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过后,李世民又另派两名信任的高手做自己的贴身护卫。当然是时刻不离自己身边,尤其是睡觉的时候。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深藏在归宁庄的杀手团隐藏得再隐秘,李世民仍然下令一一查找到了他们,但并没有逮到黑鹰。因为知道他们都武艺高强,并没有立即处决,只是关押了起来。“杀人不过头点地。”可能李世民是要收服他们吧,毕竟他们没有实质性害过皇帝,从前是各为其主。
可是黑鹰就不一样了,如果黑鹰被逮到,他是必死无疑。然而,黑鹰哪里是那么容易被逮到的。在归宁庄没有寻到他,皇帝便派出一波又一波的人追杀这个朝廷钦犯。
虽然归宁庄里的人全部落网,但李世民此次对杀手团的绞杀并不彻底,许多人都散落在外。黑鹰将这些残余势力都搜罗起来,并转移了阵地。
正如高子昂所料,李世民当然不肯罢休,他决定对当年的太子余党来一次大清除,大唐万世根基方可高枕无忧!尤其是一些先皇旧臣,李世民清楚得很,当年的帝党心腹可都是拥护李建成的,可谓根深蒂固。而且他们之间盘根错节,俱有照应。
“一朝天子一朝臣”,也算是对朝廷的再一次改组。
曾有人劝谏,可是李世民并没有给出确切的回应。
高骏铭不也是先皇旧臣?他便来到皇上面前,意图劝慰:“皇上,万万不能牵连太多,生灵涂炭。皇上您要三思啊!株连过多,会造成人心不稳。”
可是他的意见当即被李世民否决:“爱卿,你不明白,朕心中有恨啊!玄武门之变当日,朕没有将明目张胆者赶尽杀绝,已经很厚待他们了。”
正当高骏铭深思着如何回应皇上的时候,李世民突然郑重地跟他说:“你一直是皇权的坚定拥护者,不是吗?高大人。”听皇帝言罢,高骏铭起初认为是夸赞之语,可后来他猛地觉察到皇上已经知道李婉英的身份,也知道她嫁入高府。
那皇上如此说,是何意?他是怀疑自己有不臣之心,用讽刺的说法敲打他,还是知道李婉英被软禁在高府的用意?
皇帝的一句话,让臣子琢磨许久,想出各种可能性,这再正常不过了。正因为高骏铭不确定皇帝的意思,无论如何,表态最要紧,他马上跪了下来,向皇帝澄清:“隐太子一脉不会有任何生的希望。”
果不其然,说完此话,李世民便叫他起身。高骏铭当然被惊了一身冷汗,皇帝果然是深不可测的。
也就是说,他推测甚至可以断定,李婉英自幼养在李府的事,皇帝也心知肚明。
李世民的表情温和起来,毕竟李婉英的事不是他眼下最想考虑的。处决隐太子余党的事,皇帝已拿定主意,高骏铭当然也无可奈何。
直到最后,不少人有顾虑,在动手时,仍有人前来询问皇帝。可是李世民只是背着手在屋里踱来踱去,没有任何命令。
在下属看来,这就是以默许表示赞同。
因此,被处分的官员不少,被贬或被革职。甚至有一名身经百战的开国元勋,以谋反之罪被诛。可谓是一次浩劫,此番,震慑住了所有人。
在这种局面之下,高骏铭还有一点想法。
素日里,皇帝对李政航极为信任。而且李政航的权力比自己要大出许多,李政航也没少抢自己的风头。再加上,很早高骏铭就意识到,高李两家必然有一家势力要被削弱一些,才有结为姻亲的可能。否则,只能两败俱伤。
只有当皇位受到威胁的时候,皇帝才会下狠心,不如就借机实现自己的打算。
高骏铭了解皇上,此番检举,李政航当然死不了,否则他跟谁联姻去。最多只是被贬,主要的应该就是削了李政航的兵权,保留兵部尚书的职位,权力比自己小,回到最初的状态,这是高骏铭最想看到的。
而此时,视李政航为死敌的左令鸿早已投靠高骏铭,唯高大人马首是瞻。左令鸿也意识到此次是击倒李政航的绝好机会,便向高骏铭请示。
这正合了高骏铭的意思,正好,自己不方便出面,他纵容了左令鸿到皇上那里进谗言。
左令鸿跟卫青玉一起觐见的皇上。
把当年的旧案翻了出来,他们知道当年裴文静的死曾是李世民心中一大痛处。首先将裴文静的死因一部分归咎于李政航,理由就是裴文静曾视李政航为敌。
这当然是诬陷,李世民洞若观火,就算裴文静视李政航为敌,李政航也不必一定要置裴文静于死地,因此并没有将他们的说法当回事。
左令鸿气到不行。然而他又瞬间冷静了下来,心中得意,这还只是一出短暂的序幕。
李世民越是没有反应,左令鸿就越暗下决心,一定要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击败李政航!
接下来,左令鸿便向李世民告密,李政航当年怂恿李元吉倒向东宫。此事还是高骏铭告诉他的。
关于隐太子的一切,这可是皇帝当前最关心的事,果不其然,他的脸色当即就大变。
卫青玉还在旁添油加醋:“李政航当年可是尽心尽力替隐太子做事。因为齐王加入到太子阵营,才使得皇上您困难重重。”
这还不够,左令鸿还要检举李政航的作风问题,他准备拿萧飞燕的事情诬陷李政航。
左令鸿和卫青玉两人都跪在了李世民面前,左令鸿开口道:“启奏皇上,李政航还强占民女。”
李世民疑惑:“怎么回事?细细说来。”
左令鸿答道:“萧飞燕是一名民女,出身贫困,原本已经许配给王员外,可是李政航看重其姿色,仗势豪夺,将萧飞燕拘禁在府上已多年。当年王员外还正式上门讨要,可李政航就是不放人,此事很多人都知道,皇上您若不信,尽可明查。”
两人终于将李世民激怒,向伺候在身边的人下了令:“叫李政航来见朕!”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