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武侠修真 > 猛萝降世 > 第十卷 西游记 第十章:李玄奘入宗室,奉皇命西天行

第十卷 西游记 第十章:李玄奘入宗室,奉皇命西天行(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大明:我,朱元璋皇兄,大明卧龙 九零恶妻的肆意人生 横推综武从五虎帮开始 扒开浓雾去见你 龙族王国 寒门小王爷 黑龙的亡灵国度 反派都市影视掠夺系统 叶枫黄玉 我有七个大佬哥哥

却说天子李世民得了长乐公主所留书信,知祂去了西天,要与灵山大雷音寺佛祖论道。

既觉欣慰,又感异常。

佛门在东汉明帝时,由西域传入中土,离此时已有五百多年,即便一妇孺,皆知佛祖乃是圣人。

长乐公主能够同佛祖论道,岂非亦是一圣人也?

李世民再思观世音菩萨所言,暗觉公主心思淡薄,更起了心思,欲遣人寻公主回宫。

此等神仙一流人物,又和自己有父女关系,一身惊人神通,自有用处之时。

前趟遭遇泾河龙王劫难,若非公主一路庇护,逆天改命,如何能够延寿二十年?

只是需遣何人,才能不辞艰辛,一路跋山涉水,前往十万八千里外的天竺国?

况且公主离宫出走,亦算皇室丑闻,不能为外人所知,以免惹来流言蜚语。

李世民苦思冥想,不得其意,只得请来徐茂公商议,应该以何种名义前往西天?

徐茂公他本是道教中人,和佛教天然对立,如何愿意为李世民出谋划策?

禁不住李世民以天子之尊,却苦苦哀求,只好捏着鼻子,向天子进言道,“陛下。”

“佛教虽是外道,亦有千年时日,经典浩瀚,不知有几许,中土定未能尽传。”

“且大凡经典,于传颂之间,定然会不知不觉中,脱离原意,甚至变得南辕北辙。”

徐茂公此话当然是正理。

佛教传入中土后,既有诸多西域高僧,如鸠摩罗什,安世高等,前来中原,为传播而奋力。

亦有那中土的博学高士,如释道安,慧远等人,以中土汉学,重新解释佛教经义。

甚至如菩提达摩,真谛三藏,原是天竺僧,听说中土繁盛,为发扬光大佛学,东渡中土传经。

常言道,世间无一般两片树叶,天竺人,西域高僧同中土大德,因授业与见识不同。

对于佛教经典阐述,自然亦有不同,人人皆有自家理解,僧僧都有自家道理。

往往一句话中,你有你说法,我有我意思,各派不同僧人间,因为各自意见不同,也彼此攻讦。

此学问中的龌蹉,古今中外一脉相承。

否则释迦摩尼创立佛教,如何在其涅槃之后,便一分为二,化作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皆自认佛祖嫡传?

便是儒家,传子思,传孟轲,所述重点有所不同;传至荀况,乃至教出韩非和李斯等法家之徒……

徐茂公一语道破如今佛学,同佛祖初立,已有很大不同,因此话里有话道,“陛下,不防遣一僧人朝圣。”

李世民闻言暗自思索,顿觉徐茂公此言极善。

西天乃佛门圣地,便是中土之僧人,亦不能外,皆欲了解,佛门本来面目。

东晋时,有僧人名法显者,因彼时中土佛学,已陷入顿困,便不辞艰辛,遂和情投意合僧人,一同前往西天取经。

或曰,西天取经者,如何不是唐三藏,怎的在唐三藏前,便已有中土僧人前往灵山取经?

诸位看官,你没有看错,唐三藏之前,便已有僧人,前往西天求取真经。

为何却没有求得真经?

许是时机未到,因此佛祖不愿送出真经;又许是那法显,并非佛祖亲传弟子金蝉子转世?

其中详情,兴许只有佛祖心里自知。

徐茂公同天子细说佛门故事,心头只觉腻味,却不得不强打精神继续道,“陛下不妨,广邀天下诸僧人。”

“选出一个高僧大德,资助他前往西天求取真经。”

李世民闻言便知,那僧人到了灵山大雷音寺中,便有机会,遇见长乐公主。

因此徐茂公之策,甚得圣心,便着徐茂公,带着萧瑀,张道源,一同主持选拔之事。

徐茂公无可奈何,领了《西游记》原著里头,本属于魏征的差事,在那山川坛里逐一从头查选。

终选得一名有德行的高僧。

你道他能是谁?

便是如来佛祖的二弟子金蝉子转世,出生便遭遇劫难,父亲被杀母亲屈身事贼,自己落水,被金山寺和尚搭救。

懵懵懂懂时,就是僧人的陈玄奘,后因取经途中,总是自称“贫僧乃中土大唐来的和尚……”

因此又叫做唐三藏的唐僧。

这唐三藏既是佛祖弟子转世,自然身具慧根,年纪轻轻,就已熟知佛门真义。

听得天子召唤,入宫见了圣驾,然后恭听天子吩咐。

天子先询问玄奘家中情况,因玄奘父亲陈*光蕊,便是当年遭遇贼子截杀,后又被龙王藏下尸身。

等到玄奘寻得仇人复仇后,龙王便将陈*光蕊重新复活,送归他一家人团聚。

陈*光蕊之妻,陈玄奘之母乃丞相殷开山女儿,当年陈*光蕊中得状元跨马游街之时,恰好出阁,抛下绣球砸中了陈*光蕊,因此两人便成亲做了夫妻。

玄奘能够报仇,亦是先和殷丞相相认,再启奏了天子李世民,天子才派兵捉了杀害陈*光蕊的贼人。

因此天子亦认得陈玄奘。

两人在殿上,先谈了一会家常,然后天子一声叹气,说起自己前段时间重病,幸得观世音菩萨出手搭救,才能痊愈。

玄奘便念了一声“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慈悲”,问起天子征召自己入宫,所为何事?

天子便道,“朕欲遣人,前往西天灵山大雷音寺朝佛,求取真经,普度众生。”

“不知法师可愿往?”

咦。

天子只一句话,便让陈玄奘浑身轻颤,不由自主一个激灵,颂念“阿弥陀佛”不止。

他是如来佛祖二弟子金蝉子转世,本就是为了让《三藏真经》,能够传回中土,而转世脱胎中土。

虽未觉醒胎中之迷,不知自己使命,却隐隐觉察,去西天取经乃自己命中注定,必须完成之事。

因此便不假思索答复天子道,“贫僧谨遵陛下圣旨,愿意前往西天求取真经……”

李世民大喜过望,便将陈玄奘入了宗室,改姓一“李”字,将他唤作“御弟圣僧”。

却让徐茂公,魏征两人,差点儿气炸了肺。

因观世音菩萨入宫,为天子治病时,这两人曾说过,“李氏乃太上后人,如何能够入了佛门为僧”的话。

不想短短时间,李世民为了拉拢陈玄奘,恩赐他为宗室,并且改陈为李姓。

对徐茂公,魏征两人而言,天子此举,几乎等同于“打人打脸,揭人揭短”。

只是天家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徐魏两人做为臣子,又能如何,只能咽下这番苦果。

次早天子设朝聚集文武,写了取经文牒,用了通行宝印,为李玄奘送行。

又选两个长行的从者,银駔的马一匹送为远行脚力,还有一个紫金钵盂送玄奘途中化斋用。

李玄奘大喜,即便谢了君恩,领了所有物事,再与自家徒弟辞别,更无留滞之意。

离别前,天子又取了一杯御酒,递予李玄奘道,“御弟此去,不自何时才能重新返回中土见面。”

“饮此一杯御酒,以尽朕奉饯之意。”

李玄奘推辞道,“陛下厚意,贫僧本不应该拒绝,只是酒乃僧家头一戒,贫僧乃出家人,因此不能饮酒。”

天子便道,“今日之行,比他事大不相同,况且此酒乃是素酒,御弟饮之无妨。”

李玄奘闻言不敢不受,便举起双手接过天子所赐素酒,方待要饮,只见天子低头将御指拾一撮尘土,弹入酒中。

李玄奘不解其意,李世民微微笑道,“日久年深,山遥路远,御弟可进此酒。”

“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李玄奘才知天子捻土之意,再次谢恩以后,举起酒杯一口饮尽杯中酒水。

尔后辞谢天子,满朝文武,还有自家父母,以及婆婆,外祖父外祖母一家人,出关而去,踏上取经路途。

头一日行了大约二十余里路,经过一段人烟罕见所在时,突然发现路旁,有一位衣裳华丽,巧笑若兮的女童,骑在一匹高头骏马上,等待李玄奘到来。

女童看见李玄奘身影,举起手向他示意,打了一声招呼道,“原来取经的和尚来了?”

李玄奘和两个长随,都不知祂是何人,小心翼翼询问道,“不知小娘子是谁?”

“为何在此地等候贫僧?”

女童便掩唇嫣然一笑,说出了自己的身份道,“本宫便是当今天子的长女,长乐公主是也。”

“听说西天灵山大雷音寺佛学昌盛,便欲往西天一行,要同释迦摩尼论道一番。”

李玄奘听长乐公主提起如来佛祖,只是当做寻常人,并无任何尊重之意,心头顿觉纳闷不已。

他乃是佛门僧人,对佛祖自然敬仰至极,只是生性纯良,因此无法开口训斥公主。

两个长随知道长乐公主身份,只觉欣喜若狂。

他们乃是天子精挑细选,送予李玄奘,要和他一同西行去那灵山大雷音寺,寻找长乐公主踪迹的人选。

两人在出发前,早已得上峰秘旨,知道自己此行目的,本以为要到达灵山以后,才能见到公主。

哪知公主根本没有远行,还在大唐境内,便是离长安城,也不过二十余里路程。

当下向公主行礼道,“卑职见过公主,陛下有命,一旦遇见公主,便让公主启程回宫……”

李玄奘见两长随态度,还在不明所以之时,长乐公主已不悦道,“本公主尚未到达灵山大雷音寺,和如来一同论道。”

“如何能够回宫?”

两人还欲问时,被长乐公主轻轻吹了一口气,便鬼迷心窍,扔下李玄奘,回转长安城中。

李玄奘无法阻止两长随离开,只能在路旁唉声叹气,为自己出师不利倍感委屈。

长乐公主暗觉好笑,说出一番话来。

正是,“命中注定取经,谁知伊始受挫。”

不知长乐公主说了什么话,能否激励李玄奘西行,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人道长生 诡道神话 我断情你哭啥?假千金带飞新宗门 偷来的仙术有点神 问道修真 九叔世界之以德服人 众灵之上 凌天诛神录 仙不是这么修的 模拟历史,但开局崇祯是神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