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部第十回 我救阴大化 你来救王伦(上)
话说从少年林易之开始就一直对林易之有恩的土地公爷爷赵山阳,当得知了林易之一行寻找阴大化、柳青华的原因之后,遂拈着长及肚脐的红胡子对着林易之缓缓说道:
“这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如若我不出面,阎王爷定会与阴大化死磕到底,祸及阴小花、柳青华,甚至于你和林弦超!这样子安排吧,我出面去为阴大化求情,若有需要的话,我来做证保出他们几个。而你,要帮我救出一人!”
“土地公爷爷,若这样子安排的话,那敢情好!但不知您让我救出何人?”
“王伦!”
“王伦?这个是何许人也?”
且说由于宋朝重文抑武,导致军备薄弱,常吃败仗。
俗话道:
“弱国无外交”。
宋朝无论是在和平年代还是战争时期,在外交上可圈可点的成效不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也少,而真正称得上卓越外交家的更是寥塞无几。
其中,屈指可数者只有曾瓦解辽、夏联盟的富弼,使辽过程中“舌战群儒”的沈括,使金被拘十五年不变节而被宋高宋称为“虽苏武不能过”的洪皓等二三人而已。
但除了这三位科举正途出身的博学鸿儒之外,还有一位非科举出身的官僚落魄子弟,他以一己之力,满腔豪情,在南宋对金的弱势外交中慷慨请行,在许多高官大吏战战兢兢之际冒死出使,在金国盛气凌人的危险境地之中据理力争,在金国威逼利诱之下断然拒绝,保持了士大夫的高尚气节,他就是南宋外交官王伦。
王伦(1084-1144年),字正道,大名府莘县(今山东聊城莘县)人,他是北宋名相王旦弟弟王勖的玄孙,算得上世家子弟。
不过,这个世家到王伦这辈已经家道中落,他年轻时候由于家贫无业,浪荡于开封、洛阳一带。
王伦为人侠义,锄强济弱,好打抱不平,因此多次犯法,许是因为名门出身,抑或情有可原,终于侥幸过关。
王伦一直以祖上王旦宰相为荣,有着重振家声的理想,无奈时辰未到,机遇不来,年过四十,王伦还是一事无成。
靖康元年国十一月(1127年1月),北宋首都汴京失守,就在刚刚就任皇帝的宋钦宗不断派人到金营求情的过程中,京城百姓对当朝御敌不力致国都城破义愤填膺,纷纷拥到了皇宫宣德门前聚集,大吵大闹,乱作了一团。
面对成群结队的老百姓,宋钦宗张皇失措,身边的大臣亦面露惊慌之色,君臣们你望我,我望你。
平日里满嘴江山社稷的士大夫,不但怕金人的铁骑,还怕百姓的咒骂,竟然无人敢前去安抚百姓。
正在大家不知如何是好之际,当时无官无职还不名一文的王伦,毫不犹豫地挤到宋钦宗跟前大声说道:
“臣能处理好此事。"
宋钦宗在这群情愤愤,无人能用之际,见有人主动请缨,遂大喜过望,赶忙解下随身所佩宝剑赐给王伦,剑到如同皇帝到,让他携剑前去平息事态。
王伦接剑后却说道:
“臣虽有剑,但无官职,人家怎么能信服呢?”
宋钦宗听后,让左右取纸笔写下“王伦可任兵部侍郎”字样,交给王伦。王伦接过皇帝书写的纸片,如同护身符,小心收好后,带领一班弟兄们,走到那群上访的百姓中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一会儿工夫,老百姓的思想竟然被他做通了,也不吵,也不闹,不久之后就散了,宋钦宗也感到十分惊奇。
然而,当王伦拿着皇帝的手书向朝廷请职要官之时,状元出身的宰相何栗却认为,王伦不是科举出身,功劳也不大,骤升为兵部侍郎这样一个从三品要职,太不符合朝规了,所以只同意给他修职郎---一个从八品而又没有具体职务的虚衔散官。
王伦虽然心中有气,但也只能忍了,因为他心怀重振家族声望的信念,总想找机会出头,如今既然有了一个做官的机会,顺利进入了体制内,他决定好好珍惜。
靖康二年(1127)正月,破城金军先后把宋徽宗、宋钦宗拘留在金营,金国随后下诏废宋徽宗、宋钦宗为庶人,另以原北宋宰相张邦昌为皇帝,成立了伪楚政权,管理黄河以南的广大中原地区。
四月,金军俘虏徽、钦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戚等三千多人北去,北宋灭亡了。
当年五月,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改元建炎,是为南宋高宗。
宋高宗登基后,金人便迅速集结军队再次南侵,欲把这个刚刚草创的王朝消灭在萌芽中。宋高宗一面仓皇逃窜,一面派出一支支求和的队伍,北上金国求和。当时,金宋敌对,剑拔弩张,去求和的不是被扣押就是被处决求和如同去赴死。
究竟谁愿意蹚这种有去无回的浑水呢?!
诸位看官,请听下一个回合分解。
求推荐,求打赏,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