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的阅读习惯,和如今大唐的所有人,都截然不同。
尤其是在断句上。
那可有可无的断句符号,让李安痛不欲生。
甚至让他生出了拿鞭子,狠狠的抽一抽世人,再教他们如何书写标点符号的心。
可即便是如此。
他还是硬着头皮,将书中所写,一条一条,全部看完。
毕竟。
这可是刘仁轨推荐的。
不由的他不重视。
良久之后。
一直皱着眉头苦读的李安,终于放松了脸上的肌肉。
在掐了掐眉心之后。
总算是从痛苦中,解脱了出来。
以李安后世见解。
这《靖北二十论》,除了在某些地方想当然了,在某些地方,又浮于表面之外。
其他的内容,完全可以说的上言之有物。
若以这个时代的眼光来看,甚至可以说的上是治国良策。
难怪,刘仁轨会把这样的文书,同尉迟恭相提并论。
可是。
这东西不是应该给皇上看的吗?
给我看干什么?
难道,我还能决定,怎么治理草原不成?
莫非,这也是中书侍郎的职责不成?
放下了手中的帛书。
李安轻轻一滚,便径直将长长的卷轴,卷在了一起。
重新系上系带之后。
他这才说道。
“虽然皇上封了我个,中书侍郎。”
“而这中书侍郎,确实也有辅佐中书令,制定国家政策的职责。”
“可这,我还有一天假期呢,现在就要让我,开始处理政务了?”
“这不合适吧!”
“再说了。”
“朝廷的公文,也能拿回家中处理吗?”
将帛书放在一边。
李安本意,不过是说笑两句。
可一旁的刘仁轨,却直接笑出了声来,道
“哈哈!”
“殿下真会开玩笑!”
笑过之后,他这才说道。
“殿下误会了。”
“这并非是公文,同样也不是卷宗。”
“乃是普通的行卷而已。”
“再说了。”
“我不过区区八品监察御史,非奏事甚至不得至殿廷。”
“就连走正门的资格都没有,要想进太极殿,还得走侧门。”
“又哪里可能,拿的到中书省机要公文?”
刘仁轨说的轻描淡写。
可把监察御史位卑和权重,说的淋漓尽致。
但这事儿并不是李安,所应该关心的。
他的心思,依旧还停留在那卷帛书上。
因此。
并没有理会刘仁轨的谑笑。
反倒是一皱眉头,不理解的问道。
“行卷?”
刘仁轨知道如今的燕王,早先乃是市井出身。对朝廷之中,一些默认的潜规则,并不熟悉。
这,同样也是皇上,派他前来辅佐李安的理
由。
因此。
一见燕王皱眉,便瞬间了然。
殿下并不了解,行卷到底是什么东西。
所以。
便直接了当的开口说道。
“殿下可知,前隋,以及本朝,废止了早先的察举制,征辟制,乃至九品中正制。”
“沿用了隋文皇帝创立的科举制度?”
这事儿李安怎么可能不知道?
不但历史书上写了,而且考试还要考的。
但凡看过一两集古装电视剧,都很快会知道,“科举制度”到底是什么东西?
因此,李安便了然的点了点头。
而刘仁轨,这才继续说道。
“我大唐沿袭科举制度的目的,便是为了替朝廷,选拔人才。”
“免得朝堂上下,尽被世家大族把持。”
“可事与愿违,既然朝中的高官,都已经多是世家之人了。”
“再想从他们手中,扣出一部分大饼来,其难度可想而知。”
“殿下想想。”
“出题的,是这些人。阅卷的,同样也是这些人。”
“那从科举之中选谁,还不是他们说了算?”
说罢,一个巴掌,便狠狠的拍在了案几上。
刘仁轨便是此事的受害者。
他自幼家贫。
虽然也姓刘,但和尉氏刘氏早就已经形同陌路。根本得不到任何举荐释褐机会。
唯一能够上进的道路,便是这科举制度了。
可科举之中,那令人绝望的录取方法,便是如刘仁轨这般聪慧博学之人,也是深感无望。
还是在武德初年,替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修改奏疏之时,任大使惊讶于他的才学,这才行赤牒,临时任命他为息州参军。
之后摸爬滚打好几年,这才当上了成仓县尉。
若不是因为遇到了李安。
便是皇上赏识,他估计也还在咸阳县丞,这种卑官任上做事。
那有如今的地位?
恼怒过一阵之后,刘仁轨这才拱手,歉意的一笑,道。
“殿下恕罪!”
“是臣下冲动了。”
赔礼道歉过后,他这才继续说道。
“既然这科举取士一事,上下都被世家权贵所把持。”
“寻常人想要借此机会,释褐入仕,那就只有两个办法了。”
“其一,要么投靠权贵。”
“既然都已经投靠自己了。那么,录用一事上,肯定会优先自己人来。”
“其二,便是名声要大。”
“大到名动长安。”
“若是皇上,或是诸王,公主,后妃都听过某人的名声之后。”
“便是再怎么上下其手之人,也不敢随意黜落这样的人。”
“万一要是皇上问起,岂不是会坏了大事儿?”
“别一介进士没有拿到,反倒是丢了自己的官职,那就得不偿失了。”
刘仁轨一番讲述,把这天下的学子的心酸
,刻画的深入骨髓。
便是李安听了,都是一阵的胆寒。
他自穿越大唐以来。
最初,同样也是动过科举的心思。
毕竟。
不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里面,主角从来不缺,科举发家的事迹。
实在是读书的成本太高,李安的三观也已定形了。
真想要在上面下功夫,是在是需要大毅力。
而此时。
听刘仁轨这么一说,李安甚至是十分的庆幸。
庆幸自己没有一头扎进科举的这个深渊里。
否则。
以现今的科举制度,这完全就是自取其辱。
见李安的神色,逐渐的阴沉了下来。
刘仁轨的心中,也是不无快意。
以燕王的圣宠,和他现在的地位。
终究会有,执掌朝廷大政的哪一天。
到那个时候,自己也将助燕王,扫平这个粪坑。
为天下的学子,开出一条路来。
畅快一笑后,刘仁轨继续说道。
“投靠别人,总要让人看到你的价值和才学吧!”
“而宣扬名声,同样也要有世人的认可。上行下效,被权贵认可吹捧,同样也是一条捷径。”
“殊途同归的是,不管选择其一,还是其二。”
“这行卷,便是所有人的共同选择。”
“不过,他人卷中所书,乃是诗文。”
“而殿下看到的这这一封,却是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