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吏治,谁都沉默了。
大宇的吏治差是事实,有些地方甚至到了烂的地步,很难做到上行下效,朝廷下达的命令多是推诿应付,睁大眼睛挑漏洞钻空子谋私利。cascoo21格格党
这种情况下若是革新,恐怕又会走秦翰的老路子。
孟青云不担心改革惹人,他是担心半途夭折,所以在这时候更要冷静,慢慢创建改革成功的条件。
“革新最重要是吏治,吏治不清,官吏执行不力,再好的革新也会变成害民、扰民。”
孟青云要说服这几个革新派不能操之过急,却不能直说,若只有盛腾,他就直说了,但秦翰和晏瀚博是他两位师傅,并且有主持革新失败的前例,说得太直接,会勾起他们的伤心和憎恶。
两位师傅一怒,把他的“云”字取了,可就成孟青了。
必须旁敲侧击,举恰当的例子让他们触类旁通。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高利贷困扰百姓,苦不堪言,朝廷针对此事做出决策,由朝廷出资,地方官府牵头贷款给贫困百姓,利息比高利贷低很多。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既缓和民间高利贷盘剥的现象,同时又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入,这是好政策吧?但吏治差就变成害民。”
“地方官为突出政绩,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很有可能随意提高利息,甚至加上名目繁多的勒索,这样一来,好政策变质,成为朝廷放高利贷,强制收取利息的苛政······你们说百姓是该感谢呢,还是埋怨?”
埋怨?
不骂娘才怪!
君臣触动很大,虽保持沉默,但心中已认可了孟青云的说法。
革新宜缓不宜急!
气氛有些沉闷,孟青云笑道:“不用如此沮丧,失败中总结教训,成功中吸取经验,我们有革新成功的例子,何不参照事例,决定革新的时机和力度呢?”
革新成功的例子?
三人一头雾水盯着孟青云。
咱们就是来谈革新的,还都没有谈妥,就有成功的例子······前朝的么?
“陛下忘了么?这可是你一手促成,
。堪称大宇史上最顺应民意的革新······”
孟青云不露声色拍龙屁道,“那时候陛下还是太子,你本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想法,亲自下村,实地调查民情,得出重要结论,受灾百姓并不愿意被编入厢军,是被官府逼迫才不得不入伍······”
这事是盛腾的创举,回来后他舌战群官,建议朝廷取消有灾就拉青壮入伍的办法,采取以工代赈,帮助灾民重建家园,这种办法一直延续到现在。
“兵冗本来是压在大宇脊背上的大石头,现在呢?压力大减,这不是革新成功的事例是什么?”
孟青云微微笑道,“这个事例成功之处在于百姓知晓政策,也知晓政策带给他们什么样的益处,所以没有抵触情绪,实行起来才容易。”
“官员是有反对声音,但按这个办法一次次赈灾,都取得很好的成效,反对声音便消失······这次革新从开始到现在已有三年,没有大刀阔斧,只是在潜移默化中推行,不也革新的很彻底么?”
嗯······是这个道理。
君臣三人均点头,表示认同孟青云说的话,接着秦翰问道:“青云,你觉得接下来我们怎么做合适?”
“上述事例中,百姓知晓政策极为重要,我觉得应该宣传国家大政方针,让百姓知道朝廷的亲民政策,革新才会迈开成功的步伐,咱们第一步应该做好宣传。”
宣传?
以往也做啊!
革新政策下派到地方,官府都做了宣传。
对了,孟青云的意思是宣传力度不大,宣传不到位,以后得加大力度了。
可吏治上不去,好多官吏会懈怠工作······也是个难点。
秦翰把这个疑问提出,孟青云笑道:“不需要麻烦这些官老爷,我们出版报纸宣传,打胜舆论战,把朝廷心声通过报纸传递到千家万户······”
“报纸?”
“什么是报纸?”
疑问抛出,孟青云自然要解释。
“报纸是一种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刊物,其中以刊载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