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椒殿院可是热闹非凡。
十几年前,大唐昭宗皇帝以及妃嫔李渐荣、裴贞一等人都是死于这里,当时还是皇后的何太后见证了夫君和几位妹妹的死。
不过如今这里早已没有了往日的痕迹。
其实在昭宗李晔死于椒殿院后,这个院子就被废弃了,一直到朱温称帝,立洛阳为西都也是如此。
到了朱友珪弑父篡位之后,这个院子成为了冷宫。
直到伪梁覆灭,在李柷的授意下,李珽和张全义把椒殿院之前的一切都横推掉,在原址重建了椒殿院。
可以说,也就这座院子是推倒重建,其他的基本都是在伪梁的基础上修缮、翻新。
这里也算是凶宅,若是因此不住人,也不太现实。
从隋朝修建紫微宫开始,这里面不知道死了多少人,这么算,整个紫微宫都是凶宅。不过经过多番修缮,倒也没人管这个,就算是凶宅,信不信紫微宫外面的人很多都想进来?
此时的椒殿院可谓一片欢声笑语,虽说九嫔也有资格坐在这里,但并没有太多的发言权。
主要还是何太后和贵妃李贞仪、贤妃王衣、琼王妃、江宁郡王妃以及襄邑郡夫人等
人商议,修媛杨氏也会不时发言,毕竟她是皇长子的母妃,妃位虽不是四妃,但地位摆在那里,也没人敢小觑。
“太后,妾身这侄女非常不错,模样标致,刺绣一绝,将来绝对会是贤妻良母。”杨氏迫不及待地说道。
自从诞下皇长子后,杨氏那些亲戚也争相投奔,嫁给卢程为妾的那个就不说,还有多名族人也入朝为官。
当然,杨氏自然是无法说动李柷给这些族人安排官职,但卢程却可以。其中就有一个族兄在朝中为官,职位倒是不高,只是个八品官,但他却有一个十三岁的女儿。
想到这次给淮王选妃,杨氏就让自己这个族兄带着女儿来竞争淮王妃。
听到杨氏这么积极地推荐自己的侄女,贵妃李贞仪淡淡说道,“杨修媛这话不对吧,你那侄女虽说刺绣的功夫不错,可这模样却是差了些。虽说淮王选妃不一定要求倾国倾城,但起码在模样上不能太差,那也代表着皇室的颜面。”
听到李贞仪这话,杨氏有些不高兴,“贵妃至于说话这么难听吗?妾身那侄女模样也不算差吧?”
被李贞仪揭短,杨氏也没法继续昧着良心夸
赞自己侄女的长相。在一众备选的女子中,自己这远房侄女的长相的确有些拖后腿,但也不算差。
“本宫实话实说而已。”李贞仪淡淡道。
对于这次选淮王妃,选谁,李贞仪不在乎,但不能选跟杨氏有关的人。因为李贞仪族人中,并没有适合的人选,李嗣源在朝中的亲信府中,也没有合适的。
适龄的女子倒是有,可父辈或者祖辈的官职高了,自然就被淘汰。李嗣源其他部下中倒是有合适的女儿或者孙女,可这些部下都不在洛阳,没那个资格。
所以李贞仪在此次选淮王妃期间,只需要把跟杨氏和符氏二女有关的人给踢出去就行了。
何太后没参与这二女的争锋,转而看向一旁的琼王妃,“琼王妃觉得谁更合适一些?”
琼王妃知道何太后的选人标准,看着眼前这些经过新一轮筛选后的人中,最后落在了一个折子上。
琼王妃指着这个折子,恭敬地说道,“回母后,妾身认为这个叫李墨萱的女子不错。本身知书达礼,模样出众,从小又熟读四书五经,且其父是还是进士,倒是可以作为淮王妃。”
何太后一听,顿时露出笑
容,并点头道,“本宫也觉得此女不错,言语间倒是有些气质。”
见何太后提到这个叫李墨萱的女子,李贞仪好奇道,“母后,此女妾身也有些印象,不过举止间好像不熟悉礼仪。”
说起礼仪,何太后心想你李贞仪入宫时闹的那些笑话,还好意思说别人不熟悉礼仪,在你面前恐怕都不算什么。
但知道这事的人其实不多,也就杨氏、静儿等人知道,其他后来入宫的妃嫔却是不知道这件事。或许有所耳闻,但却不敢在公众场合提起,毕竟李贞仪如今是贵妃,不久之后就要立为皇后的人。
何太后笑着回道,“礼仪这些倒也不是大事,若是定下此女,后面派人去教导便是。不过此女是扬州人士,她的父亲好像还是进士,江宁郡王妃可曾听说其父?”
宋福金听闻询问自己,连忙起身回道,“回太后,妾身倒是知晓一些。其父李建勋在江淮是小有名气的才子,擅长作诗,郡王曾经夜宴请过一次此人。
郡王说此人有些恃才傲物,性子可能会有读书人的孤傲。”
听到宋福金的点评,何太后倒也没觉得什么,“有才之人恃才傲物也
是常态,不过此人既然擅长作诗,想来跟九郎聊得来。
若是你们没有异议,那就把其女定为淮王妃吧。”
何太后知道自己幼子从小在江淮长大,找个同是江淮的女子为王妃可能要好相处一些。
她一说,其他人自然不会反对,包括李贞仪听了也没多说什么,李墨萱的父亲李建勋也是新近考中进士的人,在朝中也没说有投靠谁,对自己家族并无什么影响。
定下了淮王妃的人选,还有淮王的两个孺人也需要定下。
对于这两个孺人,何太后也没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而是让在场的人来一个投票,看看都中意哪两位女子。
于是,淮王的王妃和两位孺人就这么定下来了,人选的名单很快就送往瑶光殿。
而此时的瑶光殿,同样是欢声笑语。
殿内的五人都是大唐的宗室,煮着酒小酌几杯后,气氛也就上来了,于是在琼王的央求下,李柷看着殿外的景色,即兴‘作了’一首诗。
倒不是李柷不想作词,而是一时没想到合适的,脑海中只想到一首勉强应景的诗。
胜日寻芳九洲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