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摄像机在车外,镜头刚好固定在挡风玻璃范围内,能够一眼看到车内情况。这是一个阴雨天,雨刮器时不时刮着风挡玻璃上的雨滴,一直到进入福克斯·小镇细雨才停了。
电影,或者说剧本不像小说,有较多的对白。镜头里,更多是两个相处起来,别扭的父女的默然。偶尔是父亲别扭又试图跟女儿沟通,缓解车内尴尬气氛的提问。
原著中一再强调,贝拉跟母亲是用“逃离”这个词,离开的这座阴郁而又无处躲藏的小镇。
而贝拉的这一次行程,也被她自己描述为,“自我流放”,她从没自我掩盖对这座小镇的厌恶。
她喜欢凤凰城的阳光,厌恶这座充满阴霾的小镇。
而对于父亲查理,贝拉大多数时候都是表现别扭的。
原著中描述,她出生几个月,就已经跟着妈妈离开了父亲,自小就跟父亲没有过多的情感羁绊,两人都不懂,这段亲子关系中,一个如何扮演父亲一个好父亲,一个如何扮演一个好女儿。
两份相互缺失的感情,就像是两块冰,格挡在中间,非一日之寒。
直到,某一年开始,每天的夏天都要到福克斯跟父亲生活一个月。
而到十四岁,贝拉才坚定拒绝了每年夏天这一个月的“旅程”?
随后的三年,父亲查理都会带着她去加利福尼亚度假,而她今年十七岁了。
夏郁是这么评价伊莎贝拉·斯旺的——一个伪装型人格的小姑娘。
“你头发又变长了。”
“我上次见你之后才剪的”
“但是它又长出来了”
第一幕只有这三句台词。
这种无对白的戏份,较有难度,尤其是放在拍摄开始,更是让难度升级。
这要是我们,我该怎么演呢?
这是监视器前不少演员的心声。
怎么去演绎一个父母离异,从小在天马行空性格的母亲的缺乏关怀而导致内心孤独、与同龄人不合群,细腻而安静的性格下,是对于交际的格外笨拙的小姑娘?
又怎么去演绎一个,同样心思敏感细腻、有责任心,不善于沟通,但又渴望得到女儿亲情的,一个同样别扭的父亲呢?以什么形式表演,去完成这一幕的内容?
当然了,大多数演员更多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夏郁的身上。
“action!”
只见她闭上眼睛,大概也就三五秒的时间,再一睁眼,仿佛《暮光》的世界已经转动起来了,她已经不再是那个演员夏郁,只是《暮光》·世界里的伊莎贝拉斯旺。
整个表情、眼神、气质就已经发生了三百六十度的大转变。
而一旁的洛克,手扶着方向盘,也似乎进入了状态,但是肉眼可见,他的状态没有那么自然,但已然是很不错了,不算特别出彩,那也是跟夏郁对比。
要是换了别人,但绝对是水平线上的,甚至在夏郁的带动下,要更胜一筹。
“稳!”就是对这些老演员们的中肯评价。
当然了,这一幕,要真说夏郁特别出彩吗?也不尽然,只是她给所有人的感觉,不像是在表演,更不像是在粗排时的模样,因为在众人眼中,她已经是伊莎贝拉斯旺了。
……
“咔!这一幕过了!”
阿什丽出声。
……
“嘶!”当第一场戏拍摄结束,少数演员还没有反应过来,但有点表演功底的,已经忍不住啧啧称奇了——一个文艺片影后演商业爱情片,可不就是降维打击吗?
第一幕没有什么难度,没有什么大场面,但是这种细腻的小场面的情绪处理也非常关键。
加上女主就是个闷葫芦,在遇到爱德华·卡伦之前,没有太多的喜怒哀乐挂在脸上。
阿什丽就是担心,夏郁演惯了华夏的文艺片,太用力了,适应不了好莱坞电影的节奏,更适应不了爱情片的这种,没有大张大合情绪,就像是一场绵绵的阳光雨一样的微甜、或者一场绵绵的阴雨袭来,带着轻微的压抑与酸涩,并且节奏上是很快的——但很显然是她多想了。
一幕下来,没让演员多休息,
阿什丽又道,“演员是否需要补妆?不需要,一分钟后,进行下一幕!”
而在这一分钟的休息过程中,阿什丽发表了自己的感慨,“我没想到,你适应的这么快?”
因为好莱坞电影的节奏一向是非常快的。
夏郁看傻子似的一笑。
“你知道我是扮演伊莎贝拉的演员,但你似乎忘记了——我比你更早接触原著?这个剧本就是出自我手,甚至于,你已经忘了,就连电影的分镜也是我跟你一起完成的?”
阿什丽微微瞪眼,恍然大悟,“嘶,夏,你不提,我真的差点忘了!”
也就是她不知道斯蒂芬妮·夏就是夏郁,否则,一定会更加震惊,也一定会明白地自我补脑:为什么夏郁表演这一块,能够如此丝滑地适应好莱坞的表演节奏。
“第一幕算是开门红?希望你能够一直保持!”阿什丽并不是戴承弼,没有亲眼目睹夏郁演技的成长、崛起。加上这两年、这几个月的相处,夏郁的接地气,也让阿什丽俨然忘了,或者说是——“仍然不敢相信,一个威尼斯影后在她手底下拍戏?”
但想来要不了多久,她的这种心态,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片场其实就在一块区域,前面三幕的剧情主要还是围绕在伊莎贝拉家,所以片场的幕后工作间,直接安排到了“斯旺·家”另一块地区的房子里。
一分钟后,拍摄继续。
第二幕是贝拉到斯旺家的场景,从车上下车、打开后备箱拿行李,转镜头就到了屋内的楼梯口,一气呵成,而这第二场戏,同样十分低顺利。
这两场戏,都是一条过,不得不让现场人员赞叹,总共耗时不到半个小时。
拍摄来到第三场。
伊莎贝拉跟雅各布的算是青梅竹马,小时候因为查理的关系,一起玩耍过。
雅各布的出场在原著中没有这么早,但剧本跟原著,本身就有不小的区别。
毕竟原著是小说艺术,而剧本是电影艺术,一切的拍摄,都要服从电影艺术的节奏进行——剧本跟原著的第一个区别就是,剧本的剧情更加清晰,矛盾、发展也更快。
所以第三幕的遇见直接将原著中送那一辆雪佛兰1953红色皮卡跟比利父子的遇见,连接起来了。而这,也是丹尼尔在排演后,第一场正式的戏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