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历史军事 > 贞观第一逆臣 > 第514章 应对

第514章 应对(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刁蛮公主穿成霸道总裁的小女仆 去地府做大佬 命主扶沉 被暴君强宠的金丝雀翅膀硬了 穿成血族大佬的沙雕白月光 离婚后,我被五个大佬宠上天 爵爷,夫人她带崽惊艳全球! 重生之此生只为遇见你 极夜雪记 墨爷,夫人偷偷给你生了两个娃!

一句蝗神出口。

马周瞬间便觉察自己失言了。

蝗神是灾神。

如果祂真的降世的话,那对于此害,也是做见其成。

怎么可能如殿下这般,处心积虑,想要从灾害之中,挣扎一条生路?

当即。

他便一脸歉意的说道。

“殿下!”

“学生失言。”

“还请殿下莫怪。”

“如今,学生已经知道,这蝗灾的具体由来。”

“还望殿下,不吝赐教。”

“教一教学生,这蝗灾,究竟该如何应对。”

马周一个躬,就差没鞠到地上。

旁边的亲卫,双目也是闪耀着光芒。

此事,乃是他接下来行政的核心。

李安自然不会,有半分隐瞒。

因此,便直接了当的说道。

“既然知道了原因,那么,只要针对其弱点行事就好。”

“虽然蝗虫产卵,多在河畔,但是想要孵化,却对周边的天候,要求颇为苛刻。”

“不但要气候干燥,还要天气少雨。”

“一旦降雨一多,便会极大影响蝗虫的孵化,留在土壤中的虫卵,将有大半变成死卵。”

“即便是孵化出来,一旦吃了含水太多的植株,便会生出疾病,连成长都要缓慢几分。”

“再着。”

“若是风调雨顺,不但庄稼生长迅速,就连田地里面的青蛙,鸟

雀,都会变多。”

“这些,又多以蝗虫为食。”

“如此气候之下,便是再多的虫卵,也不再会造成灾害。”

“而之前的蝗灾,将自此断绝。”

有办法就好。

一年的惨状,已经让人触目惊心了。

若是来年还是如此。

那百姓,就真不用活了。

李安的这些亲兵,不久之前,还都在种地。

想要糊口,就指望田里面的产出了。

自是对蝗灾,更加的痛恨。

现在。

听殿下说,这天灾有治,顿时便长舒了一口气。

可是。

马周听此,却颇为的失望。

不由的喃喃自语道。

“如此说来!”

“这能否消灭虫卵,还是全要看天吃饭?”

“若是明年也不下雨呢?”

想到这里,他不由的心如刀绞。

脸色瞬间变的更加的难堪了起来。

而李安,似乎觉察到了马周的担心。

便自顾自的继续说道。

“此次关中大灾,多是天灾,但人祸也不少。”

“泾阳一地,本在郑国渠的灌溉之下。”

“我在中书,查阅户部送过来的资料的时候,曾问过孔目官孙成。”

“听他说,泾阳一地,曾传唱着这么一首民谣。”

“曰:‘田於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锸为云,决渠为

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关中能成为粮仓,自然少不了郑国渠的灌溉。”

“可是。”

“大唐立国时日还浅。”

“武德年间,其最主要的目的,便是扫讨不臣,完成统一大业。”

“而进入贞观之后,外有强敌,虎视眈眈。内有天灾,从未间断。”

“从隋乱至今,几十年来,从未有安心理政的时间。”

“民谣都说了,‘泾水一石,其泥数斗’。”

“如此大量的泥沙,这些年,全都淤积到了郑国渠中,让此渠早就失去了灌溉功能。”

“否则。”

“便是关中再怎么大旱,也不至于连泾阳这里,都颗粒无收。”

李安的这一番剖析。

让满脸颓丧的马周,一双眼睛,瞬间明亮了起来。

整个人,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活泛了起来。

目光灼灼的盯着李安,激动到难以自持的问道。

“殿下!”

“莫非……”

“莫非,您想要清理郑国渠?”

马周话音刚落,就见李安,斩钉截铁的说道。

“正是!”

说罢之后。

飞起一脚,李安将岸边干燥的土坷垃,直接踢入半干涸了的河床之上,目光眺望着小河的源头,意味不明的说道。

“给流民吊命,又有什么用?

“让他们半死不活的躺上一冬天,对于灾情,,又有什么裨益?”

“与其这样浪费粮食,浪费百姓的心气。”

“还不如让他们吃饱喝足了,攒足了力气。”

“趁着冬天水位下降,把整条郑国渠,全都给清理出来。”

“便是此渠再怎么淤积,也不至于一点儿水都没有。”

“清理出来的淤泥,肥田不说,光是堆在水系的两岸,渗入地面的水分,就能杀死埋藏在土地里面的虫卵。”

“而过了开春。”

“就算是天气依旧干旱。”

“可泾水,洛水,却不至于断流。有郑国渠在,只要用心灌溉,这片土地上的蝗虫,绝不至于全都孵化出来。”

“只是一小部分的话,怕不是给鸡鸭加餐。”

“若是丰收,光这一地,就能养活关中小半的人口。”

“有了这样的裨益。”

“来年干旱,依旧不怕。”

“我们还可以开凿,更多的水渠。”

“就像是大秦开凿郑国渠一样,关中,可以还可以有无数的郑国渠,燕国渠。”

“总之,本王只认同一句话,那就是,人定胜天!”

说到这里,李安话头一顿,稍微迟疑片刻之后。

这才继续说道。

“况且。”

“冬天就要到了。”

“若是吃不饱,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会被冻死。”

“只有吃饱了之后,百姓才有力气,去韩城挖石炭。”

“运到这里,拯救更多的人。”

“只是吊命的话,来年开春,才能活下多少人呢?”

这便是在中书,查阅了无数资料之,一路走来后,李安想出来的,应对灾害的办法。

同后世,应对经济危机的方法一样。

归根结底,还是以工代赈。

用闲置的劳动力,还换取明年,乃是今后的发展潜力。

唯一的缺憾,便是更多的粮食。

只要有了粮食作为资本。

很快。

大唐就能走出这个困境,再加上渭阴乡庄子上育种的成功。

甚至能让大唐的农业,迎来一次爆发性的增长。

这同样也是李安,不惜与所有人为敌,准备让他们大放血的根本原因。

更何况,他还准备在打这些人一巴掌之后,给他们一个甜枣呢。

并不准备,真的撅了关陇贵族的根。

相信。

只要李安,把自己的想法,汇总给皇上的话。

这位千古一帝,必定能够看出来,以工代赈的优越性。

也必然会支持自己这么干下去。

从上到下,以及从下到上,两头包夹,此事定能成功。

想到这里,李安不禁嘴角一弯,笑出声来。

不由的回头问道。

“宾王!”

“我这一策,算不算精彩?”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安史之乱:我成了太子李亨 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 刻骨宠婚:你好,傅先生 最强藩王造反,老朱喜当太上皇!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没钱当什么乱臣贼子 成婚三年,娇养她的世子找上门了 我的父亲是曹操 人在汉末,我堂兄是刘备 虎贲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