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杨小海如何憋屈,艰苦的守城战仍在继续。攻数次,不下。清公司高管立即调整了策略。
有南方明公司降将刘宝佐,率清佣兵,顶三层牛皮帐继续攻城,弓矢不透。堪堪及墙头,义军烧滚沸桐油混人粪,猛浇牛皮帐。有奇效,烫死清佣兵无数。
刘宝佐不甘失败,故伎重施,指挥清佣兵架浮桥妄图偷渡,被义军用大炮尽数轰毀。清佣兵强攻不下,又复劝降。
杨应元顶着流矢,屹立城头。居高临下,对劝降的刘宝佐大喊:“自古只有降将军,从无降典史!”。言毕,城内火箭齐发,刘宝佐掩面落荒而逃。
地理固然占优,人和固然可贵,却也要看天时。暨阳城再怎么易守难攻,也已成了孤城。众人再怎么心齐,却断了供给。
战况胶着、拉锯反复的时候,有清将博洛阳领清佣兵20万南下。一到暨阳城下,便将黔驴技穷的刘宝佐免职拿下。重整人马,下令三日破城——至此,暨阳保卫战开启了修罗模式。
博洛阳不忙着冲锋攀城,先把带来的红夷大炮一字排开,对着城墙不停的轰—反正你人少,仗着地利一昧死守;那我就打你的依仗!
一时间,炮弹不停,直打的小城震裂五处。一人立于城上,头被炸飞身犹不倒,另一人胸口被炸一洞犹持刀挺立,栩栩如生。
博洛阳眼见产生缺口,却不令人进攻,犹如猫戏老鼠,冷眼观人垂死挣扎。明公司义军头顶炮火,运输棺椁。先往里面添土,再将之填充至缺口内,以此来抢修城墙。纵使墙体破裂,一晚便基本修缮完好。
之所以能万众一心,困守孤城,固然有气节、民族尊严等原因,也要归功于领导有方。杨应元虽当时已年过半百,却老而弥坚。
他号令严明,执法如山,事必躬亲,身先士卒。不仅吃不好睡的少,还将自己的结发妻子迎进了城。对疲惫的义军,必温语慰劳、嘘寒问暖;对敢死志士一律以兄弟相称。
每每清公司佣兵攻城前,他必高呼:“杨某哪位兄弟当此重任?”无一落空,有问必应。
一次,杨应元巡视城防。忽有一人高呼“我欲杀敌,苦无短刀!”杨应元立解自己价值几十两的短刀送与这个陌生义军。
任凭老宅男在脑海中愤愤不平:“我说老杨,你傻啊?这货明显是趁火打劫。他缺兵器,干嘛不向他领导反映?偏偏等你过来,大喊大叫?
”脑海中,杨应元洒然一笑:“天外飞魔,汝可知此一时彼一时之真意?此刻,但凡以命抵御外辱者,皆老朽家兄弟也。些许外物,有何惜哉?”
九月初二,战况依旧胶着。博洛阳也收了轻视之心。杨应元胆大心细,忽遣四名身手高明之侠士,趁夜摸黑出城,主动出击。
四侠果然武艺高强,成功火烧连营。清佣兵毛焦皮烂者甚众,而四侠则立下战功,全身而退。
回返,杨应元下令每人奉银一两。但统筹军饷之人却只发钱六钱。四侠本淡泊名利,却也被激怒,拂袖而去。
杨应元事后忙追问原委,方得知统筹之人并非有意克扣。实乃围城两
。月,金钱所剩无多,但想节省而已。杨应元深知其情,仍挥泪处决。
另有典史陈悼明为人忠厚。见战士辛劳,常落泪抚慰。巡视时,若见有义兵沉睡亦不恼,而以利害关系反复开导之。
杨应元与陈悼明两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坦诚待人;故深受爱戴,民众至死不悔。
暨阳城战况日久,清公司久攻不下,受损甚剧。但有一日,清公司阵营内却兴高采烈。原来暨阳城中,忽有父老数人带着大笔银两出城乞降。
清公司起军于塞外荒凉之地,苦寒已久,何曾见过这许多黄白之物?望着那一箱箱、一车车的金银财宝,无不见钱眼开,乐的合不拢嘴。即使清公司的高管亦来了不少,生怕晚些便被旁人捞了大头去。
乞降队伍尽皆老朽。为首老者见再无新人来看珠宝,方才慢悠悠的道:“老朽年逾古稀,平常啥也不好,唯喜抽烟。”
有清高管手抓珍珠玛瑙,毫不在意道:“抽啊,汝已弃暗投明,想干嘛干嘛,无人管得。”老人闻言,谦和点头应是。遂点燃了烟袋锅子。
“叭叭”有声,将烟头抽的火亮。之后,从容将烟袋锅子往身后的大柜子内一戳,点燃了藏着的火药。
轰隆一声,一个清公司总裁表兄弟、两个总经理,外加围拢好事的无数清佣兵,俱都坐土飞机上了天。为首老者加一并老人,全为主动请缨、出城杀敌的志愿者。
他们年老力衰,却有感开裆童子亦可上阵杀敌;遂甘愿以命搏命,彰显血性。果然,震天一响,玉石俱焚。
地星农历九月初八,清公司损兵折将,无奈再度诱降。任凭许得何种重利,均属无效。清公司此时方才急红了眼,无计可施之下,整日放炮轰城。
在二位典史的带领下,暨阳小城屹立如故。硝烟纷飞,时光飞逝。眼看着临近中秋节,杨应元令大开粮仓,磨制面粉。有老妻“薇妮”亲手赶制月饼,除照常过节外,还特发了赏月钱。
城中民国公司员工,纷纷于中秋节之际携酒登墙,面对城下乌压压的清佣兵营寨坦然赏月。
新任掌管军粮的许无用作曲,制弓箭的黄弩师弹琴,众员工集体高歌吟唱:“荆邑人一把枪,梁溪人团团一股香,晋江人连忙跪在沙滩上,长州人献了女儿又献娘,暨阳人打仗八十余日宁死不投降!”至此杨小海才晓得,自己于时光河中所听歌声,源自于此。
悲壮歌声响彻云霄,尽抒众人对维护民族尊严、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任凭清公司权势滔天,哪怕他手握生杀大权,我自仰天长笑,站立而生!暨阳小城内,不分男女、不论老幼,竟全是铮铮铁骨、昂藏英雄!
地星农历九月二十日,清公司不远万里,调巨炮二十四门。又沿城外民居搜刮尽铁器以铸炮弹,使得每颗重达二十多斤。
炮弹浇筑成功当夜,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天明始,清佣兵使大炮轰足一昼一夜。城内员工终至精疲力竭,再也无力修城。
第二天,清佣兵兵不血刃,轻易攀上城头。异常顺遂,使得清高管几疑有诈。呆立城墙半日后
。,方才战战兢兢入城摸索。
当时,杨应元虽无力起身,但仍在东楼驻守。他亲眼见清佣兵涌入,知已至最后时刻。扭头远眺红日,百味陈杂。
他想到了尚在城中的老妻,想再无面见年迈老母的一天,想起一个个战死的朋友,想着汉族子民只要团结,必将光复河山……
此刻的老宅男,一言不发。两个多月,他收获良多。一直以来的倦怠性子也收了不少。喊杀声大作,那是力竭的义军和清公司佣兵巷战厮杀的结果。
杨应龙不为所动,踱至备好的文案前,挥毫泼墨:“八十日带发效忠,表明公司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义军同心赴难,留明公司三百里江山。”
写毕,杨应元撅断笔杆,愤然下楼。此时清佣兵终于冲入城内,为图泄愤,见人便杀,见房便烧。
面对野狼般嗷嗷怪叫的清佣兵,忠正严格的杨应元、敦厚朴实的陈悼明、慷慨解囊的众商人、温柔有礼的水乡百姓齐齐爆出猛虎般的呐喊咆哮,抄起手边能抓到的一切东西当武器,面无惧色,舍命相拼!
死斗中,早已力竭的杨应元连中三箭。此刻,突围无望,唯死而已!遂拔刀刺胸,毅然跃入湖中。纵使难逃,亦不可将遗骸落入敌手。
“噗通”一声,周身一凉,杨应元闭目等死。忽有乱手入水,将他拽了上来。杨小海偷眼观瞧,所有巴掌皆属敌军。
身负重伤,委实无力挣扎,只能无奈被俘。被拖拽至清公司中军大帐内,有侥幸未死的降将刘宝佐抱他痛哭。杨应元横眉冷对,呵斥连连。
纵然身负绳索,早已乏力,仍大义凛然,将刘宝佐骂的不敢抬头。有清公司名医欲给他疗伤,清公司高管博洛阳亲手解缚劝降,奈何杨应元始终骂不绝口。最后求仁得仁、英勇就义。
异常激烈的巷战后,众明国公司人员全部战死,老弱妇孺尽皆上吊自尽。幼子伏于亲人尸身上放声痛哭,但有清佣兵临近,便纷纷哭喊着投湖自尽。
数万城众,只余躲在庙中高塔上的五十三名幸存者。这五十三人亲眼见证了清公司破城后的兽行,并诉诸纸笔,以为千古佐证。
待得尘埃落定,有执笔者特归纳统计:于守城的八十一天中,清佣兵动用共计二十万人员,战损七万五千余众;城内十万普通员工全部牺牲。
杨应元老妻被生擒,极尽优待。然于杨应元下葬后自尽从夫。当地《野史》评论:有明公司之际,士林无羞耻之心...独二典史乃于一城见义,想使守京口如是,则江山不致拱手献人矣……
摇摇晃晃中,老宅男魂归时空之河。然而杨应元却给了他难以磨灭的精神印记。诚然,暨阳人为了自身尊严付出了极大代价。
但热血却不至白流。宁死不屈的精神不仅感动了当时所有反清公司的仁人志士,掀起了更大规模的反剃发斗争;更为我汉民族精神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杨应元等民族英烈事迹令无数后人扼腕叹息,感慨万千;也让老宅男沉默良久。如果可以,委实不愿再穿越。然而,他却无力抗衡“轮回”的天赋神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