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帮老婆做女帝第419章 争读报震惊连连,柳如是枉负圣恩?
练贞吉说话的语气虽然不像之前那么阴阳气人,可内容冒辟疆却很不赞同。
他道:“清虏所封的平西王也能算数?只怕百年之后,吴三桂被骂臭汉奸,陈圆圆也要跟着一起挨骂。”
练贞吉想说什么,陈贞慧仆人就拿着两份报纸上来了。
陈贞慧接过,顿时惊疑了声,“这《大明报》好生精美!”
冒辟疆起身过来拿走另一份,跟着啧声叹道:“这纸张是上等的好纸,印刷更是远超当世···这《大明报》多少钱一份?”
最后一句却是问陈贞慧仆人的。
仆人谦卑地应道:“十文钱一份,说是第一期报纸打五折卖。”
“这么便宜?”冒辟疆惊讶,“即便不打折,也才二十文呀。此报虽薄薄一册,可算上封面却足有八开,竟只买二十文?那柳如是是要赔本赚名声吗?”
说话间,冒辟疆目光却盯着报纸封面。
只见这报刊显得略大,竟竖长一尺,横宽约三分之二尺。
下面三分之一以白为底色,横写着“报明大”三个字。
冒辟疆先看得一愣,随即才意识到应该从左往右读,为“大明报”。
在其右下方,也即是封面的最右下角,则有一行也是从左往右横读的小字:《大明报》旬刊第一期,昭武元年,八月一日发行。
“句逗”冒辟疆是知道的,多为读书人私下所用,不成规范,可如此正式用在一份“书本”上的,他还是头一次见。
不过,最吸引冒辟疆目光的,却是封面上三分之二的明艳图桉。
其以鲜红为底色,明黄色太阳与雪白色弯月合抱,中间略留一熘红色将两者区分开。
冒辟疆常年待在南京,还曾游历江南各地,也算是有些见识的。
此时便不禁瞪大了眼睛,心道:这是我大明国旗呀!
大明以及之前的朝代本无国旗,但随着隆庆皇帝开海,与海外国家多有接触,发现好些国家都有国旗,于是便下令以日月旗为大明国旗。
在国内知道这事的并不多,倒是以前有些海商会在船上挂日月旗。
另外,以前的日月旗并非这样的——封面上的日月旗明显更加简明大气,以鲜红为底色更是前所未有之举。
只是,这柳如是办报也就算了,怎敢私自篡改国旗?
哪怕这国旗在大明不被当回事,可若是被有心人报予圣听,柳如是也可能会获罪吧?
冒辟疆正如此想时,便听陈贞慧又惊讶出声。
“这,这《大明报》竟然是柳如是奉旨办的?她竟做了朝廷的官?!”
先前《大明报》颇为精美、新奇的封面,只是让侯方域、练贞吉和卞玉京三位女子好奇探望,并未急着过来围观。
可此时听了陈贞慧的话,几人却再也澹定不了了。
“柳姐姐做女官了?”董小宛讶然一声,就放下茶具,凑到冒辟疆身边观看。
恰好看到冒辟疆翻开封面,瞧见了在封面背页,印刷了好些行字。
“新政在应天府推行两月,今在各县已全部落实到位,士绅百姓反应良好。
陛下言,当在巩固新政成果的同时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并及时纠错,要确保新政利民而不害民···”
看着看着,陈贞慧脸上肌肉都扭曲了,胡子都抖动起来,
只看了两三段,他便不由将报刊排在面前矮桌上,气呼呼地道:“亏这柳如是昔日在秦淮以诗词文才着称,陛下给她官职,让她办报,她就办成这样?
就算让她的丫鬟来写,也不至于写出如此大白话般的文章吧?
如此《大明报》恐怕会让天下士人笑掉大牙,她柳如是简直枉负圣恩!”
陈贞慧真的是又气又难受。
想他陈定生满腹才华,却屡次科举不中,至今仍只是个秀才,达不到做官的最低标准,即便满腔抱负,亦报国无门。
这柳如是以青楼女子出身的低贱身份,为陛下信用,办此一看就是要替代邸报的报刊,却以如此大白话文章来湖弄。
简直气死个人!
冒辟疆同样看得紧皱眉头——他们这些读书多少年的人,最看不得垃圾文章了。
只是,忍住种种不适后,冒辟疆却看出了些门道。
“我倒是觉得,这大明报上的文章像是故意写成大白话的。只是大明报既写明了奉旨特办,如此作为岂不是有损朝廷颜面?”
董小宛听了忍不住小声滴咕:“我觉得这文章读来挺顺口的啊,文意直白,一看就懂。”
她本是商家女出身,以绣工和厨艺、茶艺出名,在秦淮八艳中大约算是文学素养最差的一个了。
因此倒觉得这份报纸颇对胃口,不像其他一些书文,全都是之乎者也,诘屈聱牙,寻常人看都看不明白。
因为陈贞慧、冒辟疆又惊又喜又怒,透露的东西实在太多,一直在画架旁装澹定的卞玉京也按捺不住了。
她起身凑到画舫窗边,想要再买一份《大明报》,却见那报童身边围满了人,背着的原本厚厚一摞报刊眼见着就要卖完了。
这倒是并不出卞玉京的意料。
时下没人什么娱乐之物,这《大明报》如此新奇,价格还便宜,南京又是文化荟萃之地,其一出来便遭哄抢毫不稀奇。
意识到即便现在派婢女去买,也肯定买不到,卞玉京只能作罢。
她来到陈定生旁边,道:“将这份报刊借给奴家和两位妹妹看,陈公子则和冒公子共看一份可好?”
陈贞慧虽然看不起青楼女子,可面对青年楼女子是却并不会小气,当即点头,“你拿去就是了。”
说完喝茶——他实在气得够呛,需要缓一缓。
待卞玉京招呼着董小宛、卞敏一起看报,侯方域也拉着练贞吉凑到了冒辟疆这边···
与此同时,整个南京城内外几乎都在讨论刚问世的《大明报》。
为了宣传,柳如是还派人在官府张贴公告的地方一边卖报一边读报。
和一些小说里报纸出来无人问津不同。
在南京不缺识字之人,偏偏新鲜读物有很少,而报纸印制精美又便宜,自然一露面就被很多人抢着购买。
这不,在映春坊附近公告栏处的上百份报纸没多久就卖完了。
一些人没买到,竟围着不愿散去,各种嚷嚷声混成一片。
“我说你们这报该不会卖得太便宜卖不起了吧?”
“谁有《大明报》?我愿出价一两银子买一份!”
“你这里到底还卖不卖呀?不卖我去别处找了!”
“···”
负责售卖的是报社一个吏员,见状扯着嗓子喊道:“大家别急,我已经派人去印刷厂取报了,另外我们的印刷厂还在加印,想买的人请稍等。如果实在等不及,可以听我们读报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