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刘谌此言,徐光启眼中满是疑惑。
而后他便是看到刘谌面前,桌上摆着的一个麻袋,其中装的便是土豆。
徐光启看不明白,他小心翼翼问道:
“敢问陛下,这是什么东西?”
刘谌微微一笑,解释道:
“徐爱卿,这是土豆,乃是一种高产作物,只要能将之种出来,便是扩种到大汉各地,将会有无数百姓不用忍饥挨饿。
所以朕要交给你的任务很简单,便是将这土豆种出来,并且用最快速度扩大规模,此事你有什么问题吗,不必遮遮掩掩?”
此刻刘谌都说得这么明白了,徐光启岂有不明白的道理,他神色微肃道:
“启禀陛下,臣没有异议。”
如今的徐光启,乃是个地地道道的汉人。
他知道此事意义重大。
不过农业方面,本来就是他说所擅长的,此刻刘谌信任他,将此事交给自己,徐光启自然不会拒绝,他已然有了决定。
看着这位人杰,刘谌心满意足道:
“好,朕也相信徐爱卿能够将此事做好,接下来朕会给你组建一支屯田军,如今大汉尚未一统,此事依旧需要保密。
到时候你便以军屯的名义,把土豆给朕种好了,可不要让朕失望啊!”
徐光启二话不说,沉声道:
“臣定不负陛下重托。”
随后,刘谌颔首道:
“好,徐爱卿你先下去吧,这土豆朕到时候会派人给你送过去。”
徐光启告辞离去。
说定此事,刘谌又令人找来王猛。
宝船的事还得商量一下。
前不久王猛才离去,这下又被刘谌给叫了回来。
但他依旧是一丝不苟的模样,拱手道:
“不知陛下召见臣所为何事?”
刘谌点了点头,便是将图纸取了出来,说道:
“景略啊,这里是一份图纸,上面画的乃是宝船,远胜于东吴战船。朕想和你商量一下此事,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以王猛的智慧,听得刘谌所言,他已经明白了前后原因。
陛下是顾忌东吴水军啊!
短暂思索后,王猛给出答案:
“启禀陛下,臣以为此事可让巴东太守罗宪,暗中制造宝船,同时训练水军,若是局势有变,巴东郡可以出兵东吴。”
巴东太守罗宪,是值得信任的存在。
刘谌也是这样觉得。
单从他知道的故事,这罗宪能力毋庸置疑,并且对大汉忠心耿耿。
最终投降魏国,也是无可奈何。
看了眼王猛,刘谌说道:
“好,那就巴东太守罗宪
,到时候派人带着图纸,以及朕的旨意,还有收拢各地匠人,一并送去巴东郡制造宝船。
朕希望,这次我大汉不会陷入被动之中,无论发生什么都能有所准备。”
王猛倒是淡定道:
“陛下英明神武,大汉与往日不同。”
此刻刘谌没有和王猛分辨什么。
说定之后,便是令人行动起来,带着东西前往巴东郡。
……
巴东郡,接的就是长江水系。
靠近南郡之地。
罗宪镇守于此,当初他本在蜀汉朝堂,却因为得罪黄皓而被外放。
而如今,刘谌已经重归长安。
却依旧没有对他进行调动。
但是封赏却没有少,意思已经显而易见,那就是让他镇守住益州门户。
所以罗宪也没有什么意见。
他现在已经年纪大了,要是跟着大军南征北战,未必能够支撑多久。
倒不如留在巴东郡内。
做好自己分内之事。
此刻,罗宪在府衙之中处理事务。
忽然有人进来禀报:
“启禀太守,有陛下使者前来。”
听得此言,罗宪顿时有些意外,陛下怎么突然派人前来,是发生什么事了吗?
但罗宪也不敢耽搁。
不管怎么样,罗宪对大汉忠心耿耿。
见得使者之后。
没有大张旗鼓,而是在一处房间内。
使者将刘谌密信拿出来。
这让罗宪不解,但他没有多问,便是打开仔细查看,脸色也是随之凝重。
他知道了刘谌的用意。
也明白当今陛下是在担心什么东西。
因为往日,昭烈帝便是驾崩在永安城中,从此大汉几乎一蹶不振。
如果不是武侯手段超群,恐怕大汉已经覆灭。
东吴确实是需要戒备的敌人。
哪怕现在是盟友,但很多东西无法确定。
按照密信中所写。
刘谌要他在永安制造宝船,并且训练水军,以应对接下来可能发生水战。
巴东郡位置至关重要。
现在来的,只是密信以及图纸。
众多匠人将会陆续送到。
这样重大的任务,却交到自己手里,刘谌的信任毋庸置疑,让罗宪有点激动。
他在蜀汉朝堂的地位虽然不低,却也不是什么核心人物。如今刘谌给他这个机会,却让他心中激情开始缓缓燃烧。
若是他能够完成刘谌任务。
怎么说也是大汉的这一任水军都督了。
罗宪看着使者说道:
“此事本太守明白了,你回去禀报陛下,卑职定不负陛下所托。”
使者留下东西,便是告辞而去。
剩下的事情
就要罗宪自己搞定了。
但图纸在他手里,问题倒是不大,并且刘谌已经在密信中提出建议。
以罗宪的老成,不至于犯什么问题。
如果刘谌不是对罗宪有所了解,他绝不可能将这样的重任交给他。
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蜀汉的众多老臣,皆是忠心耿耿,为大汉努力了这么多年,刘谌不会辜负他们。
同样相信他们不会辜负自己。
送走了使者之后。
罗宪也是马上行动起来。
调动人手,寻找合适的地方,建造造船坊。
大汉的水军事业轰轰烈烈的开始了。
与此同时。
并不知道此事的东吴。
已经派出使者前往长安询问情况。
虽然孙休已经打定主意,接下来魏国和蜀汉的纷争,吴国不会参与。
但现在东吴与蜀汉毕竟是联盟关系。
有些事情若不问清楚,终究是心中不安,他是东吴皇帝,要为吴国利益考虑。
也不知如今蜀汉,到底是什么打算?
最好的情况,当然是魏蜀两国两败俱伤,才有东吴渔翁得利的机会。
但孙休并不傻,他知道这件事希望渺茫。
两强相争必有一死。
他只是想不明白,为什么短短时间,蜀汉会发生这般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