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后决定等孩子出生后, 也攒下胎发拿来做胎毫笔。
比起寻常人家,皇家儿女剃头剃得更彻底,满月便把孩子剃得光溜溜的。
这祖上传下来的规矩。
反正都要剃光, 做几支笔留给孩子也不错。虽说他们皇家不需要状元,可谁不希望自家孩子开心点?
帝后人一路上就此时达成一致, 笑着让左右把这事儿记下来,免得到时候他们自己给忘。
左右伺候的人听都咋舌不已, 心道这王家小神童可真不得,以一己之力带动京师风『潮』也就算,竟连帝后听都这般心动、想要照着办。
这小便已简在帝心,往后前程可不得!
众人心中各有计较, 文哥儿一概不知的, 入春之后新鲜食材多起来,他每天吃都吃不过来, 真甜蜜的负担。
丘濬也听闻文哥儿的丰功伟绩,等文哥儿过来蹭吃时不免让他别一天到晚咋咋呼呼的,看到点什新鲜玩意就往外讲。
今儿这事还算好事, 大家为图个好意头才会来效仿。你要不小心带起点不良风气来,罪过可就大。
丘濬说话,文哥儿还听得进去的。他说道:“我也没想到会这多人跟着做。”
丘濬道:“你如今既然知道,日后便该收敛一些。”
文哥儿不知怎收敛,懵懵懂懂看着丘濬。
他就去老师家和师母聊几句而已, 他老师往外讲的!
丘濬:“…………”
算, 他怎可能教得会四岁小孩谨言慎行。
这事儿确实谢迁传出去的,要不他这个状元给人讲,这种消寂多时的“状元笔”也不会在京师再度兴起。
有那多人在旁边把关,再怎样也不至于让这小子行差踏错。
文哥儿见丘濬不给自己讲大道理, 顿时又松快起来。他和丘濬讲起自己昨儿在翰林院听来的事情:“听说我大生和守溪生一年中的进士,那年您正好主考官之一,那他们算不算您的学生?”
会师有位主考官,通常一个官大负责挂名,一个官小负责干活。
像谢迁他们科举那年,徐溥就负责挂名的,只需要把控一下结果就可以;丘濬就那个负责干活的“小官”,那年应试的谢迁、王鏊可以说都丘濬选出来的。
文哥儿昨天听很震惊,没想到还有这一重关系!
那他算不算徒孙!
俗话说得好,爷孙隔代亲,要丘濬当真算谢迁座师的话,丘濬不得多给他做饼吃!
文哥儿目光亮晶晶,把有想法都写在脸上。
丘濬道:“每次科举录用百多人,真要全成师徒,那不得一气收百多个学生?”
他一生学多而杂,『性』情又算不得多好,便曾出任国子祭酒也不曾挑拣出符合自己心意的学生。
与其费心去教导不知心『性』到底如的学生,倒不如专心着书。
文哥儿听懂,老丘这意思“这些小兔崽子良莠不齐收还不知能不能教好干脆我就不收”。
老丘这人,人际关系不行啊!
别人不都笑呵呵应下,开开心心享受“桃李满天下”的乐趣吗?!
想想老丘和上头关系不好,和下头关系也不好,真愁人!
丘濬瞧见文哥儿那副忧心忡忡的表情,不由说道:“年纪小小的,你发什愁?”
文哥儿长长“唉”一,对丘濬说道:“百个算什,你瞧瞧人家孔圣人,千个都教!”
一想到自己当不成徒孙,文哥儿那叫一个心痛哟。
他饼没!
丘濬瞪文哥儿一,说道:“一天到晚就惦记着吃!”
文哥儿眨巴一下,底写满疑『惑』:他刚才把话说出来吗?!
既然都被丘濬看透,文哥儿便直接说道:“还以为我您徒孙,您就会常常做饼给我吃!”
丘濬今年都七十出头,总感觉时十分紧迫,自己仍有许多书没看完、许多想法没写出来,哪里有那多闲工夫见天做饼。
他说道:“你看我做几次,记下怎做吗?”
文哥儿记记得,可他人太小,也没法实践啊!
文哥儿说道:“我还小,做不!”他信誓旦旦保证,“等我长大,一定做给您吃。”
丘濬道:“等你长大,不知得等到什时候。”
丘濬近来时常梦见海南。
他已经把《大学衍义补》献上去,圣上与内阁这次也十分重视他的意见,便感觉没什遗憾。
他身体还行,但终归已经年过七十,最近他读书时总觉有只睛隐隐作痛,心里已经决定要哪天自己干不礼尚书的活便上书请辞。
孔圣人说得对,老而不死为贼。要在其位而不能谋其政,占着位置白领俸禄,不免叫人不齿。
他看不上不愿为国效力的人,也看不上尸位素餐的人,自不可能霸着位置不放。
丘濬道:“到时我都回琼州,想来也吃不上。”
文哥儿说道:“您不还要再干十年八年!到那时候我肯定能做!”
丘濬摇着头说道:“哪里还能干那多年?那会叫人耻笑恋栈权位的,再干个五年就差不多。”
哪有人八十岁还不肯致仕的?
文哥儿在心里数数,五年后自己顶天也就八/九岁,他爹不知会不会放他去海南。他又开始发愁:“万一到时候我爹不让我送您回乡怎办?”
丘濬道:“那便不必你送。”
文哥儿道:“男儿大丈夫,说话要讲信用!”
丘濬乐,才四岁大的小子,偏学人说什“男儿大丈夫”。
丘濬说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你便送到琼州去,还不只能待几天就回来?你这个年纪,难道还能陪我在琼州养老不成?你前些时候不还嚷嚷着说要去苏州玩?”
文哥儿听,也觉得无计可施。
世上才一个王小文,怎才能做到把想去的方都去、想陪着的人都陪着!
文哥儿唉叹气篡改起别人的诗来:“若为化得身千亿,大处处故乡!”
丘濬:“………………”
人好好的登高望远、思恋故土的诗被你这样糟蹋,柳宗元听怕要从坟头里跳出来打你一顿。
文哥儿决定不聊这不开心的话题,转而怂恿起丘濬来:“我怕我记得不太清楚,要不您今儿再做一遍给我瞧瞧?这次我一定一个步骤都不落下,记个清清楚楚!”
一听他又把话题绕回做饼上,丘濬忍无可忍让他滚蛋。
文哥儿只得郁闷领着金生回家去。
王华瞧见文哥儿闷闷不乐从外头回来,奇道:“怎?挨谁骂?”
文哥儿道:“丘尚书不给我做饼!”
王华道:“人丘尚书都七十多岁,你还好意思天天缠着人给你做吃的,你好意思吗?”
便自家长辈,也不能叫七十多岁的人辛辛苦苦去下厨。
文哥儿听王华这一说,想到丘濬没几年就要回海南去,心里更加郁闷。他说道:“过几年丘尚书要回琼州去,我可以送他回去吗?”
王华道:“过几年你怕都没有十岁,怎可能走那远的路?”
文哥儿道:“我可以!”
王华并不答应。
文哥儿就知道肯定会这样,只能闷闷说道:“真想建一座大宅子,叫我认识的有人都住在里面不离开!”
王华听着儿子的稚言稚语,也不知该笑他天真还该夸他重情。
便父子兄弟也没有永不分开的道理,无亲无故的人哪可能长长久久住在一个宅子里?
王华并不戳破文哥儿的妄想,只含笑『摸』着文哥儿脑袋说道:“京师寸土寸金,你想建这大的宅子可得好好攒钱。”
文哥儿:?????
怎可以给小孩子讲京师房价这残酷的问题!
还当官好,当官可以分配廉价住宅,只要你没丢官就可以一直住。
像老丘,一座朝廷分配的宅子住四十年,从来没换过!
买房做什,买房老还不要回老家去,跟祖宗们一起躺祖坟去!
文哥儿一脸的敬谢不敏,掷有说道:“不买房,咱不买房!以后您住哪儿,我就跟您住哪儿,有啥住啥,我不挑的。”
王华道:“就不能你争气些给我们换个大宅子?”
文哥儿道:“您还年轻,您争气些,争取过个十几二十年能当上阁老!”说到这儿,文哥儿想起他哥哥也个大佬,登时又补充一句,“大哥年就要应试,您平时可得多多督促他,让他好好考,早些光耀门楣!”
这不比让他一个四岁小子努力上进要快多?
王华:“…………”
王华想揍儿子。
文哥儿预感到他爹快要动手,当即撒丫子溜。
他跑出一段路,想起自己哥哥还有一年多就要去走科举独木桥,转个弯去对王守仁嘘寒问暖一番。
嘘寒问暖的主要内容这样的:四书五经背熟吗?流行的时文集看吗?往年真题刷吗?备考不能临时抱佛脚,要从平时做起,勤学苦练、夯实基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一套一套的说辞,听得王守仁脑仁发疼。
好不容易休沐一天,居然还要听自家弟弟的劝学教育,真岂有此理!
王守仁听弟弟小嘴叭叭个没完,顿时恶向胆边生,伸出魔爪狠狠『揉』/捏文哥儿软乎乎的脸蛋儿。
文哥儿那叫一个气!
哥哥不肯努力,弟弟怎躺赢!
文哥儿气呼呼跑,准备等儿去翰林院,就去找王鏊他们讨要些经典时文送给他哥。
他爹说过的,王鏊的文章在国子监时就很有名,后来还被点为探花!一听就科举高分作文选手没错!
那可国子监优秀前辈的文章,他哥还有理由不好好读吗?
文哥儿说干就干,第二天一早就跑去寻王鏊商量。
自从得知王鏊与谢迁年进士,与吴宽又乡,他便觉自己与王鏊也有着十分亲近的关系,以找王鏊说起这事儿也并不害臊。
成就成,不成就不成,反正他小孩儿,不需要顾忌那多!
王鏊听文哥儿跑来找自己要时文,奇道:“你爹状元,你老师也状元,来找我一个考第做什?”
文哥儿道:“您曾经在国子监那有名,我哥肯定很仰慕您这个前辈,特别愿意看您的文章!”
王鏊写应试文章确实有一手,坊至今仍流传着不少他的时文旧稿,随便找一找就有。
只不过文哥儿都跑来讨要,王鏊念及他待兄长的一片诚心,便说道:“我家中有不少旧稿,等下衙后你随我回家取就。”
文哥儿一亮。
王鏊家,没去过!
“好!”
文哥儿一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