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饭的时候,许乐对爸爸说道:
“爸,我明天可能要出去了”!
“去哪啊,出去几天啊”?妈妈先问到,好不容易儿子这是在家呆了几天啊,咋就又要出去了啊。
“没有,我就是在咱们这周边转悠,不去远地”!
“哥,你都要去哪啊”?许意想着已经上完课了,可以和哥哥一起出去了!
“我想去海子水库下面的下宅儿,然后去渔子山那边的刘家河、轩辕台看看,然后到大兴庄乡的北埝头去看看,如果有时间再把旁边的一些景点转悠转悠”!
“哥,我也去,我也去”!许意知道,只要哥哥同意了,爸爸和妈妈绝对没问题!
“行,你可以跟我出去,但是我有个条件”!
“行,哥,你说,我都答应”!许意很坚定!
“这次出去之后,回来就要开始好好地复习了,高三其实新的东西并不是特别多了,大多数都是复习了,理科你没问题,但是依然要加强题目的研究和思路的巩固,文科我都讲了方法了,那就得好好捋一捋了”!
“没问题”!
“那成,你们是咋去啊”?爸爸问道。
“没事,我们骑洋车去就成,明天早上我们七点就出发,先把这边上的看看,回来的有可能会晚,然后再看看其他地方再说”。许乐说道。
吃晚饭,许乐自己坐在树下的茶台边上,自己喝着茶,然后翻看着《黄帝内经》,都背完了,但是他还是在不断的看,在翻书的过程中,不断的体悟着《黄帝内经》内核到底是什么?
确实是气血强盛,但是御女是目的吗?这绝对是胡扯!
只有妖精才能有这说法,从表象上来看确实是强身健体,但如果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黄帝绝对不可能专门向岐伯问这些问题,有可能会讲到,但这绝对不是主要的内容。
号称是华夏医学界四大经典,无论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的排法还是《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的排法,《黄帝内经》都是妥妥的排名第一啊。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素问》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灵枢》是《素问》不可分割的姊妹篇,内容与之大体相同。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
所以说,行医保准是第一步。
但是,许乐还是觉得有些小瞧这部经典的作用了,这里面不仅仅是有行医的内容,同时还包括处理事儿、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些道理,当然也有一些是糟粕,但整体而言还是有意义的!
可是总是不可能真的把自己培养成医生吧,难道就是自己不断的修炼,修炼到最后再说?
应该说如何认识和看待《黄帝内经》将会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是不是啥时候和陈英来聊聊啊?他有些头疼!
突然听到西院的猪仔的叫声,他走了过去,这俩小东西长得挺快已经换了一个地方,在旁边给他们为了一个猪圈,铺了干草,还搭了个棚子,一看见许乐来了,蹭蹭的往上蹿,许乐给他们挠挠身子,俩小东西可高兴了,特别的舒服!一副眯眯眼享受的样子!
然后拍了拍就走了,那俩货舒服的睡着了!
然后走到后院,看见爸爸那快开完了路,他跟着去帮忙,从后院开条路不能是笔直的,因为坡度非常陡,差不多得有七十度的倾斜度,所以得采用“之”字形,所以开启路来就比较麻烦。许乐每天下午都帮着爸爸弄,山路开的相对宽一些,大概一米五,并排两个人么有任何问题。
今天应该就可以都弄完了!
都是开的上路,所以还好,不用铺石板了,还不能磨得特平,要有一些凹凸的感觉,否则下雪了容易出事!
后面到时候在外围就凿一些眼儿,做一些铁链护栏,这样就安全了!
“爸,等上了这边的山啊,我建议您没事按照几个方向,开几条小路,就铺些小石子,有那种感觉”!
“我明白你的意思,那个就不着急了,最主要的是开完了上山路,先弄一条到你练功那的路,算主路,然后再往外开叉”,爸爸说着!
“那条路还得两天,不过不像这条登山路,陡,不好弄,那个就是开一下路好弄”!
“等弄完了就开始封外面的路”!
“小乐,那些珠子快弄完了啊,你回来就成了”!
“这么快啊?”
“晚上也没事儿,就车着玩呗,不过你那个小人麻烦,太精致,慢工出细活”!
“没事,您不用着急”!
到了下午五六点钟全弄完了,许乐和爸爸笑了笑,然后许乐走下来,接着又从下面慢慢地往上走,走到了后面的山坡上,顺着山坡走到了东边的练功的地方,坐在木墩子上看着西边金光闪闪的湖水,那种高兴的劲儿挺足,这样就可以避开一些眼光了,尤其是等将来人多的时候,那样不好,这样都在自己可控的范围内!
晚上吃晚饭,聊会天,就让许意去睡觉了,明天要起得早!
然后给妈妈和爸爸又梳理一下,告诉他们明早上最后一次就成了!
这几天,二老身子里往外冒的脏东西越来越少,精气神越来越足,不能说走路如飞,但是没有任何的疲劳感!
也就是国家政策不允许,否则都想再要个孩子了!
许乐心里也高兴,这样自己就心安了,否则出远门总是惦记家人,这种感觉不好!
第二天早上,从后院上山,自己行功完毕,帮爸爸和妈妈梳理完后就下了山,洗漱完毕,许意就起来了,兄妹俩吃完早饭,推着车就出去了!
从朱洼往上宅儿去是一路下坡,下坡能达到十多公里,到了去县城的主路就变得平坦了,但是往上宅儿是交叉口往左,往海子水库走,又是上坡儿。
许意坐在后面偏坐着,拽着哥哥的衣服,感觉就像是在风中飞一样,闭着眼睛有些害怕,但是哥哥骑得很稳!
四十多分钟就到了这次的目的地-上宅文化陈列馆!
许乐和许意一看时间还不到八点,就在外面转了转,上宅陈列馆的招牌做的还是非常醒目的。陈列馆主体建筑是仿照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的半地穴式马架子窝棚状,全馆占地面积上万平米,建筑面积不到一千五百平方米,分上下两层,平面按四方八卦设置,楼梯设在中央,旋转而上,整个布局构成太极图式。
然后认真的看着外面介绍牌的一些介绍内容:上宅文化遗址是在一九八四年京都市第二次文物普查中发现的,位于平峪县上宅村北,一共发掘三千五百平米,出土包括陶器、石器等三千余件文物。经检测和专家鉴定,证实了上宅遗址是京都市东部地区距今七千五百年至六千年间的新石器时代中期至晚期的一种有独立地方特色的新的文化类型。上宅文化陈列馆是我国第一所以考古学文化命名的专题陈列馆,也是京都地区第一所新石器文化陈列馆,它始建于八七年,两年后开放。
然后等了一小会,来人了,二人买好票,就开始在里面看了起来,许乐看得非常仔细,包括文字介绍还有所展示的藏品的一些特色、纹路、式样!
进入陈列馆的一楼,顺时针环绕一圈的是石器陈列区。遗址出土的石器约两千件,有打制的盘状器和斧状器、磨制精致的石斧、石铲以及石磨盘、石磨棒等大型石器;有间接打制法制成的长条形石片、石镞、尖状器、刮削器、石刀、复合刃器等细石器。还有打猎用的掷球、弹丸;
他们看到有两个非常有意思的石器,一个是石磨盘,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人类可以食用一些生吃难以消化,甚至还有毒的,只有在浸泡、煮熟和研磨后才能被消化的植物。如此人类便获得了生存竞争优势,因为别的动物没有我们这样的大脑,不能在得到某一结果之前预先计划出好几步。
另一个是复合刃器,是由页石打磨成的刀刃夹在两片动物骨头做的刀柄拼接而成的。这是一种简单的工具,在如今可能小学生就可以完成,但在七千年前可算是高科技,是一种技术的飞跃。有趣的是,在刀和骨的结合处发现的黏合剂残留,经过研究,人们倾向于这是一种动物胶。
接下来的展区主要是陶器。上宅遗址中发现的陶器有斧、磨盘、深腹罐、鼓腹罐、钵、圈足钵、碗、杯、盅、舟形器、勺等,器表多饰有压印“之”字纹、抹压条纹、刮条纹、篦点纹、剔刺麻点纹和刻画纹等。
许意看着有不懂的就问哥哥,许乐就给她讲解着!
在陈列馆里还有保管火种的火种盆,说明古人已经开始管理火种了。有保存食物和水的盛储器。还有烹饪食物的炊器。而炊器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饮食,人类获得了煮熟后才能食用的新食物,从而带了新的烹饪方式和更丰富的食物。
许乐告诉小意,以后有机会可以去周口店和山顶洞人遗址去看看,那里保留的火种地儿更大!
最后是一些陶制和雕刻的工艺品。几个鸟首形的镂孔器和陶柱格外引人注意。其中最大的一个是个复制品,原件被“借展”给了京都博物馆。
周围还有很多动物形状的陶器和雕刻件,中间一个小猪头的陶器做的非常精细,眉眼清晰,口鼻形象。只可惜,这个也是复制品,原件同样也被京都博物馆“借”走了。
一个更加有趣的是黑色的石猴,长三厘米左右,以至于要放在放大镜下面才能看清楚细节。它的眼耳鼻嘴俱全,甚至还有眉毛,身体却雕成了蝉的形状,这是华夏迄今发现最古老、最传神的石雕之一。
那个时候北方有猴子吗?如果没有见过或者是真正长时间的生活是不可能雕刻的这么精细的啊,这个比较奇怪。而且还是和蝉产生了联动关系,原因是什么?
石猴,石猴,蝉,蝉,是蝉包着石猴,石猴在里面,蝉在外面,这个寓意是什么呢?许乐不由自主的想到,猿猴在内心中,指的是心猿意马吗,那蝉不会是修禅吧?
许乐自己给吓了一跳,天啊!
还是说蝉是金蝉子,那个石猴是孙悟空?这就更加可怕了!
不知道为什么,许乐对这个想象有点超出自己的设想,这不会是真的吧?难道这是原始宗教的一部分?
而且,这些工艺品被专家鉴定为祭祀用品,但在整个上宅遗址中都没有发现祭祀和墓葬区,所以可能还需要后来人再进行考古印证。
中间的螺旋楼梯通到二楼,是题为“旧时平峪”的民俗文化展,里面都是以前的农村的旧物件和一些民俗用品。
出了展馆,在陈列馆的西侧墙根,还有一个“平峪石刻艺术馆”,说是馆,其实就是一个上面有个棚子的通道,里面两侧有二三十通从汉代到民国的石碑。
看完了之后差不多两小时,许乐看得仔细,小意有点烦,但是没办法啊,这是哥哥的专业啊!
上宅新石器遗址是继河南仰韶文化、甘肃马家窑文化、山东大汉口文化、河南龙山文化之后,又一处重要远古遗迹。该遗址共分八层,上层为商周至唐辽文化,中层与红山文化接近,下层为新石器时代中早期文化。遗址文化层堆积深达四米多。
许乐看着介绍,再考虑一个事情,那是不是说这边的文明来源更偏向于东北方向的红山文化呢?作为新石器中早期文化,其实都是最原始的阶段,只有进入文明阶段之后才会进行选择性发展,也就是自主发展的阶段!
从理论上讲,这里离周口店的“京都人”更近啊,但是中间这差的有点远啊,为什么没有了踪影呢,这是偶然性吗?为什么会和红山文化那么接近呢?这里离红山文化的主基地还得有几百公里啊!
但不管怎么样,在这里更加近距离的了解了这么多的石器和陶器,让他的印象更加深刻!
也许等把这些都看一遍之后,印象会捋出一条脉络,不着急!
整个展馆,红山文化为什么能到这里来,还有就是那个猴蝉给许乐留下了最深刻的记忆和思考,这二者之间是否有什么联系,他都非常迷惑!
然后,带着许意,直奔刘家河遗址而去!
从上宅文化遗址到刘家河遗址也就是十多公里,许乐半个小时就骑到了,不到十一点。
这个要看的地方全称呼应该是“刘家河遗址及商墓”,它是一九七七年被发现的。
整个地方分成遗址区和墓葬区两部分,大概直径不到三米。
二人买了一下票,走进去看见遗址区地面上散见有“夏家店下层文化”的陶片。
椭圆形灰坑内堆积分为四层:
第一层未出土器物;
第二层出土夹砂黄褐陶双耳残罐一件及少量陶片;
第三层底部发现一直径八十厘米的红烧土面,中间稍下凹,周围有被火烧过的石块和碎陶片;
第四层底部较平,地面上散布一些陶片和红烧土块。
坑内出土陶器,器形有罐、盆、盘、碗等。
看完了这里又去旁边的墓葬区,这里主要是商代早中期墓葬。一共出土了出土器物40余件,包括金、铜、玉、陶类。其中金器有金耳坠、金臂钏、金笄;青铜礼器有三羊罍、青铜鸟柱龟鱼纹盘、铜瓿、方鼎、弦纹圆鼎、鬲、甗、爵、卣、瓿、盉等。青铜兵器有铁刃铜钺一件,属珍稀文物,藏于华夏国家博物馆;玉器有斧、柄、璜等;陶器无完整器皿,耕地中多见陶片。后来又发掘出商、周、战国时陶片和战国的瓮棺葬。
整个遗址很小,但是许乐看得很仔细,主要是记录各种纹路!在平峪县的东部,其实也就是上宅遗址的西南不远的地方也有一个遗址叫“龙坡遗址”,那里是西周至战国时的遗址,那里曾出土过一面铜镜、一件青铜剑和陶器多件,这充分说明,在临近水域、背山、靠山的地带自新石器时代中后期就已经开始有人生活,至少到了商代就已经大面积的聚集了,甚至可以说形成了完整的生活、军事建制,那证明这里还并非是城镇所在!
“哥,这些字,可真难认啊,好多都不认识,我觉得对我打击很大啊”,许意开着玩笑。
许乐笑了笑!
差不多快中午十二点了,旁边有个吃饭的地方,他带着妹妹随便吃了点东西,许意极少在外面吃饭,连出远门都没有,四年前陪着爸爸妈妈去过哥哥的学校,那是去的最远的地方了,但后来就没有去过了!
所以,许乐还是很认真的看了一下有什么吃的,真没有,随便将就着吃点吧!
许乐吃完之后给许意介绍着,商代的判断最典型的方法就是青铜器,分得非常细,比如有吃饭、用水、礼仪、军事、音乐、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分类,而且还要分高级等级,这充分说明了商代的礼仪已经非常完备和繁琐。
吃完了,又坐回,然后直接去往下一个地方,也就是轩辕台!
这一片是山区和平原区域的交界地,右边都是高山,左边是平原了!
渔子山自东而西,如巨龙横卧,有九沟自北而下,形成这里九水归一的景象。素有“九龙口”之称。轩辕台便坐落于山水环绕的大冈之一,居渔子山的中心。
渔子山上有大冢,世传为轩辕黄帝陵,俗称轩辕台,它北依群峰,南对盘岳,下临沟水,上仰碧苍。
据历史文献记载山东庄轩辕台始建于战国至西汉年间,虽几经沧桑尚存。正殿为轩辕、伏羲、神农三皇之位,古碑上携刻陈子昂《轩辕台》诗,以证其处。
每年正月十五为轩辕庙会,届时四方百姓云集,进香祭奠;各种民间花会,争相登山献艺。重修的轩辕台为仿格,建于山顶之上。
二人买了票进去,发现其实没啥东西,刚没有弄好,所以票价也很便宜,两块钱一个人,边往上走,许乐边给妹妹讲着“《史记.五帝本纪》有“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他确实中华民族始祖,但不是唯一,只是之一,这一点一定要严谨”。”
“另外啊,看着介绍说前几年,我的老师,你看到了,那个照片介绍的苏先生就是我研究生的老师,他来过,说经专家实地考察,确认这个轩辕陵是黄帝之陵的结论我其实是不认同的,我只能说是不一定,第一呢我相信老师应该不可能明确说过,第二呢他只是到过这并没有到过其他地方,所以不能说确认”!
“真的啊,那个就是你的导师啊”!很为哥哥高兴!
顺着花岗岩石阶抬级而上,进入了整个宫殿区。
在陵前数十米处有一高台。相传汉武帝征朔方还,在这里祭黄帝,筑台祈山,故称“汉武仙台”。如今,每到农历三月三,越来越多的人前来祭拜,其实主要是搞活地方经济。
庙院内的“黄帝手植柏“,相传为黄帝亲手所植,距今四千余年。巨柏高19米,树干下围10米,有谚语称它“七楼八扎半,圪里圪塔不上算“,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另有一株高大柏相传为汉武帝“挂甲柏“,又名“将军柏“。庙内有一碑亭,内有碑石约50通,内容主要是历代帝王的“御制祭文“和历代修葺陵庙的记载。
往正前方看去,首映眼帘的是高大的阙门,阙门两侧朱雀展翅,雄狮傲立。进入阙门,是初唐诗人陈子昂随军北征作《轩辕台》诗的石碑遗迹和《重修轩辕庙记》汉白玉石碑,碑文为古代诗人陈子昂所写的《轩辕台》五言诗一首“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轩辕台因此而得名。
正殿上挂着“三皇殿”的牌子,号称为汉代重修檐庑殿式建筑,古朴庄严,廊前红柱矗立,斗拱昂然。
许意先是从旁边取出三支香,然后点上,恭恭敬敬的三鞠躬,哪怕真的是神话人物也是华夏始祖,更何况,许乐很清楚,这位真的不一定是神话人物,只不过是后人给神话了!
他的锻体神功就是人家的东西,建造了作者也得恭敬一点吧!
看着殿内正中彩塑黄帝坐像,上悬汉篆金字巨幅“人文始祖”,塑像前安放着巨大的黄帝牌位,上书“轩辕黄帝之位“;两侧为伏羲、神农,分别写着名号迎面四幅帛书体楹联并立抱柱之上,地上有三个蒲团,前面有功德箱。
“哥,真丑啊”!小意小声的在他旁边说了一句。
“嗯,少说一句”,许乐对她说着,“不过,说的真对啊,是丑,丑的都对不起黄帝这俩字啊”,许乐心里说道。
看着那带着帝王冕的黄帝塑像和左右两侧的伏羲、神农塑像的衣服、披饰,他怎么看怎么别扭,说不出来的别扭。
第一是这是什么三皇殿啊,在三皇的传说中你,黄帝基本都是五帝之首,从来都不是三皇之一。
第二呢,这黄帝披着的是红色,全身红啊,黄帝攒土为帝,本身就是黄土颜色的代表啊,而旁边两位却披着的是黄颜色的绸缎,这不是张冠李戴吗?
最主要的是,这位也太丑了吧,许乐可知道人家修炼的是号称最强的锻体神功,虽说是夜御七十二女是传说,但是把自己修炼成这样对得起这神功吗?
许乐有点害怕,不过我就修成这样吧,那得和青姐说说,该退货就退货吧?
总之,它看着这三尊塑像,尤其是黄帝塑像总觉得不对,没有那种气势,有点伪的感觉!
等出来之后,他对小意说道:
“这里说是战国建造,不太可能,但是时间久远是一定的。”
“华夏是一个知礼的民族,实际上这个地方是违礼的”!
“为啥啊”?许意有点好奇!
“黄帝是少典的儿子,少典呢是伏羲的儿子,黄帝呢和神农呢是战友,他在中间,让自己的爷爷坐边上还和自己的战友相对,你说这合理吗?”
“嗯,你一说好像是有点不对的感觉啊”!
“这个地方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李白都来过,还写过诗。比如陈子昂的:“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另外就是大汉武帝曾到这里祭祀过。”
“实际上呢,平峪从战国就已经存在了,至少得有两千五百年了,基本上没有变换过名字,在汉代还封给过勇冠三军的霍去病的哥哥霍光,叫博陆城”,看完之后,他给小意讲着一些历史,这些对于她非常新鲜!
“哪天让青姐过来看看,如果看到这位爷,她保准也搞不懂为啥修炼成这样吧,为啥还有会女的喜欢他吧,难道只是为了权利”?
“这夜御七十二,真的是为了华夏民族拼了啊,没有这个体力怎么能够让子孙后代绵延不绝啊,我是不是应该也要这样为了后世做出努力啊”?
许乐心里腹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