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凡宇跑是跑了,但不是逃跑,只是换个地方,换个打法。他知道,以自己目前实力,根本无法与迎上来的八个日本鬼子对刚,想要解决掉这些鬼子,还得一个一个来,偷袭、突袭、埋伏等等战术都得用上,总之,要让这些鬼子分散开后,一个个地去死掉。
吴凡宇一转身便消失在晨雾中,看上去跟逃走没什么两样。
这时,天光开始放明,远天星光渐渐消失,透空中的月亮还在泛着淡淡白光,无精打彩地看着这一切。它是从夜里熬到了到天明。
夜里,虽然头顶上有月光,但在大山中,从上看下去,满山满眼不见地面,只有无穷的绿荫。因此,在这里,面对无边无沿的林海,光线打在上面,如同射在房顶,丝毫不入。别说是黑夜,就连白天,进去的日光也非常有限。所以,天上的月光对森林覆盖下的地面跟本没什么作用,只是增加了它的幽深和暗色的对比度,黑的更黑,暗的更暗,无形中在漆黑中又加了一点恐怖的颜色。
因此,这一夜的月光对这里的环境没起什么大作用,似乎天亮了,有了晨光会好一些,但实际看上去好像更糟。
刚刚从东方露出来的晨曦,把满山满坡披上一层霞光,但也只是照亮了树顶,浇筑了高山顶上的彩色,但对于密实如蒸笼盖一样的森林内部,却是另一番景色,而且,上面的光彩越是灿烂,他的下面变化越大。
在莽莽的大森林中,从不缺少湿气,特别是两种温度**的那一瞬间,它显得更为明显。因为,经过一夜的积蓄之后,白天积下的气体凝成了液体,遍布于各处。等到外面的气温一升高,这些冷珠和冷气便转换身姿,液体的变气体,气体的再升华之后重新变回细小的水珠,甚至比空气还有轻,于是开是在林子中升腾。这些水珠多了,便凝结成水雾,一点点地扩大化,而且不停地运动着。随着温差形成的微风而上下摆动,匆而东匆而西,在林子内乱蹿,互相排挤,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空间,林中所有空隙和草尖之上全都被笼罩住,顿时间,于是乎,笼罩了所有可视范围,于是,让林内不再透明,可视度非常低,有的几乎看不见。
从外面看进来,林中处处起着团团白雾,而且越凝越大,越聚越散,随后四处迷漫开,飘忽不定。这些雾气在灌满树林后,便相拥着向外挤,于是,可以看到他们有生命般地从山下向山顶滚动而来。别说是人,就连那些粗壮的大树也很快不见了踪影,只有薄雾,不见任何实物,如此情况之下,人隐入其中,又会是什么样子呢!。因此,只要此时有人进来,十有八九会迷失方向,断不出来路时,便失去了东南西北,进来了,再想出去,很难。
吴凡宇山里长大,因何不知这个道理。所以,在他发现日本鬼子追到近前时,他一转身先下了山脊,随后便怱然消失在这些雾气中。
等到日军曹长带人上来,哪里还能见到吴凡宇的影子,只剩下了迷茫。
其实,吴凡宇离他们并不远,也就在十步左右的背面山坡上的某一处位置上。没人知道他在哪!除非他主动发声。即使在很近的距离上,也是你不见我,我不见你。
见是见不到,可是能听到。谁能听到谁的声音?自然是吴凡宇能听到日本鬼子的。日本鬼子人多,又吵个没完,而他,就一个人,他能跟谁说。一
。个人无法对话,除非是自言自语,他想说,但能说给谁听,所以吴凡宇一直保持静默状态。
而这些日本人不同,从来都张扬惯了,一上来不见了吴凡宇之后,便大声小叫地四处嚷嚷,唯恐别人听不到般。
没错,现在日本人还怕谁呢!天是老大,他们是**,手里的飞机大炮可以主宰这里的命运,别说是人,就连这样的山,这里的水,他们也可以随便折腾,谁敢管我,能奈我何!可以说,这便是当时不可一世的日本军人最称得上自豪的一段日子。
既然如此,他们能怕吴凡宇吗!能怕中国军队吗!(这里没有),不会,所以他们便肆无忌惮。
八个日本鬼子一上山顶,便叽哩哇啦地乱喊乱叫,一半是为着看不见吴凡宇的踪影,另一半却是为突然出现的景色。
山不在高,有仙在灵,能最能唬人的就是不可知,因为不可知,才有着神迷色彩。
站在这道山梁上,虽不算是主峰,也高不到那去,但毕竟眼前没有多少障碍,还能看的出去,因此,由这里看出去,他能看到别的山,别的树林,只要比它倭,从这里都能看到。
远望之下,山的下面全都是林海,白雾迷漫,像云团,又象是云层,有的在飘浮,有的在滚动。滚动的像似在雪地里打滚,越滚越大。飘浮的一直在凝聚,把那些单独的雾块吃掉后,身形渐涨,体形扩大,开始从一片山大的面积覆盖了众多山头,慢慢显露出云的样子。
看上去像云,其实不是云,只是如团雾般的轻絮,只要被太阳一照射,很快便化为乌有,也决不会因它而下起雨来,无非多些许的露水而矣,用它们滋润这里的森林。
刚刚爬上来的这些日本兵,基本上全是从日本那小岛国而来,很多人自一出生,就整日生活在巴掌大的地方,一直到现在长大的人。那时起,他们何曾见过这般浩瀚的山顶,这样看上去,超迷人的云海和它下面的林海。
也有人不以为然,说日本靠的是海,海上的雾可要比这大多了,不好看吗!
此一物非彼一物,海是海,山是山,两者能一样吗!只有见识过的人才知道他们是各行其道,各有其迷人处,那是不同的效果,而且在这些白云之中,突然会露出几个尖尖的山顶,有如仙境,又如蓬莱。因此,可以想象成海,但绝不是涛涛海水的海。这里会有一种“风入林涛做龙吟,雨过街亭鸟迹无”的感觉。海上是不会出现的。
因为看了不一样的景色,惊叹之余,难免有些惊诧。日本鬼子虽然做恶多端,干了许多不是人干的事,但他们在外形的长像上,还是人。是人就有欣赏能力,就会赞叹美,所以这里的景色一时间吸引住了他们。
顿时之间,这些日本鬼子全都被眼前景色迷住,意然忘了自己是干什么来的,好像是旅游到了某处名圣古迹,看了没看过的,所以吃惊,所以才有人大呼小叫。
也难怪,其实这些日本鬼子,年纪都不大,十七八九岁,甚至有的比这还要小,只有曹长大一些,40出头年纪,个子不高,却是满脸络腮胡子,无论是衣着,还是举止和那骂人的狠劲,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他是一个典型的老兵油子。
“八格”看什么看,赶紧去找人。’”
这便是当领导的,下属再怎么乱,他自己不能乱,始终要牢记自己的职责,你们是干什么来的,吃的是哪碗饭
。。
军曹一声吼,算是惊醒了迷迷蹬蹬中的这些小鬼子,于是个个拿眼开始四下里去找人。
去哪找,自然是山下。可是,山下全都被雾笼罩住,除了这些雾后,还有森林、灌木、草丛,哪一处不是隐藏人的好去处。
一时间,这些日本鬼子犯了难。
难是有点难,但也有办法。日本鬼子的一惯作法便是朝看不见人的地方用机枪子弹来找,反正子弹有的是,只要后勤能供的上,他们就造的起。
“你的,过来。”曹长转身对后面的一名机枪手喊道。
机枪手站到山顶后有点发怔,因为看不见人,不知朝哪打,总不能把满山遍野都打个够,即使子弹再多,也经不住如此折腾。
日军曹长抬手一指,“那里,饺子的给。”
机枪手啥话不说,平端着歪把子机枪,按着曹长指引,对着那里便是一阵扫射。
枪声还没停,曹长又换了个方向,“饺子的给。”
于是,机枪手稍稍转动枪口,接着又朝那里一顿扫射。
其实,吴凡宇究竟在哪里,日军曹长也不知道,只是凭估计,蒙着扫射。他估计人不会走远,就躲在某个地方,没准这样一顿胡打乱撞还真有可能把人给射倒。守株待兔的故事他听过,这是主动出击,比守株待兔要积极很多,没准就能获得战果。
这里,日本鬼子忙乱扫射着,山上不时传来枪声。
而此时,吴凡宇就蹲在不远处的一棵大树后,身上背着两杆枪,手里握着那把柴刀,专等着日本鬼子追过来。没想到,日本人停在了山顶上不下来,只是胡乱地射击。这对吴凡宇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这么远的距离他够不着,虽说手里也有枪,但枪声一响,他就会暴露,因此也行不成偷袭的效果。
怎么办,是等还是主动出击。
两个办法都不好,等,要等到何年何月,万一日本人不追了,走了怎么办。主动出击也不好,山顶上雾气少,能看出人形,自己上去可要同时面对八个日本人。他们人人手里有枪,又处在警惕性极高之下。吴凡宇的一支枪不可能瞬间击倒八个鬼子,即使不用枪,和他们进行散打,难度也很大,暗存着牺牲的系数太高。吴凡宇这样一想,主动出击不划算,还是个个击破的方法妥当。
既然想如此,那就得引日本人下来。
怎么引,当然不能拿身体,这样成本太高。于是,吴凡宇想到了身后的枪,心里默念着,“就用他。”
吴凡宇摘下枪,子弹上膛,朝着日本人发出声音的地方开了一枪。
因为他些时处在迷雾中,根本看不到山顶,也不知道那里是什么情况,这些日本鬼子处在什么位置上。
这些他不管,管的只是要把日本鬼子招引下来。
这一枪过去,并没有射中一个日本人,也不知去了何方,但路线是呈向上走的,估计是射到了天空。不过没关系,枪声很重要,只要日本人能听一,知道枪声是从哪里发出的就行了。
果然,山上的几个日本人听到山下枪响后,稍稍楞了一下,但很快明白,这是他们要找的目标,而且不远,几乎就在身边。
这下鬼子乐了,如何不高兴,正为找不着人发愁呢!而此是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子弹也别浪费了,瞎打总不是办法。人就在近处,下去抓活的吧!
军曹一声喊,所有鬼子呼啦一下子从山顶上冲了下来,直奔吴凡宇开枪的那个地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