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学府,山门脚下,神灸夜、辰昱、紫衣青年、青衣青年,及四位金陵学子向百姓布粥、施药。每日巳时,神灸夜都会到一棵菩提树下给小孩们讲故事。这故事光怪陆离,多是奇闻异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常将所听到的故事转述给父母们听。
一些大人听了这故事,觉得故事不错,又与邻居分享;一些读过书或悟性不错的人,乍听这些故事可谓茅塞顿开,竟是明白了许多一直以来不曾明白的理,又懂了许多做人之道。久而久之,到菩提树下听故事的人越来越多,这其中不乏富豪乡绅的官宦之人,也不乏行将就木的耄耋老者。百姓们在金陵中还发现了许多奇闻异事,也多与这菩提树下的故事有所关联。原来,曾一连几天,天空都是倾盆大雨,可一到巳时立马放晴,待到神灸夜讲完故事,回到那金陵学府,天空又立时倾盆大雨;又有一连几天,原本还是狂风呼啸的恶劣环境,可一到巳时立马归于平静,待到神灸夜讲完故事,回到那金陵学府,狂风又再度来袭。
这些奇闻异事中,菩提树的变化一直被百姓们津津乐道。这菩提树已有百龄,长得枝繁叶茂、高大挺拔,树干甚多却都聚拢一堆,就连那树枝和树叶也是紧密相连,仿若一把未开的伞。如今,这树的枝干各自为家。一根枝干在离地五寸的地方,横着长了三尺,成了一截树桩。那树枝和树叶也不再紧密相连,而是拼命的向四周伸展,远远望去,犹如一把巨伞。
巳时将至,神灸夜如约来到菩提树下,这树下已是人山人海。神灸夜向菩提树道了声谢,随后便在树桩上坐下。一位孩童不解的问道:“夜哥哥,你每次都先向菩提树道声谢,才坐在这树桩上,这是为什么呢?”
神灸夜道:“佛说,失便是得,得便是失。我受了这菩提树两礼,一为遮风挡日礼,二为赐坐礼;我以故事还它一礼,却还多受它一礼,已是失了份恩德。若还不懂得心存感激,这份恩德势必要还回去,岂不是断了它的‘善缘’。受惠不忘,施恩勿念,可不单单指代的是人,更是泛指这芸芸众生。”
小孩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一青年若有所思的瞧了眼头上,为其遮风挡日的菩提树枝,问神灸夜道:“夜师,我们也受了这菩提树遮风挡日之礼,敢问要如何还之?”
神灸夜道:“你若有此心,便在内心真诚的感谢于它,其礼可受。若心中还过意不去,就以灌溉还之。”神灸夜说到此处,顿了顿,正色而道:“刚才你唤我为夜师,其礼不合,莫要在这样叫了,我担当不起。”
青年闻之,忙起身,欲向神灸夜施弟子礼,神灸夜唯恐避之不及,慌忙躲开。青年道:“夜师,这是何意?”神灸夜回道:“我不过一说书人,当不得师父。”青年再道:“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夜师近日所行之事,让吾等明白许多做人之事、世界之理,怎当不起吾等之师?”
神灸夜摇了摇头,说道:“你饱读圣贤,却曲解圣意,不如不学。我近日所做之事,再三已言明只讲故事,何来传道?如执意说道,也是那诸天神佛和那些先贤圣者、大德之士,传了尔等之道,因为我讲的都是他们的故事;这授的业,亦是他们讲的理,方让尔等明白这做人之事、世界之理。尔等不道谢于他们,却反倒道谢于我,本末倒置,不但有损自己功德,还会连累于我。”
青年神色惶恐,向苍天行了一礼,又向神灸夜施了一拱手礼,方道:“吾知错矣,谢先生提点。”
神灸夜点了点头,遂开讲今日故事,其环顾人群一圈,忽问众人道:“‘人间私语,天若闻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汝等可有知其意者?”
众人面面相觑,神灸夜无奈一叹,正欲释意,忽见一龆龀(七、八岁)孩童站了起来,稚声说道:“三年前,有一位乞丐讨饭到我家,我娘见他可怜,就给了他两块刚蒸好的馍馍和一碗水。那乞丐谢过我娘,赠予我娘一句话,便是大哥哥刚才问的那句话。我娘问他是何意思,他说凡人不能做亏心事,是因为天威神录在鉴察着人间的一切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人的一举一念,天上的神明都看得一清二楚。哪怕动了一个不好的念头,都是未来果报的因。”
神灸夜点了点头,孩童坐下。神灸夜道:“人的一切言行,神灵或者说是天都了如指掌,无所不知,但若人想知道,上天对人说了什么,那么便得熟知和学习,上天赐给大禹的九种治国安邦的天法。一曰五行;二曰五事;三曰八政;四曰五纪;五曰皇极;六曰三德;七曰稽疑;八曰庶徵;九曰向用五福,畏用六极。
纣王之叔箕子有经天纬地之才,因劝谏纣王做一个仁德的君王,不要恣行逸乐,荒淫无道,不惜佯装疯癫、自残去感化纣王,欲盼其醒悟,莫做那暴君昏王,孰料反被纣王关押在狱中。周武王姬发率兵打進朝歌城,逼的殷纣王自焚身亡,箕子方才重见天日。武王知道箕子有经天纬地之才,便向箕子请教:‘于乎!维天阴定下民,相合其居,我不知其常伦所序’。这句话的意思为,怎样保护万民,并使其按照天的旨意和睦相处,我不知道哪些法度应如何制定,请先生指教。
箕子便以鲧和禹治水的故事,道出了这九种天法,更着重讲了庶征。其道,‘庶征,就是上天示人的各种天象征兆,这些天象征兆就是天帝对我们的君主即天子、皇帝说的语言。这些天象征兆,主要包括:下雨、晴朗、暖热、寒冷和刮风。这雨、晴、热、冷、风五者齐备,而且都遵循着自然的规律发生的时候,那一定是风调雨顺,万物繁盛。如果其中的一种现象过多,那便是一种凶相;如果其中一种现象太少了,那也是一种凶象。
上天对人间的皇帝,好的表现所作出的肯定,天象表示是:天子能恭敬而庄重的拜祭天地,就会有适时的雨水到来;天子能把国家治理的秩序安定,那就会有适时的艳阳天;如果天子有知识能智慧公正的处理事务,那么适时的热天就到来了;如果天子能从善如流,深谋远虑,那么寒气就能如期而至;天子能以德化民,民风纯善,那时就会有清风扑面,徐徐而来。
上天对人间的皇帝,坏的表现所作出的否定,天象表示是:天子如果狂傲不羁,颠倒黑白,欺压良善,百姓愁怨,将会有大雨和洪灾出现;如果天子违纲悖纪,号令不顺,人心虚哗愦乱,刑罚妄加,欺师灭祖,滥杀无辜,则艳阳高照,大旱连年;如果为官不勤政,为民无正气,穷奢极侈,则酷热不退;如果治国无长策,朝令夕改,民不聊生,就会高寒肆虐;如果君臣正邪不分,昏聩淫~乱,就会狂风不止,沙尘暴频仍’。”
神灸夜故事讲完,百姓们频频点头,久久不愿离去。神灸夜见时辰尚早,便欲到金陵走上一遭,瞧瞧金陵现状。因疫情,金陵大街小巷都是横陈的尸体,可神灸夜一路走上,并未瞧见半个尸体。询问一老妇人,方知这尸体被人给葬了,而葬尸体的人并非自家人,乃是富豪乡绅联名出的资,寿财店不眠不休做的瓮。有的寿财店为了安放死去的人,又来不及做瓮,拿出了自己的镇店之宝,有的店主更是不惜搭上了自己的棺材本。这葬尸体的人,出动了整个金陵的壮汉,妇人们帮不了忙,便各自在家中烧了饭,免费给那葬尸体的人吃,可谓是万民齐动。
神灸夜听的颇为感动,辞别老妇,再次前行,发现许多富豪乡绅因受了金陵学府的影响,纷纷在家门口布粥、施药。这一举动,似乎唤醒了整个金陵城百姓的良知,不少酒楼、客栈也打开了大门,让无家可归的人免费吃住,那一向将钱看的比命还重的烟花柳巷,更是散尽所有钱财,只为百姓吃饱。
神灸夜行到一处寺庙,见这里的寺庙也在布粥。心道,这庙里的和尚还需他人布施,如今却在布施他人,可见这金陵民间的道德确是升华了不少。转身遇离去,忽见一挑着担子的妇人行到那布粥处,放下担子道:“师父,这是我今日挖的地瓜,摘的野菜。现在交予你们了,你们拿去赈灾吧!”
一位小僧收了妇人的地瓜、野菜,舀了一碗粥给妇人,说道:“大娘,谢谢你。你忙了一天,肯定饿了,喝碗粥吧?”妇人摇了摇头,
(本章未完,请翻页)
拒绝道:“我不需要。我有手有脚,饿不死自己,更何况有地瓜可吃,野菜可食,你还是将这碗粥给他们吧。”说罢,指了指一旁的难民,挑着担子转身离去。
神灸夜听闻这妇人和小僧的对话,心知这妇人家境贫寒,又见其穿着朴素,身上闪着佛光,不由一惊。心道,这妇人莫非是哪路神佛伪装的不成,遂跟在妇人身后欲探个究竟。
这妇人挑着担子到了郊外的一土房中,神灸夜瞧了一眼,见这屋内家徒四壁,有一石头砌的坑,铺着坚硬的木板,便是那妇人的床,而床上有两物,一个是木头做的枕头;一个是不知用了多久,看上去有些破的蓑衣。问一邻居大娘,得知这妇人姓张,无儿无女,丈夫不幸死于这场瘟疫中,见寺庙布粥,便每日到山里采摘瓜果、野菜给那寺庙送去,而自己一日仅两个地瓜果脯。
“原来是一大善之人。”
神灸夜闻听此言,方知那妇人身上的佛光乃是大善所致,便趁妇人不注意,在她门前丢下十两银子,欲助她脱贫。可惜,神灸夜未来得及离去,那妇人发现地上的银子后,虽捡了起来,却挨个串门问是谁丢的。神灸夜深觉头疼,遂传音给妇人,说道:“张氏,尔等清贫之人,却不忘布施寺庙,赈济百姓。这银两是赏赐于你的,勿要推辞。”
妇人闻听此言,向天拜了三拜,将银两收了起来。神灸夜见此,方安心,正欲离去。忽见那妇人将银两揣入袖中,急匆匆的出了门。神灸夜跟上去一瞧,见这妇人竟是到布施的庙中,将这银两给布施了出去。妇人道:“小师父,我今日得天恩赐,得了这十两银子。我用不上,望你们拿去,救助更多的人。”
神灸夜不由一叹,“果然是一位大善人啊。”遂不打算再帮这妇人脱贫。心道,这妇人百年后会荣升天界,吃的苦越多,反而会让她身子变轻,以后上天容易许多。
神灸夜抬头望了望,见天色已暗,遂向金陵学府走去。路上,遇见一位渔夫在和妻子对话,其妻道:“你今天出去了一天,怎的只打回来这一条鱼?”渔夫道:“那些鱼太小,我全给放了。有这鱼可食,已是老天恩赐。”
神灸夜透过窗户远远的看见,这渔夫家有一儿一女。此时,这一家四口正围坐在一张木桌上吃鱼。渔夫和妻子舍不得吃,频频将鱼肉夹到俩个孩子的碗中。俩个孩子虽然对碗里的鱼肉垂涎欲滴,但纷纷将碗里的鱼肉又分别夹给了渔夫和其妻,并道:“娘、爹,我们不饿,你们吃吧。”渔夫和其妻颇为感动,连连说道:“好,好,好,我们吃,我们吃。你们也吃,你们也吃。”说罢,分别吃了一块鱼肉,孩子们方才动筷。
神灸夜瞧着这其乐融融的一家人,觉得颇为温馨。不觉间到了金陵学府的山门脚下,忽听道“哦哦”的兽吼声,寻声望去,却什么也没发现。转身,欲往山上行去,那“哦哦”的兽吼声又响了起来。神灸夜定睛一瞧,见这山脚下的一棵老槐树下,杂草中有一尊石狮子,便走到石狮旁,问道:“是你在唤我么?”石狮未说话,却先落了泪。那豆大的泪珠落在地上,发出犹如金属一般的脆响。
神灸夜震惊不已,忙道:“石狮,汝因何事而落泪啊?莫非,汝有血海深仇?”石狮不语,又落一泪。神灸夜道:“难道,你有千古奇怨?”石狮仍不语。神灸夜摸着石狮的头道:“石狮啊,石狮,千百年来,你经严寒酷暑,遭狂风暴雨,受诸多磨难,也未曾落过泪。今日,怎得这般伤心?”
石狮道:“上仙,你有所不知,金陵,要大难临头了。”神灸夜道:“你指的可是这瘟疫?”说罢,用慧眼通向四周望了望,说道:“石狮放心,民间道德回升,五神使已不在金陵了。”石狮道:“上仙,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神灸夜闻之,忙道:“敢问这其二是啥?”石狮道:“此乃人心,还有业报。”神灸夜忙又道:“什么业报?”石狮“当当”的又落了几滴泪,方道:“上仙,你怎得忘了金陵学府之劫?这业上冲九重云霄,下达八重地狱,就是金陵十代人也不够还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