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婆指认出了玉容,只能封家的指认玉容,就能对上了。
玉容看着封家娘子,不理解,好容易封家救自己出来,为何她要卖掉自己?难道不知道被卖的女子命运悲凉吗?
玉容暗自发誓,一定要为自己本尊讨回公道。
有仇报仇,有冤报冤。
皇后继续问封家的:“你和裴玉容是什么关系,为何要卖她?”
封家的眼泪落下来。
玉容:老子被卖的还没哭,你数银子的先哭了。
封家的道:“当年婆婆愚忠裴家,将我的女儿替换了裴家小女儿。我的小女儿刚出生,粉嫩粉嫩的,都是一样的女儿家,为什么让我的女儿替她死?”
事情过去了十几年,封家的提起依旧泪流不止。
玉容:造孽啊。
这仇不好报,因为欠了人家一条命啊。
封家的不平道:“我婆婆有好吃的也给她,有好喝的也给她,依旧将她当成主子伺候。”
玉容:唉,欠人人情啊。
对不起,本尊,忍着吧。
封家的含泪继续道:我虽然不服气,但觉得这也是命,谁料裴玉容恃宠而骄,将我们当成奴婢,将我的二女儿也当成丫鬟,呼来喝去,我二女儿不听,她动手推孩子到池塘,差点淹死我的孩子。”
玉容:妈的,本尊这个混账东西。
“我大女儿替她送命了,难道二女儿也要被她害吗?等我婆婆一死,我就将她卖了。”
玉容:卖得好。换成我,我勒死她。
皇后指着玉容:“你说的这女子是不是她?”
封家看了一眼便扭头:“我看到她就想起我苦命的女儿。”
皇后对太后和小允子道:“裴玉容是乱党余孽,而且恩将仇报,请皇上太后将她正法。”
时云也道:“想到宫里有个余孽,还是个人品堪忧的余孽,臣妾就不寒而栗。”
封家的听说要杀玉容,转过头不忍看,口中念着:“早知来京城会害你死,我就不来了。你死了,我大女儿岂不是白替你死了。”
玉容叹息:封家人真善良。
太后缓缓道:“皇上的意思呢?”
小允子忙道:“一切听从母后的意思。”
先摸清楚底线再说。
太后再次缓缓道:“当年闹事那举子,听说三次科考不中,满肚子不平,听闻状元是裴考官的门生,便以莫须有的罪名闹。当时先帝为了边境忧心,担心京城内部乱起来,便斩杀裴相国全家平息民愤。唉……也怪裴相国平时直言,先帝一直不喜。”
惋惜的意思溢于言表。
小允子忙道:“儿臣也看过那状元平时的文章,才华横溢,绝不是浪得虚名。”
太后摇头叹息道:“可惜了,当年前三甲全部被杀了,先帝一个字都听不进去。”
小允子忙道:“儿臣前些日子打算为裴相国平反,可被朱以时压下了。”
提起朱以时,太后想起廖姨娘那私生子,不由得愤愤道:“比起裴相国,朱以时的才华差远了,他凭什么压下此事。”
玉容:好像我死不了。
皇后和时云对视,眼中有失望的神色。
皇后谏道:“即使裴相国无罪,顾玉容作为裴家后人也不宜在宫里,万一她心怀不满,对皇上太后做出什么不应当的,岂不是悔之晚矣。”
小允子道:“皇后的意思是?”
“将顾玉容赶出宫,让她回裴家,以绝后患。”
只要顾玉容出宫,皇后有一万个法子弄死她。
玉容忙道:“回太后、皇上,臣女从不知自己身世,今日乍然听到大为震动,原来太后和皇上一直替臣女家不平,臣女的父亲地下有知,必定感激皇恩。”
翻译:我没有不满,感激得很。
时云道:“人心隔肚皮,谁知道你心里到底怎么想的。”
太后回忆道:“当年哀家的柒儿没了,哀家披着甲胄回宫,宫内满是嘲讽。唯独裴相国为哀家上书鸣不平,这份情哀家至今记得。”
玉容:稳了,父亲和太后有交情。
太后继续道:“后来宫中宴席,哀家遇到裴相国。裴相国安慰哀家,哀家在沙场没有哭,在他跟前哭得像个孩子,唉……”
玉容:父亲和太后交情不浅。
太后又道:“再后来,哀家遇到烦心的事情,便书信送给裴相国,相国也回信,宫里流言不断。”
玉容:两人暧昧。
太后最后道:“流言纷纷,这恐怕也是先帝斩杀裴家的原因之一,也是哀家没有为裴相平凡的原因。哀家本以为裴家没有后人了,谁料还有个女儿,好孩子,你上来让哀家看看。”
玉容上前道:“裴玉容参见太后。”
太后打量玉容,泪水流下来:“果然,有几分他的影子。”
玉容:石锤。
李成进殿禀告:“皇上,太后,上百位大臣在外头跪着上书。”
小允子蹙眉道:“发生了什么?”
李成道:“大臣们听说玉贵人是裴相国的女儿,跪求皇上太后开恩,饶恕玉贵人。”
玉容:人缘真好。
朱贵妃跪下道:“玉贵人为人和善,性格温婉,请皇上太后开恩,饶恕玉贵人。”
淑妃跪下:“玉贵人从前在封家性情暴躁,想必也是因裴家出事,惊恐所致,她绝不是无情的人。请皇上太后开恩,饶恕玉贵人。”
荣妃跪下:“玉贵人被卖,已很可怜了。请皇上太后开恩,饶恕玉贵人。”
太后道:“皇上顺应大家的意思吧。”
皇后气道:“惩罚裴相国,是先帝的意思,岂能擅自更改?”
“有错就改善莫大焉。”小允子不理皇后,吩咐李成,“为裴相国平反,昔日连累的家族都赦免无罪,将裴家家产赐玉贵人,玉贵人恢复裴姓。”
玉容跪下谢恩。
小允子道:“既然是裴相国的女儿,入宫只给一个贵人太委屈了,不如晋升为嫔位?”
太后点头同意。
朱贵妃、淑妃和荣妃等欢喜道:“恭喜玉嫔。”
玉容一一谢过。
太后眼风扫过皇后:“除非有真凭实据,今后谁也不许提余孽两字。”
皇后悻悻道:“臣妾等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