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左传》里记载,春秋时期诸侯逐步放弃了龟占,而用“八卦”筮术来卜筮(即后称的“算卦”)。按《系辞》里的“大衍之数”章说法,大抵是揲蓍成卦方法,即用蓍草来起卦。用蓍草揲蓍起卦是与“数”理有关。揲蓍之法里加进去数目,这又是古人习惯于天地物象比类思维有关。蓍草是一种植物的茎,古人作为起卦的推演工具,是因古人认为蓍草与龟是一样的神物,是能够通神的东西。我们先来听听古人对蓍草的神秘说法:
《洪范·五行》曰:“蓍之言为耆也,百年一本生百茎。此草木之寿,亦知吉凶者,圣人以问鬼神。”
《说文解字》:“蓍,蒿属,从草,耆声。生千岁三百茎。”许慎把蓍草解释的犹如天上的蟠桃树,蓍草生长千年长出了三百个茎,能不神么。
《论衡·状留篇》:“蓍生七十岁生一茎,七百岁生十茎。神灵之物也,故生迟留,历岁长久,故能明审。”
《史记·龟策列传》:“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蓍,断以蓍龟。”又说:“闻古五帝、三王发动举事,必先决蓍龟。传曰:下有伏灵,上有兔丝;上有捣蓍,下有神龟。……闻蓍生满百茎者,其下必有神龟守之,其上常有青云覆之。传曰:天下和平,王道得,而蓍茎长丈,其丛生满百茎。”
《白虎通义》:“龟千岁而灵,蓍百年而神,以其长久,故能辩吉凶。”
《春秋繁露·奉本》:“其犹蓍百茎而共一本,龟千岁而人宝,是以三代传决疑焉。”
《博物志》:“蓍千岁而三百茎,其本以老,故知吉凶。”
这古代里的大学问家把一种植物说得如此神秘,而一般人能不迷信这种神物呢?蓍草被卜筮者看做神明之物,而用于卜筮上的演算工具(即起卦工具)也就可想而知了。
对于《左传》里记载的筮例的起卦法,现在的“易学”研究者就是依照《系辞》里的“大衍之数”章和朱熹与蔡元定合撰的《易学启蒙》里的说法,而再现春秋时期以揲蓍起卦的方法。
由《左传》里的筮例知,卜筮时不但运用八卦“取象”而且把“数”运用到筮术里。“大衍之数”说法就是通过揲蓍起卦以“数”的加减演算与象征而得出某一“卦”,“数”在古人眼里也有一种神秘感。
我们也通过“大衍之数”章里的说法以及结合朱子的《启蒙》来演示《左传》里所记筮例的起卦方法。
“大衍之数五十”,后人研究应为“大衍之数五十有五”,认为是转抄时脱去了“有五”二字,不管五十或是五十五,但只用四十九(无论是四十九个蓍草茎还是其它四十九个替代品)就可推衍起卦了。
《系辞》里云:“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卦。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
“大衍之数”里出现的三个数字,即“五十”、“五十五”、“四十九”,这三个数字成为谜语,使后人产生了很多猜想。后人对于“五十”之数的说法,认为是转抄是脱漏掉了“有五”二字。但也有人认为“五十”说法是有来历的,如马融的说法:“太极生两仪两仪生日月,日月生四时,四时生五行,五行生十二月,十二月生二十四气,合五十”。马融也不过是一种联想,这种联想的说法还有多种。而《系辞》里所言的“天地之数”是“五十有五”,而这“五十”之说,是有脱漏之嫌。因古人的思维方式是比喻联想式,不懂得逻辑推理,而习惯于把“天地人”比类联想在一块。“大衍之数”章里把一至十的数说的很神秘,把一至十里的奇偶之数说成为“天”、“地”之数。把天数相加(一、三、五、七、九)共二十五,地数相加(二、四、六、八、十)共三十,天地数共为五十五,五十五就是所谓的“天地之数”。“天地数”大抵是取自十进制的十个基本数,即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有一至十之数相加之和为五十五。古人所认为卜筮是通神的一种渠道,而卜筮又离不开“数”。揲蓍之法完全与“数”相关联。是通过“数”联想比类到天地万物,“数”是通神的神秘力量,古代里的“数”也就披上了神秘色彩。
古人没有科学的“数”学观念,特别是早期对数目变化之规律,不能科学的去认识,就以为“数”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古人不能正确揭示“数”之原理,只能用神话和迷信来代替。古人认为“万物莫逃乎数”、“一切皆有定数”,古人对“数”的迷信于崇拜就可想而知了。
由此可知,《系辞》里所言的“五十五”(天地之数),正是把十进制的十个基础数字符号,即“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看做是支配“天地人”的神秘力量。所以十进制里的十个基础数字符号就是“天地之数”的理论依据。而对于大衍之数“五十”的说法,也有人认为“五十”是“大衍之数”,而“五十五”是“天地之数”,两者不是一回事。那么,“大衍之数”五十,有没有依据呢?也却有说法,也不过多是联想之说,如马融的说法。但有一种说法,也不无道理。是从占卜的乌龟身上的龟甲块数联想启发得出的块数正好与“大衍之数”五十相同。“大衍之数”是占筮之数,“衍”在这里解释为开展、排列的意思。殷商时期是用乌龟壳占卜(“卜”是灼龟为兆,取象兆纹之变,以为神示之兆,以此联想、比类、附会卜问之事之吉凶。而“筮”是指蓍草而言,即是揲蓍推断卦,以得神示的卦辞,按照卦辞来联想、比类、附会所问人事的吉凶)。有卜到筮,是经过很长时间的演变过程。用蓍草来代替龟甲壳占问吉凶,但是要用多少根蓍草才能通神呢?巫史长期用乌龟占卜,大抵观察到乌龟甲壳的上甲块数数量为38块组成(龟甲边裙块数是25,中间块数是13,共38块),和乌龟壳内甲有12块甲板组成,整个乌龟甲壳的块数相加就是50片。大抵“大衍之数”五十是从乌龟的身上的块数启发而来,因认为用乌龟占卜能通神,那么比照乌龟身上的块数来起筮岂不同样可通神么?古人经过比类联想就找出了根据。
至于“五十”不用,而用“四十九”是何根据呢?前人也有说法“演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也,其一不用者太极也。”
看到了吧,这古人筮卜时,如何起卦是有讲究的,是有依据的,这就是学问。
总之,无论“五十五”或“五十”,但在起卦时只用四十九个数,即只用蓍草茎四十九根来作为起卦的推演工具。
我们也通过“四十九”说法,来排演一下起卦的方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