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骨的寒风中,阿尔泰山口最北端绪东堡的大明国防军的士兵们遇到了蜂拥而来的白俄士兵。
此时是1525年12月中旬,绪东堡被厚厚的大雪覆盖,到处都是白色的。而那些在雪中前进的白俄,就像是白色背景中的一个个黑点。
白夷穿着厚厚的动物毛皮大衣,头上戴着毛皮帽子,脚上踩着毛皮靴子,可谓是武装到牙齿。而比较起来,绪东堡的士兵就只有厚棉衣外出侦察穿羊皮大衣,在这样的冬天里只能在室内作战。
一出了室内,在室外呆得时间太久,就会被冰冷的北风冻坏手脚。
然而哨所棱堡外面白夷大兵压境,士兵们不得不走上棱堡边缘,举着枪进行防御。
看到绪东堡的士兵们离开棱堡内部的建筑,俄国的士兵们却不急着发起攻击。他们站在寒风中,静静地和大明的士兵们对峙起来。
大明的士兵们目瞪口呆地看着来自极北地方的欧洲白夷,毫无办法。北风在棱堡的上方呼啸,士兵身上的棉衣根本防不住无孔不入的冷空气。很快,士兵们就被冻得浑身战栗。
“动一动!”
“动起来,别站着不动!”
然而即便是士兵们拼命运动,零下十五度的室外,呼啸的北风也不是棉衣可以长时间抵抗的。对峙了两个小时候,出生在关内的士兵就被冻得受不了。
绪动堡的大明国防军排长霍兰德看着冻得发抖的手下们,知道这个哨所没法守了。
再守下去,三十多名士兵全部要冻死。
而对面的哥萨克却丝毫不会有问题。
哨所是有无线电电台到迪化通过有线电报早就把俄罗斯入侵的消息电告朱厚燳了,这时接到朱厚燳发过来命令放弃哨所到迪化。
排长霍兰德如释重择大声吼道:“走!”
几十名士兵冲到马厩里取了战马,往南方逃去。
绪东堡的外面,以逸待劳的白俄们仿佛早就料到了这一幕。他们拢了拢身上温暖的厚实毛皮,不紧不慢地走进了大明阿尔泰山最北面的绪东堡。
北京大明国防军参谋总部作战厅中,正德皇帝朱厚燳、内阁首辅杨廷和、参谋总长李东亮等人站在巨大的亚洲地图前面,分析现在的局势。
朱厚燳看着地图,托着下巴沉思。
想着想着,朱厚燳开起了小差。
朱厚燳正神游物外,却被参谋总长李东亮的话打断了。
此时俄罗斯军队趁冬季越过阿尔泰山口进攻大明,就是算准了大明士兵没有高寒地区作战能力。其他的官员却没有朱厚燳的轻松淡定,一个个面色凝重,仿佛随时可能被敌人打进北京来。
总参谋长李东亮沉重地一指地图,说道:“陛下,如今我们的哈密只有一个师守卫部队而俄国军队是两万人,哥萨克骑兵长年生活寒冷西伯利亚对阿尔泰地区来说已经是很温暖了。我们的士兵是不适用这种严寒天气,即使通过铁路可以运输增援部队,但这种天气下还是有很多非战斗减员。”
听到了李东亮的分析,众人脸色更加严肃。
后勤部长齐天良突然上前说道:“陛下,我以为,如今最迫切的问题,是要如何解决部队面对严寒的问题。即使我们的增援部队到达哈密也不能野战,最多能增加守城的人数。”。
“而北方的白俄本来就驻扎在阿尔泰山以北,越过山口而下攻势很快。我们现在开垦阿尔泰地区的百姓已经开始在迪化定居,那迪化距离白俄越过的绪东堡一带只有一千里的距离,白俄只需要半月就能攻入迪化,形势十分紧迫。”
首辅杨廷和点头说道:“如果让白俄杀入迪化,恐怕我们的百姓会被白俄全部杀死。迪化作为商业城市并非军事要塞,所有的建筑和设施都会被破坏。我们辛苦建设近六、七年的阿尔泰地区将全部被毁此事是我们面临的头等威胁。”
地图前面的朝廷官员和国防军军官们听到这话,都沉默了。
撤销九边
(本章未完,请翻页)
后任三边总督的杨一清回到北京,任国防部部长。现在的朝廷兵部实际上就是一个行政部门管理征兵和后勤工作相当于武装部的工作,现在大明取消了军户世袭改为募兵制。
杨一清说道:“如今已经是十二月,西北,尤其是阿尔泰地区的气温已经降到零下二十度,晚上的气温甚至是零下四十度。如果我们发兵阿尔泰,走到那里时候已经是一月底。每年一、二月是最冷到时候,我们最大的敌人是严寒。”
搞出温度计后,大明皇家科学院气象局就在各地搜集气候数据。杨一清作为国防部长,手上有完备的资料,又长时间在西北对阿尔泰地区的情况十分了解。
杨一清严肃地说道:“我们的士兵大多是关内人,甚至还有一些南方人。我们的棉衣、皮衣能够让士兵们偶尔外出,但如果长期暴露在零下二十度或者更低的气温中,顶着寒风作战,恐怕我们的棉袄和羊皮大衣也无法为士兵们保暖。到了晚上,更是要被冻死。”
“而根据我们前些年和白俄作战的经验,这些欧洲士兵都有厚厚的皮草大衣,保暖设备上远强于我们。而且白俄的人种十分耐寒,远比我们汉人更能经受苦寒。就是鞑靼的士兵也不行,所以白俄的士兵们可以在冬天在高寒地区作战,我们的士兵却不能。”
众人听了杨一清的分析,都沉默了。
如果不能在这个冬天击退白俄,就只能把阿尔泰地区的所有移民全部疏散了。那些花费几年时间修建的农舍,粮仓甚至火车站,都将被白俄毁成废墟。
张永愤怒地一拍桌子,骂道:“可恶的白俄!这些欧洲人怎么这么贪婪,竟打到我们西北来?”
杨一清吸了口气,说道:“这次我们面临的敌人比以前历次都更势大,也更凶残。恐怕我们这次真的要在阿尔泰地区和迪化疏散百姓了。”
阿尔泰地区和迪化建设了六、七年,阿尔泰地区包含准格尔和吐鲁番两大盆地如今已经成为大明的大粮仓。有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如果阿尔泰地区被毁,那损失一定是最惨痛的。众人说到这里,一个个心情都十分沉重,竟都有些说不出话来。
不过朱厚燳却没有像众人那样担心绝望。
对付两万白俄,朱厚燳有一万种办法。
商务部部长张聰对朱厚燳说道:“陛下,四年前蔚王殿下(大明国内官员和百姓还是习惯称朱厚炜蔚王殿下)在京城的时候对陛下说过,要造一批最厉害的御寒衣物出来么?蔚王殿下那时候说这新式衣物极为厉害,可以赚大银子。如今想必已经造好了。”
众人听到张聰这话,齐齐看向了朱厚燳。
如果有了御寒衣物,大明的士兵就能在铁路的运输下杀进西北,击败利用严寒天气嚣张跋扈的白俄。
朱厚燳看了看众人,笑了笑。
挥了挥手,朱厚燳说道:“诸位不要担心,这极寒的天气对朕来说也不算什么。”
众人眼睛一亮,盯着正德皇帝,就等陛下拿出宝贝。
二皇子是星宿下凡,这在大明已经形成了公论。无论什么困难,二皇子都能拿出克制办法。二皇子能上天入海,能凡人所不能。也许这零下十度,甚至二十度的严寒,在二皇子眼里当真不算什么只要二皇子说有那一定会有。
朱厚燳挥了挥手,让宫中太监拿出了一件衣服出来。
那衣服鼓鼓囊囊,看上去像是一件大棉衣。
众人睁大眼睛将那衣服上看下看,甚至用手去摸,最后却是不得要领。
杨一清好奇问道:“陛下,这是棉衣?”
朱厚燳笑了笑,说道:“杨部长,这是二弟发明的羽绒服!有了这羽绒服,别说是西北,就是南极北极都可以去!”
众人看到那羽绒服,脸上露出疑惑的表情。
那羽绒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服看上去十分普通。外面是棉布,棉布上用线缝出大大小小的格子,似乎是用来固定棉布里面的保暖物。无论怎么看,这羽绒服都和普通的棉衣没有区别。
朱厚燳说道:“这羽绒服是用鹅或者鸭的绒毛做填充物制作的,保暖的效果绝好。”
众官都露出疑惑的表情,显然在场的人没几个养过鸭养过鹅,根本不知道鸭绒鹅绒是什么东西。
朱厚炜上次回来参加弘治皇帝的葬礼在京城的时候对朱厚燳说了:“大哥,我忘了跟你说四川和江南一带养了许多鸭子和鹅,用它们的绒毛制成羽绒服比棉衣保暧,既可以作为商品出口也可以作为军服。我已经让留在成都的原来的宫女解铃铛制做样品,解铃铛和封玖兰都三十多岁了朱厚炜让她们出宫没有到兰芳王国,解铃铛在四川大邑、封玖兰在北京朱家庄。大哥可令她在大邑制作暂时不要让外人知道,俄罗斯亡我之心不死他们会在冬季进攻大明。他们知道我们不如他们能抵御严寒,不能让他们知道我们有羽绒服。”
朱厚燳笑道:“所谓鹅绒鸭绒,是长在鹅鸭的脖子到胸腹之间不含羽梗的毛,它的保暖抗寒能力是全身毛中最好的。另外,因为这部位的绒毛没有羽梗,非常柔软,纤维长而蓬松度高,折合体积较小,是制作羽绒服的上乘材料。”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
朱厚燳说道:“用这鹅绒鸭绒制作的羽绒服,保暖效果极好。同等重量下,这羽绒服的效果甚至胜过熊皮鹿皮更不用说笨重的羊皮大衣。”
众官惊奇地看着貌不惊人的羽绒服,啧啧赞叹。
如果真的有陛下说的那么好,那这羽绒服就当真是克服严寒的利器了。
杨一清搓了搓手,说道:“陛下,我能试穿一下么?”
朱厚燳挥手说道:“穿!你穿穿看。”
杨一清正色上前,从侍从太监手上接过那羽绒外套。把羽绒服穿在身上,杨一清直接走出了参谋总部的大门,站在门外的雪地里,许久没有说话。
他在感受着身上温度的升高。
众官们对视了一阵,纷纷从衣架上取出自己的大衣外套,跟着杨一清走出了室外,看这羽绒服的效果,参谋总部室内有暧气。
众官有不少是穿棉衣的,在室外的寒风中冷得咬牙咧嘴。他们眼巴巴地看着杨一清,等他说试穿感受。
此时北京的室外温度大概是零下五、六度,而朱厚燳生产的羽绒服是加厚型,在这样的温度下保暖效果极好。没过一会儿,杨一清就感觉到浑身暖洋洋的了。
杨一清大声喊道:“暖和,真暖和,比棉袄暖和多了,快赶上我的貂皮大衣了!”
杨一清在雪地里走了几步,哈哈大笑,说道:“真暖和,就连冷风吹过来都不怕!当真是神奇!”
众官眼睛一亮,十分兴奋,都眼巴巴地看着杨一清身上的羽绒服。
朱厚燳哈哈一笑,说道:“这羽绒服不像动物毛皮那样难以获得,只需要养一些鸭鹅就可以大量生产,是又经济又高效的好东西,不但可以做成羽绒服还可以做成靴子、帽子、手套。”
“羽绒外套是冬天御寒的利器,众官都是我大明的重臣,朕送你们每人一件新造的羽绒外套。”
朱厚燳一挥手,内务府太监们取出了十几件羽绒外套。
众人顿时乐得眉开眼笑,喜气洋洋地穿上了红色的羽绒服。他们在雪地里来回走动,很快就感受到了鸭绒鹅绒带来的温度。
“暖和!真暖和!”
“在雪地里呆着也一点不冷了!”
“陛下圣明!这是利器!不可多得的御寒利器啊!”
“陛下当真圣明!”
朱厚燳笑了笑,说道:“成都现在有五万件羽绒服都发给西北战区的部队御寒,让西北战区司令员韩仲可以北上攻打侵略阿尔泰地区的白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