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京中有一件大事。陈王府世子即将迎娶世子妃。这位世子妃可不是旁人,便是礼部尚书次女杨若依。
“这杨若依一个庶女,且性情温顺。她虽为礼部尚书之女,活的却连一个丫鬟都不如。一位百姓说道
“她的名声极差,容貌也不是上乘,这样的她如何能当得了世子妃。”另一位百姓说道。
这门亲事成为了百姓中的笑点,这位礼部尚书之女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尚书府,一个破破烂烂毫不起眼的院子里,坐着一位面黄肌瘦的姑娘。此人便是杨若依。
她正在绣自己的嫁衣,一针一线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她对未来的丈夫很是很是满意,他对自己温柔体贴,对待自己的遭遇很是同情,一切他都看在眼里,明里暗里帮了自己不少。自已也是一颗心从此装不下其他人,想到自己与世子的未来,她笑了。
这几日,她拼命的学习礼仪,为的是不要丢自己未来夫君的脸。可是尚书府似乎没有把这门亲事当回事,连一个教养嬷嬷都没有给她,杨若依只能靠书里的内容自己练习。
其实在尚书府的日子不算无聊,她的姐姐妹妹们自从听说了她与世子爷的婚事,每天变着法儿欺负她。在她的被窝里放上水,让她无法睡觉,或许不让她吃饭。
偏偏杨若依是个懦弱的个性,没有说些什么,使的她们变本加厉,杨若依每一天过的很是煎熬。只是期待着世子能救她逃出火坑。
二月初十,是个适合嫁娶的日子。今天,也是杨若依出嫁的日子。杨若依眼里满是笑意,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
身边前来给杨若依梳妆的侍女说到小姐总算熬出来头了,世子定会对小姐很好的。虽说只是奉承之言,杨若依听到她们的话,心里更加高兴,赏了她们不少“私房钱。”
不过,这么大喜的日子,尚书府确是冷冷清清,没有宾客的到来,也没有送礼的人,就连杨若依的父亲也没有出现。
杨若依的心里有些失落,本以为自己的父亲会念着父女之情,送自己一程。没有想到至始至终父亲都没有出现,竟在大婚之日给自己好大一个没脸。
杨若依眼角的泪滑落下来。侍女悠悠见此,安慰到,“小姐,老爷或许是有公务在身,所以怠慢了小姐,奴婢觉得如此大喜之日,小姐还是高兴一点好。”听了悠悠的话,杨若依擦了擦眼泪,心情好了不少。
依着规矩,新妇出门应由父母接送一程。对杨若依来说,这个礼节还是免了。只见杨若依穿戴齐整,手捧吉果,便出门了。
没有父母的祝贺声,也没有兄弟姐妹们的祝福,杨若依走出了尚书府。不知对尚书府还是有牵挂还是什么,杨若依回过来头看了看尚书府,这个她从小长大的地方,承载着她许多的回忆。纵使那些回忆不是很美好,但对杨若依来讲,也是属于自己人生的一部分。
杨若依此时多么希望自己的家人能出来送她一程。可是她在门口等了又等,始终没有等到那些所谓的家人。
杨若依站在门口,不作声,眼泪不争气的流了下来。周围的人保持沉默,一句话也不说。杨若依再次看了看尚书府,心里早已没有一丝留恋。
鞭炮声,礼乐声令杨若依的心情慢慢变得高兴起来。周围又热闹起来,百姓们说着杨若依的命好,嫁给了世子爷。有人说杨若依迷惑了世子爷,也有人说杨若依是世子爷的真爱,不然怎么会有如此大的排场。无论百姓说着什么话,杨若依没有说什么,她早就已经习惯这些言语了。
伴随着礼乐声,花轿到了陈王府。陈王府却大门紧闭,杨若依让媒婆前去敲门,连续敲了几次,大门始终没有打开。
周围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杨若依知道这是陈王府给自己一个下马威,陈王一向反对这门婚事,自己不过是一个庶女竟高攀了世子爷,可今天是自己与世子的大婚之日,不知道陈王府是如何想法,或许是为难自己,给自己一个下马威。杨若依此刻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眼皮一直在跳,总不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