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2年(弘治二十五年)9月27日,王道长率领的明军使团,在鞑靼王营乌尔格附近的贝加尔湖地区鞑靼的坎岱道尔吉王爷的部队进行了一场意外的战斗。坎岱道尔吉王爷同原库伦旗王爷阿克苏王爷一样是归附鞑靼的蒙古王爷,鞑靼突击的三千精锐骑兵顷刻之间全军覆没。
明军退后一步,以便鞑靼人救助伤员,收拢尸体。坎岱道尔吉王爷很惊异,明军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强大了?鞑靼各部的军队自从上次从大明回来后都不敢同大明军队交手,坎岱道尔吉王爷还没能在刚才的震惊中恢复过来。当时阿克苏王爷对他说明军的强大他还不相信。
再继续列阵阻挡在这里还有意义吗?没有!留下的只是一个笑柄,对于这样的明军,鞑靼能够阻挡、反抗么?做不到!那就老老实实的撤军把!再见面那都是羞辱!明军后撤一步,就足以表示了他们的善意,但愿如明军自己所说,他们没有恶意,仅仅是册封达延汗而已。
鞑靼军就这样撤退了,悄无声息、偃旗息鼓的撤退了。待鞑靼兵撤退之后,大明使团则继续恢复行军,直到乌尔格附近扎营。
现在的乌尔格还是一个大集镇,鞑靼人的集镇上,除了商铺、旅店、商站外土木结构的建筑几乎没有,就是散布在大草原上的一片帐篷,连那个达延汗伯颜猛可也不例外,他也是生活在帐篷里,只不过帐篷大一点罢了,议事的场所也是帐篷,称为王帐或金帐。
大明使团在乌尔格南侧扎下营盘的第三天,就是9月29日的上午,王道长带着杨通、漆十三、莫隆还有一队亲兵卫队,带着礼物清单,当然也不能忘了皇帝册封的宝物,就前往乌尔格拜见鞑靼小王子伯颜猛可去了。
鞑靼的王营金帐不需要寻找,那是很醒目的,从一定程度上说乌尔格就是因为王营的存在而存在的,所以金帐就在城镇的中心位置,旗帜众多,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鞑靼达延汗伯颜猛可也已经知道了大明使者的到来,那么多的人马,在乌尔格附近还打了一仗,他怎么能不知道呢?所以前来联络通禀的使者进来时他并不觉得意外,很快伯颜猛可就带着长老力克舒、长老库拉索、万夫长阿泰勒到金帐外迎接大明使团一行。
长生天(萨满教、藏传佛教黄教)在鞑靼、蒙古就相当于国教,有莫隆在王道长对长生天的礼仪还是很清楚的,他和伯颜猛可行了碰胸礼,什么也没说,一份礼单先呈送上来,由长老力克舒转交到伯颜猛可手中。
汉语在东方就是通用语言,作为成吉思汗的子孙无论鞑靼还是蒙古,对上层人物来说汉语是基本功,小王子(明国对鞑靼的大汗统称小王子)也不例外。他接过礼单,展开过目。虽然小王子的修养和定力绝非一般,明国和鞑靼是一对死敌,搞不清楚王道长一行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大明使团不远千里来鞑靼肯定没有恶意,但是这份礼单还是太夸张了,面无表情的小王子眼睛眉毛不停的挑动,他逐行逐句地仔细阅读。
开头一项并不出奇,那就是银两,白银五千两礼物中银两不足为奇,数量也适中。但是后面就礼物让鞑靼的贵族们很动心:上等稻米三百石、麦子两百石、其他杂粮五十石、山珍坚果十石、各种蔬菜种子五十斤、食盐五百斤、红茶一百斤、绸缎一百匹、各色布匹五百匹、上等明磁一百件、普通瓷器一千件、日用工具、铁器、灶具一应俱全,如此等等,日常生活所用的货物林林总总数十项,都是生活必需品。最让鞑靼贵族吃惊的是有五千把优质钢马刀、一千枝前膛枪、一百枝迅雷马枪、十门火炮。
这个时候小王子身边的贵族不过一百多人,加上遍布鞑靼各地的上层贵族、王爷等人物也不超过三百人,这些货物可以让他们两三年之内衣食无忧了。为了存储这些货物就要建十几座帐篷。在这苦寒之地生活了几百年,终于苦尽甘来了,怎么能不令人激动!
其实这一份见面礼如果放在中原大地,恐怕只有那五千两银子比较贵重,其他的也值不了多少钱,但是,这里是中原之外数千里的大草原上,那货物可就比银子值钱了。
这里的鞑靼人一年到头就是吃肉,盐都少得可怜,一年能吃几粒粮食?铁锅漏了,甚至是半个铁锅都像传家宝一样,一把菜刀都要十家人用,那里有这么齐全的工具?在这里,货物比银子可是值钱多了。
顺便说一句,长生天虽然有严格斋戒的,吃肉的也不少,原因就是在牧区如果拒绝吃肉,可能会饿死,牧区里的粮食很珍贵。 有了这一份丰厚的礼物开道,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等鞑靼贵族们恋恋不舍地放下那份礼单的时候,王道长说话了。他说道:“尊敬的达延汗,这些货物都在我的使团之中,您看
(本章未完,请翻页)
什么时间运过来?”
王道长估计他没有地方放,所以才这么问,那十几间帐篷也不是说有就有的。
“啊,尊贵的大明使者,这个不急,我还要让他们建一些帐篷。”伯颜猛可说道
“大汗,些许小事不需要劳动您,帐篷就让我来建,午后就把大明使团把货物搬过吧。”长老库拉索赶紧说道 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册封,要趁热打铁。
王道长说道:“达延汗,我们此来鞑靼,就是作为大明皇帝的特使,颁发皇帝对达延汗的册封。”
说着,他在托盘中展开了皇帝的圣旨、册封金印、金册,给小王子过目。伯颜猛可一一地仔细观看。
伯颜猛可说道:“大明皇帝陛下诏令册封有何考量?”
就是啊,他想知道一个缘由,大明、鞑靼敌对了一百多年,此前并没有这个说法,今年怎么来了个册封呢?好在这些必备的功课事先都有准备,王道长只要照本宣科就行了,倒也没有什么难处。
王道长说道“尊敬的达延汗,大明朝廷反复思量,鞑靼、蒙古各部与中原不时地发生纠缠冲突,有时还会引发战争,鞑靼、蒙古各部之间的争斗也从来没有停止过。纵观几百年的历史,这种冲突对双方都没有好处,与长生天的教人向善,和平处世的教义大相径庭。
我中原的儒教、佛教、道教和鞑靼、蒙古的长生天都是殊途同归与人和睦,互为邻居本应和平相处,不应该刀兵相见。中原有句俗话是化干戈为玉帛,如若达延汗接受大明皇帝的册封,那么大汗与大明皇帝就有了正式的盟友之间的关系,双方就可以建立正式的联系,互派使节,甚至经常见面,双方就能经常地联系沟通。
在鞑靼、大明内地,双方也就可以互设商馆,进行贸易,互通有无,使鞑靼的粮食、布匹、盐茶、日用品不短缺,因此也就避免了战争,这完全是大明、蒙古、鞑靼命运共荣的大同境界呀!”。
这一大篇道理,王道长一口气讲出去。这一番道理还是很诚恳的,并且即表达了大明的诚意又指出了鞑靼目前困境和解决的方法。 但是,这里有一个关键点:鞑靼是不是归属于大明帝国,王道长回避了,因为这很敏感。在出发前大明朝廷和皇家商量时说过,鞑靼人在这个问题上很矛盾,王道长要办成大事,这一点必须隐忍。这一点同朝鲜和满剌加不同,朝鲜本身就是大明的属国,文化属性高度一致以“小中华”自居。满剌加是兰芳王国应宾塘王子的邀请出兵抗拒葡萄牙的侵略不一样。控制鞑靼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大明的疆土安全吗?阻止俄罗斯东进和打通到奥斯曼的通道。
鞑靼疆域东到大兴安岭努尔都干司现在的内蒙古、黑龙江同清国接壤,西到现在俄罗斯的鄂木斯克,北到俄罗斯安加拉河包括贝加尔湖,南到大明九边。
别的不说,如何解决目前鞑靼的人口和粮食危机就是摆在所有鞑靼贵族面前的千古无解难题。鞑靼地域虽然大,只会放牧不会农耕,大明是绝对不能去打的了。虽然大明放松了鞑靼人的放牧范围,喀喇沁草原也可以放牧但人实在太少了。
日益严重的粮食危机和俄罗斯、奥斯曼的威胁让伯颜猛可寝食不安,特别是俄罗斯瓦西里三世1502年灭了同为成吉思汗子孙的金帐汗国,现在已经到了高加索一带。很快就会到达乌尔格,就凭现在鞑靼的实力肯定顶不住。
使团在出发的时候伯颜猛可就知道了。为什么没有阻挠:一是兵力不足被大明打怕了,没有将领愿意出战。二是就这样一支有商队的队伍不像是来打仗的,接受大明这个册封是送上门的好处,焉有不受之礼。
于是伯颜猛可并没有犹豫很快就答应了,并说,六日后,即10月5日,乃大吉之日,那天的午时,将举行册封仪式,正式接受册封。 在古代,单数属于阳性,双数属于阴性,大吉大利之日都是单日,不会是双数的日期,别的不说你可以数一数重大的传统节日:过年——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端午节——五月初五;重阳节——九月初九;中秋节——八月十五;祭灶(过小年)——腊月二十三,所有的这些重大节日无一不是单日。
一件大事办妥,王道长心中十分的痛快。还有一份大礼,也是大明立足鞑靼的基础之一,那就是建城。
(本章未完,请翻页)
因此,他有说道:“尊贵的达延汗,能完成册封的使命,也是万分的荣幸。我们一路看来有许多商队,西方人、阿拉伯人和汉人到了乌尔格都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和交易,沿途的牧民把羊毛随处丢弃。那是白花花的银子,你可以问一下蒙古的莫隆头人。他们的部落全部迁移到兰芳王国兰陵州去了,那里的牧场更好。
现在大明的毛纺织厂对羊毛的需求量很大,你看见羊毛衫和皮衣之后你就知道了羊毛的价值。我们准备乌尔格建一座城,像大明的张家口一样是连接东西方的商品集散地和到西方的重要关口。这样就绕过中亚和奥斯曼帝国直接到达欧洲东部。所需的工匠,我们都带来了。此事我们想在册封仪式上宣布,可否?”
“这怎么使得,建一座城可是费用巨大,没有数十上百万的银两是办不下来的。”
“达延汗请宽心,这个本使已经想好了,在乌尔格修建一座城池既可以使达延汗不在风餐露宿,到处流浪逐水草而居。又可以使来往客商有交易的地方和居住条件的改善。使鞑靼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至于费用由大明皇家援助!”
这个条件是鞑靼贵族和伯颜猛可都无法拒绝的。
王道长表演很到位,放到后世也是一个大腕级的明星了。
伯颜猛可更是兴奋,城市是鞑靼人几代人的梦想,有一个稳定居住的地方。每次看见中原的大城都十分羡慕,武威这样一座小城在鞑靼人眼中都是了不起的大城。真是朝也想夜也盼,望穿双眼那,今日终于圆了这个梦!今天这是怎么了,长生天显灵了?他赶紧双手合十,默默地咏颂经文,以平息激动的心情。
建城市是大明皇家出资,但是要打王道长的旗号,这是含糊不得的,这不是谁的名声和荣耀,它是为了王道长在鞑靼的地位,为了王道长顺利地控制鞑靼,也就是为了大明的利益。
1512年(弘治二十五年)10月25日,乌尔格。
整个集镇都是节日的气氛,到处都是彩旗飘扬,用绳子拉起来的小型三角彩旗装饰了整个集镇,树干树枝上是层层叠叠的各色哈达。上百里的牧民都赶来了,把集镇挤得水泄不通,老年人都手持转轮,不停地摇晃着。他们绝大多是鞑靼、蒙古牧民,也有少数汉人。
在鞑靼、蒙古的汉人有放牧的,也有农民,他们出产了少量的,在鞑靼、蒙古极珍贵的粮食。还有商人、工匠,也有少数充当师爷服务于王公贵族的。在乌尔格集镇的周边,是鞑靼骑兵和皇家禁卫军的巡逻队。
午时三刻,低沉的喇叭声呜呜的吹响了,钟鼓齐鸣,正式的仪式开始。
金帐的大帐篷前边的一半都掀开了,为的是远处的鞑靼人民也能看到庄严肃穆的主场地。 达延汗少有的站在了他的大汗座前面下手,各部首领、长老、万夫长、王爷站在达延汗的后面。大汗座前面摆着香案,香炉里的香烟缭绕,香案上摆放着弘治皇帝的圣旨、金印、金册。
王道长站立在香案的一侧,大帐里的所有的人都面部表情严肃地站在那里,等待着吉时的到来。大帐的后面,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有一个排的禁卫军士兵和一百人的亲兵队他们充当着王道长的贴身护卫。
一个高大的喇嘛,看样子像是蒙古族人,站到大帐前面,高声的唱着佛号,听声音可能是梵文(古印度语)。然后用鞑靼语、蒙古语、汉语分别说道:“吉时已到,天朝使臣宣读大明皇帝圣旨,册封伯颜猛可为鞑靼达延汗。”
王道长上前一步,站在香案中央的位置,拿起圣旨,高声道:“伯颜猛可听旨!”
伯颜猛可带着鞑靼贵族,跪了下去。除了对神位,这是他继承达延汗以来头一次下跪。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鞑靼大汗伯颜猛可,精心教化万民,有功于鞑靼之平安稳定。今敕令册封为鞑靼达延汗,教化鞑靼,为此,颁发金印、金册,以证其位。钦此!”
伯颜猛可口称“吾皇万岁!万万岁!臣接旨!”
然后一一地接过圣旨、金印、金册,重新至于香案之上,上香。
至此,礼成!
鼓乐大作,达延汗伯颜猛可,迈着雄赳赳的步伐重新走到他的大汗座前,坐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