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芬芳休息,她的日程安排就是要好好逛几天商场,去购买几身换季服饰。
眼看秋季就要来临,芬芳觉得她的秋装应该“换朝”了。现有的几套是去年才买的,虽还很新,她似乎不想穿了。
没错,穿着上的芬芳总是紧贴时代脉搏,跟着时尚潮流在走。
什么直管,喇叭裤,萝卜裤,宽领黑衬衫,牛仔外套,牛仔裤,复古墨镜,贝雷帽,黑白条纹衣服,长筒条纹袜,皮毛大衣,超高高跟鞋,碎花、波点V领裙,彩色勾丝小香风,复古红格子裤,彩色条纹卫衣,赛车服,高腰阔腿裤……
嗬荷,随便一点,叠起就是一大摞。
芬芳的衣橱,堪称一部浓缩的年代服装史,清晰地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时尚进程。
这个时代,好像时尚的变幻,也格外的频繁。
反正,市场流行什么,她就要穿什么,并且要率先穿上,似乎她就是流行色。
芬芳的穿着流行元素,来源广泛。
她主要从服装流行色发布,港台演员,时装画报,电影电视,以及大街上行走的先锋人群中去捜索。
只要捕捉到相关信息,她便要干方百计让自己去体验一翻。
这是她这些年形成的习惯,年年均如此。也可能是兜里钞票多了的缘故吧。
春夏秋冬的四季服饰,只要一出新款,她必定要在时尚发布会后,将最先登场的新装购回几套来,挂上自己的衣橱,装点自己的美姿。
所以,她的衣橱里,总会挤压着好几年流行的服饰,有的穿过一次就不穿了,还有一次也没有穿过的。
今年秋季服装会早已发布,一些新的流行秋装款已经出来了,它们在商场的显眼处,极外的夺目。
今天,芬芳就是要去到市场巡游,s市最大最有名气的百货商场有七、八家呢。
她准备用几天时间把它们逛个遍,看看今年的秋装新款。看好了,就果断下手。
爱美是每个人的天性,女士尤甚。为了美,女士们总会想方设法。
平民者,扎一根新头绳,买一支新发夹,让衣服合体点,洗得干净点,这些只需用心而不需很多的钱。
有钱人呢,更多想到的可能是面料的高档,式样的新奇,时尚与流行……等等。这些,是要与金钱挂钩的。
芬芳呢,这些年在服饰上的一掷千金,不就是有钱了吗?
是的。
当然,有钱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其实,芬芳是在“释放”。
当一个人为生活所迫,挣得的钞票,肯定是用于生活,主要是吃,这是生存的需要。
而当一个人生活无忧时,他所得的钞票,恐怕就不是首先想到吃了,他一定会考虑如何更好的去消费。
芬芳囊中钱多了,她觉得没有更多去使用的地方,于是才有了如此这般的用钱如水。
这样做了,似乎她的心才于此处有所释然与安放。
……
几天城里来回的跑,芬芳也觉得怪累人的,
明天又该上班,她洗了澡就早早的睡了。她入睡很快,第一觉似乎深睡了好几个小时。
下半夜三点半醒来,芬芳觉得好轻松的。待第二觉入睡,她似乎睡得很浅,她在梦乡中畅游了起来。
……
夕阳下,叮咚流淌的小溪流畔那块茵茵翠绿的草坪上,大大蒙着脑袋扮演“猫”,芬芳,桃子左右躲闪扮作“鼠”,一家子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
扑哧一声,芬芳笑了。大大使劲地抱住了她……
她气促之极,用力挣扎着。
……
她突然从梦中惊醒,冒了一身冷汗。
好一阵,芬芳还没有缓和过神来。
梦中一家子的游戏,似乎在脑中迴旋,还是那么清晰可见。
类似的梦,芬芳曾做过多次。
想当年,她睡梦中总是常常一家子一起游玩。
每次都是兴奋而起,兴奋而落。
每次玩耍都是那么尽兴,而落幕时,一家人都会相拥起来,开怀地笑。
大家似乎笑个不停,笑着笑着直到醒了。
所以,每次做此梦后,几乎都是笑醒了方罢。
而这次却不是笑醒,而是惊吓醒的。芬芳觉得有些怪怪的。
……
芬芳早早的就起了床,吃罢早饭,便到银行取出五万元,又去邮局寄给鲁大大。
芬芳在汇款单附上简短留言:望儿好好念书。
……
小桃子已进入初三,学习十分紧张。
鲁大大上班很忙,三餐饭常常是早一顿晚一顿,更无时无力管理孩子的学习。
几乎每次开家长会都听到桃子成绩滑坡的消息。
回到家里,鲁大大想不出更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只有唯一的两招:训斥孩子一顿,之后便是拳头伺候。
在校被老师批评,在家挨爹爹打骂,桃子年幼的心灵也不堪负重哦。
终于,小桃子跑了。
她与班上几名差生一道偷偷乘坐火车去了三百公里外的D城。
鲁大大急了,四处寻找,却音信杳无。
女儿的失踪给鲁大大又添烦忧,思想再压上沉重的包袱。
他无心上班,索性睡了几天,觉得头晕眼花的。
他时而后悔不该打女儿,时而对女儿出走的后果作种种猜测,时而想到自己的后半生怎么办?
此刻,那渐渐淡去的芬芳的身影好像又在撩他的心。
继而生起一种说不清道不白的情绪,是爱,是恨,还是怨?
满肚子的惆怅与苦涩交织一起,他仿佛脑袋要爆炸似的。
这时,翠翠来了,说是芬芳邮来了钱。
大大接过汇款单看着,上面写的什么他一点也看不清,那字如玛雅符号般一团一团跳动。
大大揉揉眼睛,稍稍镇静。
蓦然,便疯狂地笑起来,随之将汇款单撕成碎片,撒向天空。
“哈,哈,哈,哈……”
“我有钱了———”
”下雪了———”
大大的心崩溃了。
像碎成片儿的汇款单那样,也粉碎成一片儿一片儿的了。
【作者题外话】:生活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可以从中收获启迪。———关东一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