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婕、向婕家,听到请到村支部取信,有你们的来信。向婕、向婕家,听到请来村支部取信,有你们的来信。”
老向支书关闭大喇叭的声音滋滋响。老二坐在椅子上,眯着眼睛脑袋面向村支部。
这信应该是他们的爹寄来的。之前说学习油漆一个月就能出师了,不过他说跟着师兄出去干活挣钱,贴补家用。
自从他们的娘离开之后,他对家有太多的亏欠。离开多时,再回来跟孩子们都生疏了,心中有愧,想着法子能弥补一些。
向婕接到那第一封信的时候,倒是松了一口气。确实,这个爹回来,她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
这已经是第三封信了吧,他每到一个地方,但凡是有会写字,就会请人家给写一封家书。
这距离远一点,不过这感情似乎慢慢拉近了不少。
今天老四和老五期末考试,然后就是放暑假了。神兽放假,每天家里肯定都热闹非凡的。
这一晃,来到这都已经快两个半月了。空间里的余额已经从0积攒到9720元了,手里现金也有746元了。
老三在县城卖手表的生意还不错,一天能有一两块的销量。之前还弄到一张自行车票,有机会就买一辆自行车。
她的药丸一天也能保证个十来块的收入,这两个月家底慢慢的都攒起来了。
再说大伯母家,之前说她这修了厕所之后,风水都好了。把她家日子越来越好的原因,都归咎到那个厕所上了。
他们家是东借钱西借钱,终于是凑够了盖厕所的钱。可是请来的人,根本就没见过什么化粪池,挖了几个大坑,胡乱的把水泥给抹到里面,就算是完工了。
那段时间,大伯母每天都到村子里去,找人来看他们家的厕所。
可是上过几次厕所,加上下了几场大雨,那厕所里面堆积的东西臭气熏天,最后又给填上了。东施效颦,成了村子里的笑话。
向婕知道大伯母一家都想着办法的找她的麻烦。可向婕压根就不搭理他们,最近,大伯母家可是有热闹的事。
向阳跟宋广义的事传的沸沸扬扬的,村子里的人很少有时间谈论向婕一家,都在笑话大伯母教子无方呢。
“大姐,你想什么呢。”
小妹趴在向婕的怀里,俩人在摇椅上享受着树叶中透露下来的斑驳的光芒。
这七月份的太阳太毒辣,被晒上几分钟,那皮肤就会受伤。向婕给家里的弟妹买了一身棕色的防晒服,不仔细看,跟他们平时穿的衣服差不多。上山的时候也可以防些蚊虫叮咬。
此时就等着弟妹考完试回家,为了庆祝弟妹放假,中午准备一顿丰盛的午饭。明天开始,弟妹的时间,都要用来赚钱呢。
“大姐在想,父亲这次跟我们说的,又是什么新鲜事呢。”
小妹没出去过大山,对外面的世界非常好奇。全凭老三的口述,以及父亲家书里描绘来丰富头脑中的想象呢。
老三出去许久,都没见着回来。向婕最近有意无意的敲打她,县城固然好,那些俊男美女的生活方式固然吸引人,可她绝对不能乐不思蜀。
这个年纪,最是容易被些个花言巧语动摇的时候。三妹也还未成年,做大姐的,有监护的责任。
“大姐,妈妈什么时候回来?会跟爸爸一样,突然就回来了吗?”
小妹试探的抬头看向大姐。她很想妈妈呢,虽然现在记忆已经模糊,可别人家的小孩子都有妈妈,说穿着妈妈亲手做的衣服,吃妈妈亲手做的饭菜的时候,那些小朋友脸上都是骄傲。
虽然她有大姐,做饭也非常美味,衣服是她喜欢的样子,可她没有妈妈。
“说不定,不过妈妈要是真的回来,你会很开心吗?”
她早就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别人的孩子,即便是真的回来了,跟他们的生活也格格不入的。
小妹似乎在认真的思考这个问题。然后郑重的点了点头,“开心,那样我也有妈妈了。”
向婕搂着小妹,她对小妹照顾的再好,还是无法弥补她对母爱的缺失。就像她问小妹的那句,如果母亲真的回来了,他们全家人会开心吗?
还不等她思考出结果,老五和老四一股风似的跑回来。
说是考试结束,从今天就开始放暑假了。
老四手里还拿着从村支部取回来的信。“我三姐呢,看爸爸来的信了。”老四跑到屋里,没见着三姐,跑到厕所也没见着。
“你们上学她就出去了,说去同学家玩了。我们先看,回来让她自己再读一遍。”老二把信递给大姐。
向婕从牛皮纸信封里,拿出来一封皱皱巴巴的信纸。白底红格,字迹歪歪扭扭的,瞧着是个小学生写的。
“孩子们,今天我们在佟澧县给一个大户人家油漆,中午吃了大米饭,还有好几道菜……上个月的工钱都给你们,以后工钱也都给你们,攒够了,就还李图夫家。”
半页的家书,错别字有一箩筐。弟妹也都津津有味的听着。
向婕从信封里,拿出来皱皱巴巴的两张大团结。人家开工钱肯定不会整钱,估计是他为了方便放在信封里,特意找人换的。
想到这,向婕对这个曾经酗酒差点导致家破人亡的父亲,多少有了些好感。
“看,自行车。”
老五喊了一声,所有人都看向大门口。见着老三美滋滋的推着一辆二八自行车,一脸得意。
等到她把自行车停下,除了向婕,其他几个人都好奇都围着自行车,用衣襟儿擦擦手,摸了摸那铮光瓦亮的自行车。
“三姐,你是在哪里借来的自行车,这是永久牌子的吧。”老五看到别人骑过,村子里也就那么几户人家买得起这自行车。
“是在我同学那借来的,我之前不是换来一张自行车票,大姐说了,钱够了就买。现在钱快攒够了吧。”
老三心里可是门儿清呢,她在县城卖手表,赚的钱也够买个自行车了。
“大姐、大姐是真的吗?咱家也能买自行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