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规则,挑战顺序是由抽签对决顺序排列。
之前第一场对决是赵云VS张飞。
败者张飞,就成为了第一个挑战者。
不多时,张飞走了出来,面向十位胜者开始选择。
刘璋也没有久留,径直返回了主位之上。
一旁的贾诩,荀攸立刻就迫不及待的凑了上来。
“秦王,不让赵将军跟随了?”
突然改变规则这个件事,连他们二人也不清楚!
具体原因,自然也不清楚。
刘璋轻轻点了点头。
“不错,让子龙安心待在长安吧。”
“秦王,怎么突然改变主意了?”
出于谋主的角度考虑,贾诩还是提出了疑问。
毕竟在他看来,赵云去不去,对于中军战斗力的影响,还是颇大的。
“文和,此次北上,少则十天半月,多则可能需要月余。”
“若是两天结束比武大会的挑战环节,这些人岂能呆得住?”
综合考量之下,刘璋也是迫于无奈。
若是比武一直紧张刺激的进行着,三方势力武将可能没有什么感觉。
但若是整天在长安城无所事事的呆着,心再大也绝对坐不住。
连续十几二十日不见刘璋踪迹,必然会疑神疑鬼,生出事端。
总归是东道主的身份,刘璋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才将比武大会的进程不断拉长。
当然了,方法是极为合理的,没有为了拉长而拉长。
明面上,还是出于为了比武人员公平公正的态度。
就目前来看,算得上是清一色的赞同。
“秦王,这样一来,就没有大将跟随北上了。”
“匈奴的整体实力虽不如我军,但全民皆兵。若是爆发大规模冲突,可不是轻易能够拿下的!”
荀攸还是表明了心中的担忧。
在刘邦没有建立汉朝的时候,匈奴就在草原称霸。
历经数百年,虽然没落了,可依旧能够延续。
足以证明内部必定有一套可以用于延续生存的法则。
这种存在数百年的种族,当真能够轻易消灭吗?
至少在荀攸看来,绝对不能轻视。
刘璋点了点头,完全表示认可。
但,也有自己的想法。
“公达,此次出兵,意在出奇制胜!”
“与当年霍骠骑突袭漠北王庭如出一辙。”
“以有心算无心,以强风吹薄云!呵呵,焉有不胜之理?”
并非刘璋轻敌大意,而是机会着实太好了。
谁能想到,正在热火朝天举行比武大会的长安城,会突然出兵北上呢?
“既然秦王如此坚持,那臣就不多赘言了。”
“请让臣随行,助秦王破敌!”
荀攸见劝不住刘璋,只能转变思路,换一个方式。
跟随前往!
荀攸重视匈奴,是因为他们悠久的历史,而并非拥有多强大的战力。
从心底来说,作为谋主的荀攸,根本看不起这些放牛牧羊的‘野蛮人’!
既然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荀攸只能亲手将他们消灭了。
可是,结果完全出乎了周围几人预料。
刘璋仅仅是略作思考,便进行了拒绝。
“公达,孤的想法是让你留守长安。”
作为秦国征战最多的谋主,也是专司战事的谋臣。
荀攸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秦国第一。
一直以来,贾诩主内,荀攸主外早已是深入人心。
但凡遇到重要战事,几乎从未缺席。
在这之前,根本不用主动请命,刘璋就会钦点跟随。
没想到这一次荀攸主动请命,竟然遭到了拒绝。
“秦王,臣。。。”
荀攸刚想开口询问,便被刘璋率先按住。
“公达,你先听孤讲。”
既然做出了这个决定,刘璋自然有自己的考量。
“这次孤离开长安,已经让各方势力武将心中有所疑惑,如果再带领重臣离去,恐怕必然会引发更大的震动。”
“孤走后,由文和主持比武大会,你来处理国内的政务。”
“若是有紧急情况,你可以文和,子扬,子敬共同商议决定。”
此话一出,荀攸更是惊愕。
“秦王,难道你要孤身前往吗?”
荀攸不带,贾诩不带,鲁肃,刘晔也不带?
刘璋也是一愣。
指了指身旁的两人。
“不是还有孝直和元直了吗?”
荀攸松了口气,连忙向法正和徐庶露出歉意的目光。。
“原来如此,是臣误会了。。。”
并非荀攸看不起法正和徐庶,只是一紧张,误以为刘璋此次出征不需要谋士了。
法正年幼,但经过了西域之行的洗礼,已然得到了蜕变。
徐庶,曾在刘备麾下担任统帅,给刘璋造成了不小的麻烦,能力毋庸置疑。
或许面对顶级谋主,精兵悍将有所不足。
可对付毫无防备的匈奴,几乎是没有任何压力。
法正,徐庶二人立刻站起身来表态。
“荀大人放心,我二人一定竭尽全力为秦王出谋划策!”
荀攸连连点头表示认可。
“有你们二人前往,我就放心多了!”
“多谢荀大人认可!”
二人再度拱手相谢。
尽管法正北军军师的身份极高,比起荀攸也不遑多让。
可资历却远远不如。
法正虽然少年得知,可却是经历波折。
因此,高傲是面对外人,对于贾诩,荀攸等元老,姿态一直放的很低。
徐庶更不用说了,降将身份本就极为敏感。
虽然立下了数次大功,可依旧表现出了谨小慎微。
这种谦逊的态度,在任何时候都不会一起他人的反感。
同时,刘璋也对二人寄予厚望。
这次,便是一个机会。
“孝直,元直,此次可否有消灭击败匈奴?”
法正,徐庶稍稍迟疑,随后重重的点了点头。
“秦王尽管放心!”
迟疑,并非是对自身能力的怀疑,而是对于任务目标的仔细考虑。
刘璋用了消灭,而非击败,足以证明此次任务的难度。
消灭,自然是夷灭,从此河套再无匈奴!
见麾下谋士如此雄心壮志,刘璋非常满意。
“呵呵呵,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