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经过修一个长安公交马车行,不仅让自己的银库少了差不多二十万贯的库存,也改善了长安的交通状况,让百姓们的出行状况大大改善,虽然现在还是有很多老百姓不舍得花钱,显得一些路线就算只有三辆公交马车运行却还是显得公交马车空空荡荡的,但万事开头难,后面坐车的人多了,你挤不挤得上还是一回事呢!
据专家测算,公元639年,唐贞观十三年,长安城区人口40万左右。到了公元650年,唐永徽元年,也就是李世民儿子李治登基那一年,长安城区人口约50万左右。
现在是贞观十一年初,到贞观二十三年还有十三年呢,每年长安人口平均多个七八千人,这还是没有李正这只蝴蝶在,现在按长安发展的情况,一年多一万多人也不是不可能。
李正看到自己又什么事做了,于是又去家里的小剧院看剧去了,看的是他自编自导的剧本《梁山伯与祝英台》。
从文献记载来看,梁祝故事所见最早的出处是唐朝初年梁载言所写的《十道四番志》。
那里面明确记载了,说祝英台是个义妇,和梁山伯同时埋在一个坟里,可见梁祝故事在隋唐之前就已经发生了。唐晚期张读写下《宣室志》,其中提到东晋丞相谢安曾经上表皇上,请求把祝英台墓称为义妇冢。由此可见,梁祝的故事至少应该是和东晋谢安一个朝代或者前后相隔不久。
李正却不管这些,连穿越这种反物理学的事都出现在自己身上了,还多了一个连科学都无法解释的网上系统商城,自己还可以通过银子“收买”系统商城跨过时空裂缝从后世兔子国买东西送到一千多年前的大唐,这么不可思议的事都发生了,还管什么时空悖论、平行宇宙呢?有这思考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时间还不如多喝一罐肥宅快乐水呢?
李正直接上系统商城买了《梁祝》剧本书照抄,加上自家歌女舞女可是宫庭专业认证的从业资格者,很快便把歌剧编练出来了。
对啊,别人穿越连电影院都弄出来了,我也要留点文化遗产嘛,不然还等到李隆基那货出来才搞个“梨园”?
又想想自己正月初十开始招一千六百人开工修四个车站,由于只是把房子推倒,修整平地,还有只是用土木简单修了些候车室和马厩、员工饭堂等,由于他不计成本砸了二十万贯下去,一个月不到就修好了,今天是二月十三,离春耕还有差不多一个月呢,还可以那重新从那一千六百人中选择几百人干活最快的人出来,修一个容纳几百号人的剧院还修不来?并且,长安也不是人人种地,只要肯砸钱,多的是人愿意来,毕竟谁不知道李正人傻钱多?
说干就干,反正经过隋末战乱,长安人少地多,价格便宜,早买早划算。
于是乎,那一千多个修车站的建筑工中又有几百人被返聘,在永乐坊的一个七八亩的空地上修建剧院和停车场。
大极宫,太极殿,早朝。
李正也被叫来上朝了,毕竟明年推广土豆种植还要叫他出主意呢。
李二叫住了一群还在讨论的大臣,问李正说:
“李爱卿,未知你对土豆种植有何看法?”
李正想了一下,说:“启禀陛下,眼下全面种植土地仍然言之尚早,毕竟一千来石种子,陛下是给长安县种呢?还是给蓝田县种呢?并且,老百姓种了几百上千年的小麦和大豆等作物,强行推广反而
(本章未完,请翻页)
可能激起民愤。”
一旁的魏征问:“那万年县伯有何良策?”
现在的魏玄成对李正的观感越来越好了,毕竟李正又出钱赈灾,又通过制冰、火炕和公交马车改善长安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所以他早就放下了对李正的成见。
李正对魏征拱手示礼,又说:“启奏陛下,臣以为陛下的皇庄可以种植全部土豆,臣有以下理由,第一,皇上的田庄种植了土豆并获得大丰收后,必定可以让老百姓也有兴趣种植,此谓上行下效;第二,老百姓们害怕承受损失,不敢把自己那几十亩地种土豆,但陛下到时收获成功后都已经到了夏收了,刚好农民们可以趁着田地荒芜种植土豆,这样,一来不耽误小麦种植,二来可以让百姓冬天也可收获土豆,减少冬季粮食消耗,三来那一千石土豆现在可以种的田亩数太少了,到时候收获够了更多的种子,才能种更多的土地,相信用不了几年,整个大唐都可以种土豆了。”
魏征拜服,对李二启奏道:“万年县伯言之有理,臣附议。”
千古人镜都发话了,朝中文武百官哪个敢怼这田舍奴,于是纷纷出列,启奏道:“臣等附议。”
“好”,李世民肯定不放过这种给自己刷脸的机会,便用欣赏的眼光看了一下李正,说:“便依照李爱卿之言,先在长安城外的皇庄试种土豆。”
百官见土豆播种问题解决了,就开始讨论其它问题,眼看时间差不多了,大家也不说话,似乎在等着打卡下班了。
就在大家准备下朝时,长孙无忌忽然出列,说:“启奏皇上,微臣提议重修大明宫。"
(本章完)
https://www.17kxsw21格格党m/37_37022/12517376.html?t=202204om。17k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17kxsw21格格党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