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王易也没想到,袁绍居然以这种戏剧一般的方式,死在了官渡。
要说袁绍的势力其实真得挺大的,就算是官渡惨败,邺城南皮等地被占领,可是什么叫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他只要通过并州方面撤回去--这一路虽然有些艰难,然而只要快马通知并州方面的高干和牵招,让他们带着粮食来接应一下,把这数十万大军撤回去,一切就还有得打。
虽然王易已经占据了邺城所在的魏郡、清河和渤海这三个大郡,然而只要能够撤到并州,就还能够立足于常山、中山、河间、巨鹿、安平这些郡的支持,继续和刘备周旋。
而到了那个时候,曹操也许会捐弃前嫌和袁绍联起手来,然后去进攻刘备已经占据的那些地方。
当然王易是不怕对方这样的举动的,毕竟他没有把握就不会来进攻了。
可是那样一来,确实会让北方的征讨,变得旷日持久起来。
毕竟袁绍在河北各州经营了这么长的时间。
可是袁绍却在乱军之中死了!
这可是王易都没有想到的。
所以在坐镇邺城的情况下,王易看到远方大军的烟尘的时候,还以为是袁绍带兵打回来了呢。
结果对面都没有安营扎寨,直接就派了个信使过来,说明了自己的身份。
和曹操一样,王易也是大喜。
这同样是天上一个馅饼砸到了自己的脑袋上啊。
袁绍死了,他的几个儿子,绝对没有他老爹那样镇得住场子。
更何况现在袁绍钟爱的袁尚,就在他手里。
袁谭在北海虽然还在支持,可是也算是岌岌可危了,面对赵云关羽的前后夹击,他能支持这么几天,已经算是他的本事了。
剩下一个袁熙虽然远在幽州,可是他一直不被袁绍所喜,自己身体不好,还有些懦弱,在军中也没什么威望,起不了什么效果的。
这样一来,要平定冀州,就简单得多了。
一直以来,袁绍都用他的手腕强力控制着他治下的三个半州,在他的控制之下,没有人能够彻底的掌握权力,只有他才能够掌握全部的权力。
而现在他突然这么一死,连个遗言都没有,那冀州幽州并州,就真叫一个四分五裂。
地面上的大族各怀异心,各地的驻军没有统一的指挥。
不说传檄而定,至少要挨个拿下来,就简单得多了。
甚至王易可以和袁氏的故吏还有当地的大族们,进行会谈,让他们知道自己能得到什么,要交出什么。
虽然自古以来,光是依靠谈判组合起来的势力,往往很快就会分崩离析。
可是王易之前已经展现了自己的武力,双管齐下的去对付那些地面上的大族和袁氏的故吏,那么就能够更好地将冀州纳入自己的统治。
冀州稳定下来,幽州要拿下,就简单了。
也许只有并州麻烦一些,可是哪怕只是比较好的吞下整个冀州,刘备的势力,也会再次膨胀起来。
这可是休养生息了五年,还没有进行拉锯战的冀州啊!
这几年休养生息之后,因为冀州本身没有遭受太大的破坏,冀州虽然是张角老家所在的地方,可是他们很快地就流窜到别的地方去了,董卓之乱之后,冀州也没有太多的诸侯混战,比如袁绍拿下韩馥,基本上是兵不血刃,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冀州的元气,后来和公孙瓒的战争,也几乎是在幽州本土进行的,对冀州的生产并没有造成太大的破坏。
所以他们的人口结构很合理,所以每年冀州都会出现新的成年的人口……
在袁绍出兵之前,光是冀州的人口,就不下七百万。
就别说当地的豪门大族还隐匿了不少人口了。
所以当时袁绍自信地认为,只要他有需要,他就可以召集百万之中。
实际上发动官渡之战的时候,袁绍的麾下,就差不多有正儿巴经的百万大军了。
毕竟光是用来打曹操和防备刘备的就有六十五万,冀州和幽州还分别有十来万大军。
现在,这样的冀州,就可能会成了王易的囊中之物。
所以他从张燕使者嘴里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他就马上开始核实了。
张燕也清楚,这么大的事情,当然不是自己派个使者去说,对方就会相信的,所以不管王易来人问什么,他都详细地回答。
“张燕将军,你能够不跟着张郃去投奔曹操那个乱臣贼子,我很欣慰,证明张燕将军你虽然从贼了,可是依旧是心向汉室的!不要因为自己曾经从贼过而有什么顾虑,我军的大将徐晃,就曾经在杨奉手下当过白波贼,就算是杨奉本人,现在不也在我军的地盘上当一个富家翁吗?我军是不会对来投降的功臣下什么手的。可能有一事你还不知道,之前天子已经派遣国舅董承传来的禅位诏书,因为国势危急,天子又在曹操的控制之下,所以我父只能勉为其难地接受了禅位,现在已经是大汉天子了!你能弃暗投明,是再明智不过的事情了啊!只不过我们的规矩,你也懂,投入我们麾下之后,你将会失去对军队的控制,可是以你的功劳,我们是不会有任何疏漏的,而且邺城附近的黑山军妇孺,也不会受到任何的打扰。”
接到王易的这封信之后,张燕就知道,自己必须做出选择了。
实际上回来的路上,张燕就想过这个问题。
说实话这么多年,张燕是尝到了掌军的甜头,他本来只是黄巾中一个不起眼的中层将领,奉另外一支黄巾军首领张牛角为大头领,后来在作战之中张牛角中箭而死,张燕这才被其他人推选为首领。
和其他黄巾军先后被剿灭不同的是,他却一开始就以黑山为基地,在广阔的大山之中隐藏自己,四处出击劫掠来壮大自己,各地的匪徒都纷纷来投,巅峰时期发展到上百万人,朝廷无力围剿,张燕甚至派人去洛阳见灵帝,讨得了平南中郎将的官职,也算是正儿巴经的大汉重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