟悉的地方、熟悉的流程,但却已经物是人非。
一年前还是仁宗与群臣同乐,一年后却连换两帝。
而百官之首的崔相也不在了。
众人还发现席位中多了一人,此人明显与旁人格格不入,通身的气派说邪性吧又显得飘飘若仙。
这人当然是魔师伊行。
晏君知见众人猜测纷纭,便主动介绍道:“这位是魔师伊行。”
“什么?”众人哗然,他们怎么能与魔教为伍?
晏君知若无其事地继续道:“如今的魔教早已今非昔比,九年前的江南大案你们应当也知道,曾经参与作乱的魔教旧部早已被铲除,
如今的魔教是教规严正、忠君护国的正派。朕为齐王时所办差事,背后都有魔教相助,其可谓是劳苦功高,故在今日这个大喜的日子,朕要宣布一个消息。”
众人心中咯噔一声,总觉得这个消息不平凡。
接着就听晏君知道:“朕欲为魔教赐名‘靖’,从此为正道清流。”
众人心中一松,还以为要封魔教为国教、魔师为国师呢,还好还好。
——等等,原来的国师呢?
“皇上,臣有一事不明。”礼部尚书突然道。
“何事?”晏君知问道。
“国师已经许久未归了。”礼部尚书道。
晏君知沉默一瞬,无奈道:“朕也不知国师去处。”
礼部尚书为难道:“可星楼不能没有国师啊。”
“国师是高人,该回来的时候自然会回来。”晏君知只能如此说。
却不料的是,这话竟是一语成谶。日后晏君知也是一度为之后悔。
这个话题过后,大家又说起了云鸿和重城生辰的事。有人提议大办,也是想拍晏君知马屁。
裴浅酒却道:“办个家宴即可,不必劳民伤财。众卿也无需送礼。”
晏君知点点头:“依皇后之言。”
众人:“……皇
上圣明。”
礼部尚书忽然有点担心,照这样下去,是不是万寿节和千秋节也不过了?
他心思转了转,决定等有时间私下问问,要是当众问出来真不过了,那金口玉言可就不好改了。
转过天来,云鸿和重城生辰,晏君知和裴浅酒果真只办了家宴。
裴浅酒在前面招待众人,晏君知则把弟弟们喊到了书房去。
“五郎,之前朕让你自己选差事,你想好没有?”晏君知严肃问道。
赵王垂头丧气道:“不能不选?”
“你说呢?”晏君知冷冷道。
赵王想了又想,道:“要不皇上您赏臣个开府仪同三司?”
晏君知抬手就给了他一下:“你还真好意思要散官?”
那还不如在家当他的闲散王爷呢。
楚王道:“不如让五兄与臣一起在弘文馆授课吧。”
赵王哀嚎一声:“孤才不要跟你天天去弘文馆点卯。”
晏君知道:“那你就去鸿胪寺帮忙吧。”
赵王:“……”
谁不知道鸿胪寺如今忙成狗?
“皇……”
“嗯?”
“是。”
楚王和鲁王在一旁憋笑。
晏君知又对鲁王道:“你也留下吧,朕将右翊卫交给你。”
鲁王一怔:“这
,臣身无寸功……”
“谁说你身无寸功?当初废帝逼宫,你可是带头反抗的。”晏君知道,“区区右翊卫大将军还胜任不得?”
鲁王只得道:“臣谢皇上天恩。”
晏君知又看向楚王:“你若是信得过朕,就暂且也留下吧。”
楚王忙道:“皇上信任臣,臣当为皇上赴汤蹈火。”
晏君知曾答应过他等事成之后,就让他带着何氏去就藩。但如今显然有所变故。
德太妃以前舍不得京城,如今得知此事反而担忧道:“皇上不让你就藩,是不是……”
鲁王打断道:“阿娘不可妄测圣意。”
德太妃只得将未完的话咽下去。
等到年节过完,鲁王和赵王都走马上任去了。
赵王还想偷奸耍滑一下,可谁料鸿胪寺卿根本不管他亲王的身份,直接把最累的活交给他了——即负责统计愿意去蛮族和东奚国传道受业的文人。
鲁王就轻松多了,只要管好右翊卫的日常工作就行。
朝堂上,晏君知也正式宣布了组建内阁的决定。
“内阁设阁臣十人,长次官员为首辅、次辅,分别由文武首官担任,另择文官四人、武官四人,此为定制。”晏君知下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