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说的轻描淡写。
但是听在尉迟恭的耳中,却差点儿破防。
不提爵位,光是从官职上讲。
如今的李安,也不过是左武卫的中郎将罢了。
可尉迟恭,乃是右武侯的大将军。
要比李安高出好几个阶层。
若是临近战事,朝廷需要人领兵出征的话。
但凡用上了尉迟恭,他肯定会是一方行军总管,方面大将,统管一路战事。
而李安的中郎将,最多也就是行军总管的帐下先锋。
现如今,两人的地位,完全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在这样悬殊的对比之下,再说让尉迟恭,这位大将,充作李安亲兵。
任谁听了,都会呵斥上一声狂妄。
因为连皇上都不能这么做,李安又是何德何能?
营门左近,刚才的众人,已经见识过李安的鸷猛了。
这些人嘴上默不作声,可心中,几乎全都不忿。
一个一个,哂笑着,等着吴国公拒绝。
可李安面前的尉迟恭,却并没有如他们所愿。
只是微微一个沉默之后,便立刻咬牙出声说道。
“罢了!”
“无论从武艺,还是从胆略上来说,我都不如你。”
“就算这六百兵卒,归于我手,对突厥二十万大军来说,也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
“若是要解仁智
宫之危,终究还是要靠你带来的军队。”
“看你胸有成竹的样子,估计也不缺这么点儿人。”
“既然你能看上我这把老骨头,当一个亲兵又有何妨?”
“终究是为了大唐,为了皇上。”
说罢,尉迟恭回头看了看自己的亲兵,和带过来的右武侯的几百士卒,决然的回过头来,冲着史大柰说道。
“老史!”
“对不住了。”
“某家也不是有意折辱你。”
“这里跟你赔个不是。”
“我带来的这些士卒,便先归你手吧!”
“若论守城,终归比被折磨过的俘虏要强点儿!”
说完之后,尉迟恭招呼一声。
从亲兵手中,要来了两根马槊。
自己一根,儿子一根。
这位大唐的右武侯大将军,居然和儿子一起,真的跟在了李安的身后,暂时充作李安的亲兵。
不提追随尉迟恭而来的五百多士卒,有多么的惊讶和震惊。
但这些人,在李安带来的众多骑兵面前,掀不起半点儿风浪。
在沉默之中,被史大柰带进了鄜州城中。
李安,在解决了后顾之忧之后,便命令张油儿,沿着尉迟恭前来的路线南返。联络李靖,调动左冯翊的大军西进。同柴绍一起,在铜川之上,对突厥人展开冲击,减轻仁智宫的压力。
随后,又命仓曹参军贺怀恩,驻防鄜州城,看管战利品,顺带这监视史大柰。
而他自己,则等天明之后,立刻亲率三万大军,直扑仁智宫所在。
......
若是不论地理上的差异,从文明的性质上来讲。
突厥和大唐,最大的区别,便在于城池。
除却鄜州,这种一方雄城之外。
但凡郡城,县制,都有坚城作为依仗。
虽然说有些土城,小的可怜。
风吹雨淋之下,若是不修缮的话,怕是没有几年寿命了。
可即便是这样的小城,对于不善攻城的突厥人来说,依然是不可逾越的天堑。
除非用尸体往上填。
否则的话,如果一两天之内,想要拿下,绝不可能。
可颉利可汗,如今所有的心思,都在如何生擒李世民之上。
生怕耽误下去,会有更多的援军到来。
哪有什么心思,在这一路上的小城身上,浪费时间?
若是真的,一座一座的往下攻的话,光是花费在制造攻城器械,和填土上面的时间,也不知道要多久。
到时候,等抵达仁智宫,恐怕都已经是明年了。
别说是明年,就算是耽误是十天半月,黄花菜都凉了。
因此,南下的颉利可汗,一路上,除了里留下数千的精兵,护住粮道之外,根本就
没搭理这一路上的小城。
一心要拿下仁智宫。
铜川,玉华山下。
才到此地的突厥大军,便不顾一切的展开了猛攻。
不计代价,不计伤亡。
因为谁都知道,一个皇帝,对于大唐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只要能拿下李世民,到时候,整个长安的财富,都将予取予求。
那里,对每一个羡慕中原繁华的突厥人来说,都可以说的上是天堂。
现在,天堂近在咫尺,唾手可得,谁又舍得放手?
因此,此时的突厥人,空前的团结。
仿佛往昔,颉利可汗的压迫,都不算是什么了一般。
一众豪酋,奋不顾身的驱使着麾下的武士,填平了玉华山上的每一个沟壑。
如此残酷的攻山,一直持续了六日。
今日,是第七天。
玉华山山势险峻。若是真的扯开了算,能够站人的,用来厮杀的地方,并不算多。
细细比较起来,能够短兵相接的人群,双方加起来,也就只有三五千人。
可就算是地理优势再怎么明显,那也架不住突厥人日夜不停,不要命啊!
突厥人有二十万的大军,就算是死的再怎么多,那也有的是人来轮换。
可如今,仁智宫李世民的麾下,也就不过一万人出头。
再怎么轮换,也不可能比的上突
厥人。
若不是右扶风的柴绍,像是疯了一样的猛攻,牵制了突厥人不少的人手。
这会儿仁智宫,恐怕已经陷落了。
可就算是有柴绍拼命,可如今的仁智宫,也已经摇摇欲坠了。
“杀!”
“杀上上去!”
“生擒李世民,大军进长安!”
下方的突厥武士,有一个算一个,眼睛全都像是兔子一样,红的骇人。
这些人早就被部落的头人,许下的花红,刺激到状若疯癫了。
所有人,差不多都是同一个念头。
那就是活捉李世民。
只要抓到大唐的皇帝,就有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钱财。
这对贫苦的牧民来说,不啻于天降一方肥美的草场。
谁也无法忽视。
奋勇直前的一部突厥,终于爬上了城墙。
同样,仁智宫中。
能被李世民留在身边的,无一不是心腹。
他又不傻,哪里会在明知突厥人凶猛的情况之下,把自己的性命,当做儿戏?
眼看一方防线,岌岌可危,李世民亲自披挂,出现在了战场之上。
随后,左武卫大军之中,士气猛然高涨。
更有数人,直接抱住了攻上来的敌人,用同归于尽的方式,稳住了防线。
甚至是让防线,往前推进了一点。
战况一如往常,再次僵持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