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一大早,一轮红日照在李家庄小营空地上。
休假回来的老队员们扶着兵器整齐肃立,李昭顶盔贯甲,挎着腰刀,整个人看起来甚是威武,身后丁六扶着大旗。
最新一批进来的队员们也学着前边的人站成一排排的,不敢喧哗,只是个个畏畏缩缩,看着好像伪军。
李昭转回了盯着的目光,心里道:“没事,等狠狠操练你们几遍,就跟前边的一样了。”
“下面宣布翼卫都新架构,”李昭清清嗓子,拿出几张纸,亲自宣布。
“翼卫都最高长官为节级(注1),下分四队。”
“第一队为风字队,打青旗,以青色袖章为标识,武器使用弓弩,十将(注2)由丁六担任。”
丁六一听,立刻立正,把大旗交给韩立,跑到李昭跟前,再次立正行礼,接过了队旗——一面青色小旗,上书风字。
“第二队为林字队,打绿旗,以绿色袖章为标识,,武器使用长矛,十将由李明远担任。”
李明远重复丁六动作……
“第三队为火字队……骑兵队……十将李丁。”
“第四队为山字队……刀牌手……十将张铁柱。”
“嚯”,下边人群忍不住低低轰动一下,张铁柱是流民出身,也是第一个李家庄之外的成员担任十将。
李明远看了张铁柱一眼,没说什么,转回了目光。
“下面宣布各队火长……”
官面上节级虽然是李太公,但是私下里默认是李昭;节级再下为四个十将、一个十将下面四个火长,一个火长管五个人。
目前只有一队二队满编,刀牌队只有半队人手,骑兵没人没马没训练,暂时只有空编制,等以后招到了会的人再说。
翼卫都一共九十六人,除了风林火山四队,还有亲兵队,由李丁兼任;情报队,由韩立担任十将。
韩立为人机智警觉,上次剿灭黑虎寨来首先发现了探子,而且后续回传递消息,立下大功,很适合担任这个位置。
这次宣布读了很长时间,林林总总,总算是今古结合,搭建起了初步的架子。
以后翼卫都就将驻扎在黑虎山山下,那里有一处废弃道观,修缮后改成营房。
之所以驻扎在那边,是因为翼卫都的“势力范围”,或者说划给他的地盘包括黑虎山和附近的几个村子。
而且李昭跟李太公商量之后,打算把流民家属迁到黑虎山去,一方面可以掩人耳目,打造一个后勤基地。
另一方面,多了一个避险去处,若有战乱,李家庄村民们也可以躲到黑虎山去。
……
部队拔营之后,紧接着就是春耕,今年春雨足够,黑虎寨也被剿灭,要不是春耕后过了一次兵,简直就是太平年景。
春耕后,刘镇将召集麾下众人开会,李昭随着李太公也去了。
刘镇将麾下直属有三个都,收编的算上李昭也有三个都;厅堂里坐满了人,主官有七八个。’
李昭他们来了被安排在最后就坐,其他人交头接耳,没人理他,只有孔目官点头致意。
“每年春耕之后到秋收时候,契丹就出来打草谷了,也不知道那帮贼养的咋就那么穷!今年各人都看好了各人的防区,谁要是被契丹抢的多了,劳资第一个饶不了他。”刘镇将依旧大腹便便,穿着戎服,没披盔甲。
“去年河北秋收雨水大,好多庄稼都淹了,今年一开春,流民更多了,契丹那边更穷,怕是要比去年来的更多了。”孔目官愁容满脸,再也没了做生意时候的和气。
“好好的一块地盘给他们搞的乌烟瘴气,年年来抢,年年抢不够……”麾下众人也纷纷开口,吐槽契丹。
“怕他个鸟!来一个某就宰一个,老子正愁军功不够呢!”说话之人是个青年将领,皮肤黝黑,三十余岁,满脸胡须,身材高大,一看就是很能打的那种。
刘镇将听到后,哈哈大笑:“有彦超老弟来回防御,再多的契丹兵来了也不怕,今晚不要走,好好地喝几杯,见识下手下儿郎们的酒量。”
那将也是开心:“几杯哪里够,要喝就论坛喝,不知道刘镇的酒够不够俺喝的?”
“管够,管够!”
散会后,孔目官邀请二人到公事房小坐。
如今,李昭是孔目官这里的大客户了,翼卫都训练量大,时不时就得来这里“进货”。
孔目官把库存那些兵甲铠杖都快卖出一小半了,见到李昭就笑开了花,越看他越顺眼,双方关系也拉进了不少。
进了房间,双方分坐,寒暄几句,李昭想着刚才的事,开口问道:“刚才说话那人颇为勇猛,不知是谁?”
“你说那人啊,”孔目官坐的颇为随意:“那是彰武镇的一个二愣子,姓史,名彦超;听说是云州那边的人,不知怎么流落到此,入了彰武镇,打起仗来不怕死,现在已经升到了捉生将。”
“咱们恒州,地处前线,每年这个时候都要防备契丹出来打草谷,哦,就是抢粮食,史彦超麾下都是骑兵,刘镇对他仰仗不少。”
捉生将,类似夜不收,捕俘队之类的特种兵,特点是全部骑兵,来去如风,经常深入敌后进行埋伏、诱捕对方游骑,重要官员等。
李昭明白,永昌县有二镇,彰武镇和永昌镇;彰武镇兵马厉害,永昌镇靠近后方更富裕一些,相对武力值就不那么够看了。
刘镇将应该是害怕万一契丹打草谷到了这边抢的太狠,不好对上面交待,所以对这只机动骑兵的首领卖好,希望到时候可以阻拦契丹兵。
虽然道理是这个道理,可是李昭还是有点吃味。
明明我才是你手下最能打的,你居然还要拉拢别人,渣男!
“二郎,二郎?”孔目官的喊声把他拉了回来。
“啊!哈哈,何事啊?”
“最近还缺什么东西不,镇里又补了一些开封将作院的……”
--------------------------------
注1:节级为五代时候乡兵百人长官的称呼,步兵称为都头,骑兵称军使。
注2:十将,排长一类的官职,下辖四火长,共计二十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