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历史军事 > 太史信列传 > 一百零二、宁秀依南下

一百零二、宁秀依南下(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极致甜宠:四爷每天吻妻99次 夫君每天都在等着被反杀 姜瓷陆禹东 仙武剑尊 不是,我真是正人君子啊 八零之改嫁隔壁老王 校园:我的老婆是重生者 家族建设之崛起 活色升香 穿成顶流女团成员后我和偶像恋爱了

帝都出现重大人事变动:宁秀依要南下了。

宁秀依虽然不是帝都本地人,但她自出生以来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帝都,对这座城市有着极深的感情。即使被女皇封为绮云君主后率军镇守并州,宁秀依每年的大部分时间仍然是在距离并州不远的帝都度过的。

那年金秋十月,宁秀依偕友出游。在她读书的学馆外,银杏叶铺满了地面,碧空如洗,色彩斑斓的石子儿小路变成了金色大道。感叹眼前美景之余,宁秀依和小伙伴坐在银杏树下,浅斟低唱:

“当我走在这里的每一条街道,

我的心似乎从来都不能平静……”

霍慎行听说帝都某学馆校徽是三个人站在一起的图案,于是来看看,恰好听到宁秀依的歌声。他听出来宁秀依唱的是汪头条的歌曲《帝都,帝都》。金色的银杏叶、深红色衣裙的歌者、直入内心的歌声,这些让霍慎行有些恍惚。歌声散去好久,他才认出唱歌的人是宁秀依。

宁秀依唱得固然不如汪头条的原声,却饱含深情,她朱唇倾吐的每一个音节,都镌刻着对帝都深深的眷恋。

恋恋不舍地目送宁秀依远去,霍慎行想起了他前来此地的真正目的,拿出一个筐子开始收集银杏叶。据说,把银杏叶晒干之后再泡水喝,可以“养生”。

太史信补充:霍慎行用银杏叶泡水的时候还放枸杞。

曹弘扬补充:霍慎行还特别喜欢穿秋裤。

-------------------------------------------------------------------------------------------------

太史信、司马康这一代年轻人中,在帝都求学乃至安家的个体如过江之鲫。但大部分人只是来帝都奔前途或者装作奔前途,对这座巨型城市本身虽然熟悉,却谈不上有多深的感情。以太史信和司马康为例,他们上学时始终追寻着心仪的学馆。在帝都度过四年学生时代只是因为这里有最好的学馆,而如果这学馆搬到了塔克拉玛干沙漠里,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裹上面罩跟过去。且不说帝都刮风的时候飞沙,风停的时候起霾,有时候刮风飞沙又起霾,单单是帝都卖几百万到几千万文钱不等的“普通民居”,就足以让普通人家的孩子吐血。司马康虽然凭借干私活攒了一些钱也在帝都安下了家,但还是盘算着有了机会就要搬到山清水秀的地方去。

宁秀依则不然。宁秀依在帝都的生活经历让她看到了帝都的长处与短处,最终让她深深爱上帝都。“太阳上也有黑点,但我依然喜欢。”

宁秀依离开帝都,自然不是她自己的主意。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国家的粮食供给,影响着民心与政治的稳定。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是自给自足的农业国,在新汉帝国的时代也不例外。虽然未必有多少粮食可以卖到国外,但自己吃基本还是足够的。可是新汉帝国立国以来,经济发展,人口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却不断减少,在高产粮食作物的培育上进展也不大,粮食供应早已到了危险的“红线”附近。女皇秦峻登基以来,这一情况更加严重,主要是以下原因:

一来秦监执政时期长期奉行稳健的对外政策,人口增加。虽然稳健的政策意味着常常要忍气吞声,但对于国力不够强的政权,这还是最明智的选择。秦监执政的十几年里,新汉帝国对外处处忍让,受了很多窝囊气,可确实休养生息。帝国腹地的壮劳力不再受兵役之苦,全部投入生产,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安定的社会环境下,医疗条件改善,众多大夫冒着被打、被杀的风险辛勤工作,儿童健康成长的概率提升,人口预期寿命显著延长,人口显著增加;城市拆房建房过程中对城中一些村庄按人头分房的办法使得这些村民把多生孩子当成了人生第一要务,早生多生使劲生,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二来经济发展后生活水平上升,粮食消耗量增加。在新汉帝国立国之初,经历了长达十年的改朝换代战争及几次与鲜卑汗国大战后,民生凋敝。作为帝国皇帝的秦平燕甚至为了体恤百姓都不敢天天吃猪头肉,一些开国功臣连件像样的礼服都没有。而到了秦峻登基后的这些年,普通百姓不一定吃得起茶叶蛋,但一个月吃上一次肉基本还是可以实现的。许多富人养的狗伙食比霍慎行都好,狗窝也比霍慎行住的房子更大。生活水平的上升导致全国对粮食的需求量猛增——更多的家畜、宠物都需要更多的粮食来喂养,精加工食品的大行其道也需要更多粮食原料。

三来常备军增加,粮食消耗量上升。在古代,部队官兵常常要从事生产,满足自己所需的粮食及其他开销。例如三国时期士兵屯田种地,两汉在西域驻军的屯垦活动。而近年来女皇秦峻安排司马康和全戎等人训练“忠勇营”、“弓弩营”、“重炮营”等精锐部队,更装备了一支舰队。为了应付这巨大的开销,女皇秦峻开办了官方商行“龙凤远”。官方商号的巨大利润自然能够应付上述部队开销,可这新增的十余万军人需要吃实打实的粮食。同时伴随官方商行的盈利,更多人选择经商,踏实种地的人越来越少,进一步加剧了粮食的短缺。

为了缓解粮食短缺,女皇秦峻在女侍郎弈言的建议下,决定适当从国外进口粮食。从哪边进口呢?南边,安南及暹罗(今泰国)方向。新汉帝国北边都是苦寒之地,西边是荒漠,东边的高丽和东瀛农产品产量连自给都达不到,还总是限制进口,导致这两个国家农产品价格极高。有一次崔小强和赵烨宴请高丽使团中的跆拳道高手安秀敏。安秀敏对能够在帝都大口吃肉,大块吃西瓜表示非常开心,感叹自己虽然是跆拳道国手,在国内也承受不了大吃大喝的消费。崔小强建议安秀敏多来新汉帝国设馆收徒,既传道授业,又大饱口福。

南边的安南和暹罗盛产稻米。安南一直没从与美利坚的大战中恢复元气,人口不是特别多,有足够的稻米卖给别国。暹罗盛产香米,在一锅普通大米中撒一把香米,蒸出来的米饭就香喷喷的。霍慎行早年去暹罗游玩,贪吃香米和香蕉导致上吐下泻(秦雪依:真丢人,下次我给你开泻药)。除了香米,暹罗和安南还盛产榴莲、山竹等水果,都是新汉帝国上下偏爱的品种。

找好了买主,就要考虑运输了。古代没有铁路和航空运输,陆路运力极小,海运、漕运(也就是内河水运)是最佳选择,这甚至影响了长安、洛阳、帝都等城市作为国都的命运。水运过程中,运输船吨位越大,平均下来运输成本越低。为了实现海运买粮,女皇秦峻安排彼得结合多国船舶设计经验,建造了大型运粮船。大船意味着更深的吃水,对港口要求极高。当时新汉帝国在华南地区仅有的大型港口雷州港也不能满足需要。身为岭南人的女侍郎殷大侠进言,说珠江口有若干岛屿,其中一个具有天然深水港。女皇秦峻立刻派人跟随殷大侠前往南方实地勘察,确定了那个岛屿的位置,也核实的确存在天然深水港,更有一个现成的渔村。经过与几位朝中重臣及雷州地方官员的商议,女皇秦峻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利用那个岛屿的天然深水港,建设大型人工码头,充分发挥江海联运优势,建成华南第一大贸易港。

建设这样一座港口,工程量虽然比不上隋代修建大兴城、元代修建元大都,但也十分可观。为了保证建筑进度和质量,女皇秦峻命宁秀依持尚方宝剑前去监工,有先斩后奏的权力。这座港口一期工程为三年,女皇便以三年为限,亲自送宁秀依南下。

东风飒飒,女皇秦峻身披龙袍,端起酒杯给宁秀依:“姐姐,岭南地恶,多多保重!”

接过女皇的践行酒,一身劲装的宁秀依感慨万千,她想起了在帝都的苦与乐、笑与泪,对帝都的天空、土地、草木与亲朋好友,都有着深深的不舍。同时她明白,这次南下,前往几千里外的岭南小岛,这又是一份独特的经历。宁秀依本有着一股洒脱,热衷于让自己在独到的生命体验中锻炼成长。她能以女儿之身统帅千军万马,令全戎、太史信等一干骁将敬服,靠的可不是身份与颜值(虽然这姑娘还挺美的)。我摘录一点太史信后来在《大汉编年史》中对宁秀依的记载,你们体会下:

“宁殿下乐山好水,尝日趋四十里,足迹北抵兴安,南赴暹罗,上雪域,穿沙漠……”(宁秀依跑半程马拉松,去过东北、泰国、西藏之外,参加徒步穿越浑善达克沙地)。

哦对了,宁秀依后来监工三年建成的港口,因为常年转运香蕉与暹罗香米,被后人称为香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炮火亮剑 九皇子:开局推到女皇妃 大宋第一纨绔 归义非唐 深海谍影:潜伏潜成大佬 红楼琅二爷 穿越雪豹之我是周卫国 军靴碾碎欧罗巴 家父是康熙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