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片场的大化妆间里,苏音蹙着眉对镜顾盼,片刻后,很真诚地给一旁边的小化妆师提建议:
“劳驾给我上五号儿粉底,对就那个颜色最深的,不要换别的就它了,色号真不能再浅了,不然压不住我这种冷白皮,上镜太突出,会显得不自然的。”
一屋子女群演齐翻白眼。
搁这儿凡尔赛呢。
然而,扭头看看大镜子里那张白润清透、美若天仙的脸,再回首瞧瞧自个儿,群演们纷纷抽着冷气捏紧了小拳头。
凡尔赛就该被乱拳打死。
从那天起,苏音在女群演里便有了个绰号,叫做苏老赛。
为什么是老赛?那不废话么?虚岁都三十了还不叫老吗?就叫你老赛怎么着吧?咱东北这嘎达你就是个老帮菜。
化妆间里瞬间冷下来的氛围,苏音当然也察觉到了,却也没往心里去,只低头用吸管喝了口小周带来的白开水,继续在那儿背台词儿。
她是提前应剧组之召而来的。
《夜珑》女主的饰演者、东北郡本土一家名叫“新艺美”经纪公司的老板兼当家花旦、本剧制片人之一——郑宜人,最近要赶几个大综艺,档期有点码不开,因此,苏音和她的对手戏便被提到了现在。
苏音正巴不得早早离开帝都那个伤心地呢,是以剧方电话一来,她立刻便很积极地表示“我可以”。
而待拍完今天这场戏之后,苏音还要在组里再呆上二十多天,才能正式轮到她的戏份。
就当避暑了呗。
最近几年来,帝都的夏天正逐渐往南方靠拢,溽热潮闷不堪,有若黄梅天气。可冬天却还是一如既往地冷着。
苏音其实有点后悔在这里买了房,夏天闷热、冬天苦寒,一点都不宜居。
她合上手中的剧本,闭着眼默诵着台词。
今儿这场戏她也就七八句词儿,重头戏还在郑宜人的身上。毕竟人家演的是女侦探,台词是很重要的。
苏音曾瞄过几眼剧本,那台词里有许多刑侦专用名词,什么尸温啦、脑挫伤啦、拖鞭式伤啦之类的,台词量相当可观。
好在,郑宜人手底下还有几分真章。
当年人家也是东北影院毕业的高材生,演了快二十年的戏,别的不谈,至少台词功夫挺扎实。
而苏音今天的戏份,侧重点实则是在出场的那个镜头。
她所饰演的女六号,是一个叫做秋月寒的侠女,还是武林盟主。
江湖儿女,自然必须高来高去的,因此,这是一场威亚戏,苏音也是为了方便拍摄,这才一早便进场化妆,否则也不会赶上群演聚集的趟儿。
令她意外的是,郑宜人居然也是早早便到了,这时候也正在隔壁独立妆室化妆,苏音来的时候,郑主演还很客气地跟她打了个招呼。
相较其他大咖而言,郑宜人身上的明星气场略淡,其圆融柔和、八面玲珑,倒是颇有几分生意人的味道。
回想着郑宜人微显憔悴的脸,苏音生出了些许感慨。
郑宜人官宣三十五周岁,实际年龄四十,也算是苏音的前辈了。
在苏音看来,老郑这人吧,就是个不走运的。
十几年前,郑宜人在东北靠一部乡土剧闯出了名堂,很是大火了一把。
彼时,恰逢华视献礼剧开拍,大导演洪亮看中了她身上那股子泼辣劲儿,遂托人递信,有意请她担纲剧中女三号一角儿。
惜乎郑宜人那时候还是年轻些,一炮走红后,正是心高气傲得很,在东北郡混得风生水起,片约代言拿到手软,一个女三号儿,她根本便瞧不上,于是婉拒。
结果,献礼剧成了爆款。
开播后没多久,该剧便引发了万人空巷的奇景,大结局那晚收视率高达10个点,真正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见人民群众对它有喜欢。
事实上,就连小清新某瓣也将之视为高水平杰作,难得地评出了个8.7的高分儿,至今屹立于国剧十大经典之一。
就算十多年后的现在,这部多年前的经典亦常被人提及,也几乎每年都要上几次微特热搜,被吃瓜群从冠以“宝藏剧”的美名。
这却是因为,经常有那么一两个窜红的明星,被人挖出当年居然曾参演过这部剧。
比如,天马双旦之一的柳嫣然,多年前便在该剧中饰演过一个仅两句台词的中学生;
再比如,群星旗下头牌花旦、今年三十五岁的李颖,在十多年前还是小花的年纪时,便出演过该剧的女三号。
对,就是被郑宜人婉拒了的那个角色。
据坊间传闻,那时李颖还只是郑宜人的替补,洪导演最想请的还是郑宜人。
可最后,李颖这个替补上阵的,却凭借此剧拿到了当年金龙奖最佳女配角,成为了该奖项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之一,从此踏上人生巅峰。
反观郑宜人,不仅错失了这座本就属于她的奖杯,且在之后的十余年数度冲金败北,只拿过几次提名。
这就是命。
郑宜人约莫也是悔青了肠子。
那部献礼剧大火之后没多久,她便从东北郡南下帝都,使尽浑身解术,终于拿到了两部华视正剧的女主。
可是,偏偏就是那么地不巧,她这边剧还没拍完,那边网络ip便大爆发了,两部正剧硬生生被资本给挤进了仓库。
直到三年前,华夏开始重视主旋律宣传,这两部剧才终于得见天日。
然而,此时已是为时太晚。
无论是拍摄手法、剧情编排还是服道化、镜景词,这两部剧都还停留上一个五年,且本身也不过中平之作而已。
故此,剧集播出之后,连个水花都没扑腾起来,便此泯然于众。
郑宜人倒也很是精明,早几年便看清了形势,便也没在帝都圈子里跟那些妖精死磕,而是重返家乡,搞了个经纪公司,自个儿当老板。
本土作战、主场搭台,这戏自然也就唱了起来。
这些年,新艺美的收益相当不错,名号也渐渐打响,郑老板拿钱开路,终于成功跻身华夏准一线之流,各方面资源也自然而然地多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