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陈完成了他的任务,将史可法交给了东南亚大学的工作人员,巧了,他也姓陈,另一个老陈。
史可法出人意料地就读东南亚大学的农牧渔业专业。
东南亚大学的专业甚多,对于象史可法这样来历的人可以就读文史社科专业和政治系专业,在东南亚大学,文史社科专业排名第一,是领袖钦定的,非常吃香!而政治系专业的方向是文官,如果就读,很有可能保留做官的可能,以史可法的起点,得领袖青睐,将来大有起复的可能。
可是他却选择了农牧渔业专业,让老陈大吃一惊,问多他一次没填错吧!
没错,就是农牧渔业专业!
他所在的这个班,其实是为期三个月的“提高班”,并不是完整学历班。
这个班设立的意思是给东南府里管到这方面的文官提高管理水平用,参与者都是官员,其高屋建瓴,指明如何发展农牧渔业专业,发展农村经济。
每天的学习是非常紧张,除了理论知识之外,还要外出参观、写课题,而且东南府的学校从来都是究实操,史可法进行了一项有意义的研究,那就是种西瓜!
由于没有从事过西瓜的种植,对一切都是陌生的。从整土、育苗、移栽……一切的一切都是现学现做。史可法建立了自己的一茬瓜地,跟着教师学一点做一点。
从早上六点到晚上七点,除了吃饭睡觉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实践、摸索中。最严重的“减肥”是十天暴瘦三斤。其中的艰辛不足为外人道。虽然很辛苦,虽然很累,但也过得很充实,他觉得是一项事业。
史可法并不清楚,他的表现上达天听!
大学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把他的表现上报给总理陈衷纪,这可是领袖用快船送来的角儿,所以陈衷纪很关心史可法,当听闻史可法埋首种瓜,陈衷纪欣慰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足见吾道不孤也!”
学习了个把月后,他的妻儿坐海船亦到达了旭日城,同行的还有其余东林党遭流放人员,他的周围变得热闹起来。
老陈宣布了对史可法的待遇,等同于东南府文官系统的办事员,拿的是二十级文官工资。
东南府文官分等级,最高是一级,乃总理那一级别,最低的是办事员二十五级。
这笔钱不多,对于他一个大家庭过得紧巴巴的。
不过他领略到东南府的福利系统的好处,他家有一个适龄儿童,是他小妾所生,可以进校读书。
学费:免费!
在学校的早餐和午餐:免费!
史可法去过小儿子就读的旭日城国民第四小学参加家长会,那里环境非常好,孩子们在宽敞的大课室里上课,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倒没有见过传说中的小学生背火枪情况,见到的是小学生背着比他们人还要大的书包。
见到小学生们吃的早餐和午餐,单看早餐就不错的。
周一:豆浆,煮蛋一枚,煎饼,加上时令水果;
周二:小米粥、煎蛋一个、咸肉、蔬菜拼盘,水果,主食可选择馒头或包子。
周三:烤面包片或面包块、煮蛋一枚、薯片、煎豆腐块、时令蔬菜,加水果一个。
周四:生煎包子、煎蛋一个、粉肉香肠,时令水果。
周五:主食猪杂汤粉,煮蛋一枚、时令蔬菜,时令水果。
可以说,早餐做到了营养均衡,保证了孩子的生长需要,同时天天不重样,确保口味。
听保健老师喋喋不休地道:“鸡蛋是每天必吃的,我们领袖夫人非常关心下一代,要求给孩子们吃鸡蛋必须是一个整蛋……”
看着课室讲台上颜常武的大幅戎装像俯视着台下,史可法微微一笑!
在这个家长会上,史可法遇到一个人,让他觉得甚有意思,那就是他初临贵境时的那个挑夫!
史可法的记忆力很好,认出那个挑夫,他着体面的衣服,旁边坐着的正是他的孩子,也在这所学校就读!
挑夫,应该是这个社会的最低层的阶级,但他的孩子也能够在此读书,接受一样的教育。
东南府所有正式子民的孩子一律免费、就近入学。
有教无类,这是千百年来从来没有哪一个王朝可以实行的,但在这里做到了。
史可法坐在座位上,觉得自己如在梦幻中。
他知道前明时期,颜常武那时是东南侯,文官们讥笑他是沐猴而冠,笑他组织的是草台班子。
瞧瞧,这位海贼头做出了什么样的事情来!
他有大恩惠予民众,也不拢民,民间将他视为神灵般来敬仰!
拿史可法的大儿媳来说吧,来东南亚之前才生育完,身体很差,结果她得到东南府的妇婴幼儿保健项目的支持,这个项目是为低收入的孕妇、哺乳期中和产后的妇女以及5岁以下有营养不良之虞的婴幼儿提供补充食品,卫生保健,营养教育和哺育母乳的推广与支持。
可以免费看医生,她与她的孩子都有免费牛奶、奶酪、糖、油、鸡蛋、花生酱、糖果及米、干肉的补给,东南亚的水果多,还有一袋袋的水果!
东西很多,有些时候吃不完,家里人帮着吃!
官府鼓励大家生孩子,豪气地说生多少,那就补助多少费用!
于是旭日城里到处到处听到孩子们叫喊声,是为孩子城。
史可法醒悟过来:“东南府对农业生产极为重视,粮食产量大,那就解决了许多问题!”
“颜常武构建了一个环境,当这个环境形成之后,得到好处的民众再也不会反他,甚至害怕这个环境消失而维护他的统治!”
“颜常武其实很聪明,他只抓妇女和孩子,这两类人能够吃得了多少!而成年男人则没有福利,必须劳动才能够生活,还得感谢颜常武,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理想国度,单是入学和妇婴幼儿保健,他就胜过了历代王朝,哪一个皇帝都比不上他!”
“不过,这一套要在大明实施倒不是件容易的事,那需要很多钱和足够的粮食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