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下班,嘉慧都会比其他同事走得晚,因为她不想每天下班高峰的时候挤地铁,看着地铁里行走匆匆的人群,会让她觉得很无助,会时刻提醒她只不过也是这个城市的匆匆过客,没有归属感。她会错开下班高峰,自己一个人在办公室的格子间里写点东西,还有把一天的心情告诉杨光照。
“这个时候,光照是不是还像在大学时一样早起学习了呢?”嘉慧望着窗外的落日,突然很想他。
她不敢让这种情绪蔓延,赶紧收拾了一下桌子,打算去公司附近的超市转转,买点菜,晚上回去做。
嘉慧每天都自己做饭,她想把厨艺练好,将来杨光照回来了做给她吃,到那时,她就专心在家相夫教子,做一个好妻子。
“嘉慧,你的理想是什么?”嘉慧想起大学时,杨光照会经常这样问她。那时她的回答是“贤妻良母算吗?”
面对这个回答,杨光照摸着她的头发说,“嗯,很伟大的理想。”
想到这里,嘉慧又甜蜜又心酸。
五年啊,一年365天,五年是多少天?嘉慧不敢想这些,她坚信自己会等下去,因为她不仅要有一个美好的开始,更要有一个美好的结果。
因为时差,两个人的联系并不是太多,有时候嘉慧在周末的时候和杨光照网上视频,但很多时候,杨光照都没有时间,他要赶着去图书馆看书,还要做论文,还要打工。
关于杨光照的家庭,嘉慧知道的并不多,他俩大三时候认识,俩人几乎用了半个学期来“暧昧”,那时,俩人彼此怀揣着小心思,却又不肯主动走近一步,那种见面时小鹿乱撞的感觉,好像就在昨天,现在想起来,嘉慧都会心跳加速,脸颊绯红。后来,在大三下学期开学时,杨光照主动向前走出了一小步,但就是那一小步,让嘉慧几乎没有任何思考地满口答应。
对于这段“黄昏恋”,项琳曾调侃嘉慧,“你们这是怕赶不上毕业分手的末班车吗?”
和所有恋爱中的大学情侣一样,嘉慧和光照的心里也时刻涌动着恋爱的甜蜜。“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句话好像是为他俩专门“订制”。
但在一起的时候,嘉慧很少听到杨光照提起家里。记得当时宿舍大姐王娟在大四的时候跟着男朋友回家见家长,她和光照说起来的时候顺口说了一句,“你什么时候带我回家见家长啊?”杨光照没有接话,直接用别的话题挡过去了,特殊的家世,也让嘉慧成了一个心思敏感的人,从小学会察言观色,看到杨光照不想提,嘉慧也就没有再说。
而嘉慧,却把自己特殊的家庭情况毫无保留地告诉了杨光照。嘉慧是跟着外婆长大的,她有一个姐姐,还有一个弟弟。当时重男轻女的父母为了要一个男孩,跑到南方外婆家生下了嘉慧,见是女儿,父母决定送人,当时嘉慧已经被送上了车,外婆愣是让小舅骑摩托车带她追了十几里才拦下,抱着嘉慧回家后,一向温柔的外婆甩了妈妈一个响亮的耳光,从此,嘉慧便跟着外婆生活。后来,父母终于如愿以偿生了个儿子,便真的视嘉慧如空气了。
说起这些的时候,杨光照紧紧搂着嘉慧,用手亲昵地摸着嘉慧的头发,“从今以后,让我来爱你吧,一定会让你幸福。”杨光照看着怀里的嘉慧,满眼的心疼。
两人在一起的时候,杨光照从来不让嘉慧掏钱,生日节日,光照也会给嘉慧买心爱的礼物,放假回家,还记得让嘉慧给外婆带礼物。对于这样贴心的男朋友,嘉慧很满足,她认定,这辈子就是他了。
杨光照的出国决定很仓促,之前,嘉慧也听他说起过他们学院有一个出国读研的名额,但他说起来的时候风轻云淡的,嘉慧也没多想,那时候,他俩还打算着毕业后在所读大学的城市工作几年完成原始积累,然后回到家乡的小城市安居乐业。但最终,那么蹴然的,杨光照选择了出国,这让嘉慧一时无法接受,她突然觉得,那时的杨光照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她无法将眼前这个野心勃勃的他和之前温暖贴心的杨光照联系在一起。
“嘉慧,等我回来,我要让你过更好的生活。”杨光照没有解释为什么会选择出国,但这句沉甸甸的承诺,让嘉慧感动不已。“我等你,等你回来娶我。”嘉慧如此回应心爱的人。
为了杨关照的这个决定,嘉慧选择了留在这个城市,因为这里有很多他俩的记忆,周末没事的时候,嘉慧还会坐着公交车回学校看看,她觉得在这里的美好的记忆会给她等待爱情的勇气。
其实,嘉慧曾想过要不要追随者杨光照去美国,虽然当时来不及和他一起走,但只要杨光照流露出这样的意思,当时热恋中的嘉慧肯定会马不停蹄地准备,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去和他在美国汇合。
“幸亏杨光照比我理性,要不现在会出大乱子的。”嘉慧现在常会常常跟项琳这样说。冷静下来,嘉慧发现,热恋中的人真的会头脑不清醒,恐怕没有几个热恋中的人会像杨光照一样理智地去安排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如果当时真的一时冲动和光照去了美国,那么现在外婆怎么办,恐怕自己也会像现在牵挂杨光照一样牵挂日益老去的外婆,也许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