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伯明写东西行云流水,写出一份奏章这样的官样文章,他就好像吃饭喝水那么简单,但是就这么扯了,也未免痛心可惜。
萧文明赶忙说道:“温先生辛苦写成的文章就这么烧了,岂不可惜?”
温伯明完全没有接萧文明的下茬,只是说道:“萧兄不觉得《百官行记》,这样东西威力实在太大了吗?就连老师,他贵为宰相、身为帝师都不敢轻易染指,就怕萧兄捏在手里会引火烧身的。”
“可也不能给别人吧……”
“萧兄尽管放心,我自有对策,哪怕就是皇上问起来萧兄一样可以脱身而去!并且还要主动出击,让别人无从陷害萧兄!”
“什么对策?温先生就不要卖关子了。”
“这对策,兵行险招,但是其实稳若泰山,就怕萧兄不答应。萧兄要是信得过,可否现在就应允下来?免得到时又反悔了。”
萧文明笑道:“温先生把我当什么人了?有什么法子温先生尽管去做,我也一定配合,办成了是你温先生的功劳,办不成那也是我萧文明吃进,一切好说。”
“好萧兄!果然快人快语!我一定殚精竭虑,给你想个万全之策,保管萧兄这一回仍然能够全身而退!”
温伯明忙活了一夜,萧文明也陪着一晚上没睡,看似事情都已经有了各种完善的准备,可这一次萧文明惹到的事儿实在是太大了,就算如此重视,可萧文明和温伯明依旧没有必胜的把握。
然而时不我待,该来的还是来了。
太阳刚刚升起,京城洛阳里便来了传旨之人,并且他传的旨意,并非是相府的钧旨,而是皇帝的圣旨。
只见一个小太监来到萧文明的面前:“圣上有旨请,请信义侯爵爷立即进宫觐见!”
其实这也在温伯明的预料之内。
当今这位皇帝虽然并不能说“英明”到哪里去,但“精明”二字他依旧是能谈得上的,在京城洛阳和周边有数不清的耳目,专门替他收集和传递信息。
康亲王和萧文明在洛阳城下闹得这么大,这个消息皇帝要是不知道才奇怪呢!
因此面对皇帝的旨意,萧文明显得似乎早有准备,早早的掏出了一锭黄金,赏给了那个传旨的太监:“好吧,既然皇上有旨,那就请公公前头带路,我等赶紧出发吧!”
自打六麻子死了以后,皇帝身边就一直没有一个得力的太监,每一回给萧文明传达旨意,萧文明都会遇到一个新太监。
这些人也大多是第一次同萧文明打交道。
今天这个也是一样。
这个太监年纪轻轻,资历也浅,没有同萧文明打过交道,只是道听途说,觉得萧文明难以相处,因此来此之时,就做好了要吃瘪的心理准备。
却没料到萧文明竟然这样大方,一出手便是赏钱,并且这份金子缀在手里,怎么着也得有二两重——不算少了!
这小太监城府不深,什么都摆在脸上,立刻换上了喜笑颜开的表情:“那杂家就给爵爷带路吧!哦,对了,皇上特旨,说是该带的东西,爵爷可别忘了带了。”
“该带的东西?什么东西?公公能否明说?”萧文明试探道。
谁知这小太监也并不知情,只是回答:“什么东西……皇上也没有明说,杂家也不敢问。爵爷是聪明人,应该知道的吧……”
萧文明当然知道,更知道皇帝是在给自己出了一个哑谜。
既然你给我出了题,那我也要给你来破题,皇帝这点面子出去还是要给的。
但是题目做得怎么样,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就好像参加了科举会试,也并不一定能让你高中进士吧。
于是萧文明招呼起手下萧家军的兄弟们,抬起那几口装了《百官行记》的箱子,就跟着那传旨的小太监出了大营。
没想到一出营盘,便有一位老熟人在门口等着——正是皇城司的主事冯海峰!
在他身边还跟着皇城司和御林军麾下不少的人马。
只听冯海峰一开口就说:“爵爷的兄弟劳累了好几天,这等搬运东西的粗活累活,还是让卑职手下的人来做吧!请爵爷把这几口箱子转交给我们,爵爷也请放心,这几口箱子会一并带进皇宫去交给皇上。”
别看冯海峰说话气势颇足,仿佛丝毫不给萧文明商量的余地,其实他的内心是很虚的——别的且不讲,他就连率领手下亲自跑到萧文明大营里的勇气都没有,这才会在营外等候。
因为冯海峰也在同萧文明无数次的交手之后明白了,想要对付萧文明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儿,他这人手上有可靠的力量,并且还是个极为强势的人,真的翻起脸来,不会给任何人面子。
真到那个时候,光凭手下的这点兵力是绝对不够的,就只能依靠皇帝的权威和旨意来压一下萧文明,但是这些东西又太虚了……
不过萧文明今天却配合得近乎反常,不但没有任何反对的意见,反而极为高兴地表示:“那正好,那就有劳冯大人和你手下这几位兄弟了,这里面的东西分量不轻,几位还请小心了!”
萧文明这个“分量不轻”四个字,明显是带着双关的。
冯海峰听了一个激灵,点头如同鸡啄米:“明白明白,卑职心里自然明白,果然就是那样东西嘛!”
冯海峰海是知情人,就算他之前不知道《百官行记》的存在,然而被萧文明和康亲王在洛阳城下这么一闹,整件事情冯海峰无论如何都应该搞清楚了——他要是还不搞清楚,那他这个皇城司的主事也就甭当了!
于是两个人互相打着哑谜,萧文明顺利地把那六口大箱子交给了冯海峰,还不忘多提醒一句:“冯大人,您要不要先验一验货?”
说着,萧文明便将其中的一口箱子掀开了盖子,露出箱子里码放得整整齐齐的一叠书册。
原本这是一个十分正常的动作,就是想让冯海峰也看一看他自己要运的物件。
这原本就是应该的事儿,可没想到就是这么个动作,竟把冯海峰吓得不轻,他几乎是飞身上前,伸手“碰”地一声,将箱盖子重重砸上,口气近乎于哀求:“爵爷,不必了看了,不必了……爵爷的话,我信得过,东西真的不用再看了……”
这句话彻底暴露了冯海峰的底线,实际上也暴露了大齐朝所有人的底线。
他们一个个心都虚着呢,对于《百官行记》这种东西,他们没一个敢接手的,别说是接手了,就连看一看的勇气或许都没有……
哪怕是做惯了脏活累活的冯海峰都是这样,就更别提其他官员了。
知道了他们的底线,萧文明的胆气更旺了,原本这就是此消彼长的事情——有道是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就是这个道理。
这也就给了萧文明从容采取下一步行动的底气。
“冯大人既然不想开箱查验,那也无妨,到皇上面前去看也是一样的。”萧文明说道。
“对、对、对,到皇上面前看也是一样的,就到皇上面前去看。”冯海峰好像复读机一样机械着重复着萧文明的话,“那么我们就赶紧进宫去吧,圣上还等着呢!”
说着,冯海峰便赶紧命令其手下带着的那些个皇城司的兄弟,七手八脚抬起那六大口箱子,便向玄武门的方向走去。
大约是这几个兄弟都是,富贵子弟家出身,没干过粗活,抬箱子的时候一不小心脚下一个拌蒜,便跌了个趔趄,箱子的一角重重地磕在地板上,被磕去了老大的一块漆皮。
原本这口箱子里装着的都是一些书册,书册这种东西还是很耐撞的,既不是金珠玉器,也不是玻璃器皿,磕一下也就磕一下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然而就是这么小一个动作,却惹来了冯海峰的一顿责骂:“怎么办事的?搬东西都不会了?摔坏了东西,看我怎么罚你!罚你回家抱孩子去,明天不用到衙门点卯来了!”
这就是要把他开除出皇城司了。
戎羌刚刚闹过,京城里头百业凋敝,找个铁饭碗可不容易,冯海峰这话一下子就把那位兄弟吓了一跳,赶紧打起十二分的小心,重新把箱子抬了起来。
进了玄武门,那就不只有皇城司的人马了,御林军也过来凑热闹,出了二三十个人,也一同过来护送这几口大箱子。
就这排场,朝廷里一二品的官员恐怕都享受不了这样的待遇。
京城里的百姓虽然也是见过世面的,但是这样大的场面,他们倒的确没见过几次,纷纷探头探脑地出来看热闹。
为了保护这八口大箱子的安全,冯海峰就连皇城司自家人都敢骂,更何况是这些老百姓了,板着脸就喊:“皇城司办差,都把脑袋给我缩回去,没什么热闹好看!不听话的,自己到皇城司衙门报道!”
说起来皇城司衙门关押和处罚的都是朝廷里数得上的大官,要是升斗小民也能到衙门里走一遭,也算是人生巅峰了,可这样的巅峰确实人人都不想上的,被冯海峰这么一吓唬,那些本打算出来看热闹的百姓,全都缩了回去,就怕惹出什么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