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周易》第五十九篇《涣》文讲述了什么?
答:为君子讲述如流水滋润万物那样去恩泽民众的政治道理。
《涣》篇原文:
“()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用拯马壮,吉。涣奔其机,悔亡。涣其躬,无悔。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涣其血去逖出,无咎。”
《涣》一文是用比喻来寓意政治道理,宗旨如同后儒讲的王政(仁政)思想。这里用水流散四方滋润万物那样来比喻君王应恩泽万民的道理。
“涣”:流散。《说文》:涣,流散也。《道德经》里说:“涣兮,若冰之将释。”这是以冰雪的溶化来形容“涣”。也符合《涣》文的取意,正是冰雪融化而滋润大地。《诗·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这里的“溱与洧”,是河南新密境内的两条河流,即溱水、洧水。新密,地处中原腹地,中间有溱水、洧水,并滋润出了这里的一片沃野。迄今,这里已发现一百多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是裴李岗文化、新砦文化诞生地。“方涣涣兮”,正是形象的描述了两河碧波荡漾的河水、缓缓流啊流,滋润着土地,养育了人们。这“涣”字,无疑是流水滋润万物之意。不过《周易》作者是用“涣”来比喻“为政”之道。
《涣》文的题目是“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论题意思是:“(为政)如流水滋润万物那样,通达顺利。君王凭借宗庙礼仪文化活动,有利于开疆拓土的大事业,更利于未来的发展。”这是作者希望君王之治应像流水滋润万物那样去恩泽于民,才利于开疆拓土的大事业。
《涣》一文也就围绕着“涣”展开的论述。《涣》文内容则运用了七个方面的“涣”说,即“涣奔其机,悔亡。涣其躬,无悔。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涣其血去逖出,无咎”,这几个方面所展开的论述。这是论述为政“就像水流滋润万物那样,正是时机的需要,才没有悔恨。如流水滋润大地那样,首先应从自身做起,才无怨无悔。如流水滋润万物那样,去恩泽民众,非常吉祥。如流水滋润万物那样,将会取得巨大的成就,使人无法想象。(为政)像流水滋润万物那样,而号令就会如汗出那样而行。也正是如流水滋润万物那样,才是君王居于其位的根本,没有咎害。(为政)如流水滋润万物那样,既能消弭流血战争的发生,又能彰显这种美德于远方,没有害处”的道理。
《涣》篇宣扬的一种王政,即王道思想,犹如后儒倡导的仁政思想,是恩泽于民的治国思想。让君王学流水滋润万物那样去恩泽民众,既能避免流血战争,又能把这种美德布于远方。这是作者的民本思想,《周易》作者已建构起儒学的思想体系(即“王”学政治思想体系)。《周易》既是儒学之根,又是中国政治哲学之源。
《大象传》对《涣》阐释出“先王以享于帝,立庙”的道理。这意思是“先王由此懂得祭祀天帝,建立宗庙”的道理。《涣》文里没有祭祀“帝”一说,讲述的是让统治者“恩泽于民”政治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