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上京百姓一片欢呼雀跃,粮食来了,那就是希望来了啊!
南方过来的运粮军主动请命留在上京,协助上京渡过这次的雪灾,许佑汐对他们的勇气给予了嘉奖,派人给这些士兵安排了休整的地方和食物。
趁这个功夫,许佑汐来到在营帐,在帐里挂着地图上重新调整起救援人力安排,有了这些士兵的加入,禁卫军的压力被分担了不少。
南边运粮军前脚出任务,蜀地的军队跟着就抵达上京了,他们除了带粮食外,还带来了上京此时最为紧缺的东西:工业盐。
许佑汐本想留蜀军休息一晚后,再送他们离开,上京目前不缺人了,但也确实没有多余粮食养外面过来的军队了。
蜀军得知上京不缺人后,一队人硬是连口水都没喝,连夜就打算原路离开:“陛下,上京粮食储备本来就不多,您都发给受灾的百姓吧,能多救一个是一个,蜀军不给上京添麻烦。”
“……你们辛苦了。”
许佑汐这段时间碰到的事情,几次都让她眼眶发热。
这就好像从前读到的一句话,发光并不是太阳的权利,所有人都可以。
蜀军领队深深鞠躬:“陛下,莫大人还让属下给您带几句话。”
“说吧。”
“莫大人让陛下放心,雪灾需要工业盐融雪,蜀地便尽倾城之力完成这件事;我们是第一批的蜀军,但不会是最后一批来上京的蜀军,只要北方的百姓需要工业盐,蜀地每提炼出一些盐料,就安排一批蜀军向着上京出发。”
“还有就是,上京城收留不了的难民,我们蜀军可以带着他们回蜀地安置,只要有我们老百姓一口吃的,绝不对让他们饿着。”
莫侍柒确实称得上‘治世之才’的称呼,短短一年的时间,她就将因为藩王作祟导致人心涣散的蜀地百姓,又重新凝聚在了一起。
许佑汐亲自将蜀军队伍送出城:“回去麻烦告诉一声蜀地的百姓,朕替北边受灾的人感激他们;也愿诸位归去一程,无风无雪。”
蜀军时不时有人回头,冲着上京城墙招手,笑着告别,他们的长靴在雪地里留下了深深浅浅地痕迹,翻山越岭,可能只为那句‘我们来了’。
许佑汐将之前买的【天气符】全部用掉了,争取了短暂的停雪。也许下一秒,雪花还是会降落人间,可有些人就是值得这片刻的‘归去一程,无风无雪’。
……
此时的广州码头。
何江义神情凝重地摊开着刚买到的《乾报》,表情似乎在忧虑什么。
“将军还在担心上京的事?”副将坐在了何江义的旁边,询问道。
“是啊,死了不少人了。也不知道上京这场雪什么时候是个头。”何江义满是愁色。
“就现在这种情况,谁不记挂上京的情况?”副将叹气,“咱们的兵,现在天天问我,我们要不要再派人去上京进行救援。如果需要,他要第一个报名。”
“广州这里的兵不能再调了。”何江义抬起头,“大乾海域必须确保万无一失,否则出了事,我们都是千古的罪人了!”
“是啊。”副将跟着叹气,“不知道我们之前派去上京的兵都到哪里了,上京的气候和南方这里可不一样,他们别水土不服,闹拉肚子。”何江义合上报纸,苦笑:“希望他们他们一路平安,可以把那批物资顺利送到吧。”
何江义在争取到有士兵的同意下,把许佑汐之前给士兵们赶制的厚棉服全部打包捐给北方受灾的百姓。除此之外,还有广东潮商、百姓自发筹集的粮食、药材等等生活用品。
他们的这批物资将乘坐蒸汽船,最后会在靠近受灾地区的附近海域停靠,并将物资送到岸上,对受灾严重的地区及百姓进行发放。
海上具体是什么情况,谁也不好说,大家能做的只有安静地祈祷。
……
此时,平顺府作为全大乾第一个全员住上水泥房的地方,虽然也受到了雪灾的冲击,但是经过去年的蓬勃发展,这里的粮食储备极其丰富,当地有自己的纺织工厂,御寒地衣物更是绝对充足。
平顺府在保证当地民生的同时,还给他附近的城县送去了不少的粮食帮助,还有御寒的用品。
因为受到了雪灾的影响,《乾报》更新困难,为了让周围的百姓都能弄清楚目前的状态,不继续恐慌下去。
王知府承担了写文章的重任,他每写完一篇,就念给所有百姓听,平顺府老百姓也不是从前的目不识丁的,已经各个都识字了,听着知府写好的文章,百姓们都能主动提出一些实在意见了。
最后敲定的文章,把雪灾导致的情况详细描写出来了,也包括上京派出的禁卫军,是怎么一次次救下生命的。
每一场天灾,都是上天对大乾的考验,每渡过一次劫难,大乾的百姓都将迎来更好的生活。
平顺府拿自身举例,当年的水灾,冲坏了大片的房屋,冲毁了粮食,大家都以为这对平顺府来说会是一场毁灭性的打击。
可事实上呢?
平顺府有了整个大乾最多的水泥房,平顺府有了大乾第一个下水道,平顺府的百姓安居乐业,人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双手,衣食无忧!
打不倒我们的,终将使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相信雪灾过会,大乾越来越多的二层三层的水泥房会崛地而起,大路会越来越好,百姓生活会越来越好,上元节已经过去了,马上就是二月了。
春天都快到了,哪有雪一直下的道理。
平顺府王知府每天带着几位百姓,到处发着这些文章,给周边的百姓们树立一种信念,只要熬过这次的雪灾,你们的家园也会成为第二个、第三个繁华的平顺府。
渡过雪灾,马上就快要渡过雪灾了!
平顺府的文章感动了很多人,更是给很多人带去了希望,雪不可能下一年四季的,朝廷也不会放弃他们不管的。
朝廷的铲雪机越来越多,融雪的工业盐也越来越普及,人们清理积雪的速度越来越快,随着各地送来的支援物资先后抵达,大家心中都有了底。
终于,
在天佑三年,二月二十五的这天,
折磨了上京两个月之久的雪,终于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