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其他类型 >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 第131章 太学!

第131章 太学!(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总裁重生复仇从零开始 殷商大祭司 乾坤龙腾 被逼为妾?转身踹渣男,登后位! 骑砍系统:从开拓领主开始 六零,她在深山凶名远扬 红尘有约 被骂废物?全京城跪求我画符 我的大富翁游戏成真了?! 斗罗:我的加点成神路

第131章 太学!

时间过了三日,章惇给苏允讲了三天课,发现苏允在科举上的根基实在是太稀疏平常了,不能说是没有基础,而是根本就没有在这上面用功过。

章惇教了三天,然后跟苏允道:「你这种情况啊,其实该进私塾里跟刚过启蒙的孩童一起读,将根基打扎实了,然后再进太学深造,之后要参加科考之前,让我来给你拔高一下,才是最为合适的。」

苏允吃惊道:「跟小孩一起上学?」

章惇点头道:「不过这样是有点过分了,这样吧,你直接去太学吧,我寻人给你好好补补,以你的才智,慢慢地就跟上了。」

苏允舒了一口气,去太学倒是可以接受。

果然,第二天章惇回来,便告知苏允已经可以去太学进学了,太学就在旁边,也无须他人去送,章惇给了苏允的入学身份证明,让苏允自己去办。

苏允第二日拿着身份证明去太学,让门子询问了一番才让进入。

苏允天天在太学门口经过,只知道里面很大,但没想到那麽大。

他却是不知,太学的旧址原本在国子监之内,宋仁宗庆历年间,由于国家兴学,生员数目增多,国子监内已经「不足以容学者」,因此太学从国子监迁出,搬至御街东面的锡庆院,也就是这里了。

熙宁年间,太学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又将锡庆院旁边的朝集院西庑并为校舍,至此,「诸生斋舍丶官掌事者直庐略具,而太学栋宇始仅足用」。

而扩张之后就是苏允见到的样子了,当然,没有后世的大学那麽大,但比后世的一些高中还是要大些的。

苏允对里面不熟悉,只能边走边寻人问路,兜兜转转才找到了太学的学官办公室,进了里面说明了情况,有一个三十岁左右的中年人自称是学录的学官来帮苏允办入学手续。

当然,章惇基本上已经帮苏允安排妥当了,主要就是给苏允安排进班级。

学录查看了苏允的新制作的学籍,然后道:「苏公子,你对咱们太学的情况清楚麽?」

苏允摇摇头道:「在下从州县来,对太学里诸般事情并不清楚,能否请先生讲讲?」

学录点头道:「别的就先不讲太多,你以后总会了解,就跟你说说你应该知道的。

咱们太学分内舍丶外舍丶上舍三舍,你是初进太学,所以在外舍学习,一年以后考试合格,便可以进入内舍再学习两年,若是合格,便升入上舍学习。在上舍再学习深造两年,考试合格了便可以毕业了。」

苏允闻言吃惊道:「我要在这里学五年?」

学录笑道:「那倒不必,你若是自觉得可以,可以随时参加科举嘛,这里有许多太学生都是这样,未必一定要读完五年。

期间遇到科举开考,便去试一试,若是及第,自然不用再在这里就读了。

不过,在太学读书是有优待的,太学会于每年按成绩升舍,在上舍成绩优秀的,中等者直接参加殿试,下等者直接参加礼部试,而上等者是可以免试直接赐官的。

不过与正儿八经的科举及第,终归是有些不同的,这是所谓的同进士嘛。

你若是自觉地才学过人,自然是要参加科举为好,正规进士出身,在仕途上要比同进士出身还是要优越得多的。

不过你也知道,来这里读书的,基本上都是家里当官的,他们才学上或许有些不足,有个同进士出身,终究还是不错的。」

苏允点点头,基本上算是明白了,官宦子弟嘛,与那些从州县中一路拼杀上来的学霸相比还是差些,但只是来太学就学的官宦子弟竞争,难度还是要小很多的,这倒是一个出路。

嗯,他现在也是官宦子弟。

不过他可能在这里待个五年时间去搏一个同进士出身,他就算是愿意,章惇与赵顼也不乐意。

赵顼说了,他希望在下一届的科考中看到自己,若是去不了殿试,就直接给自己授官了。

就苏允来说,倒不是不可以,反正左右都是当官嘛,是进士出身还是荫官出身,对苏允来说都不是太大的问题,苏允又没有当宰执的志向。

不过再怎麽说都好,总得做出一个态度嘛。

宋朝科举分为州试丶礼部试以及殿试三级,州试算是入门资格试,他苏允考不进礼部试也就罢了,那可能是才学不行,但若是连州试都进不去,那就是态度问题了。

在这个时代,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他会有无数的办法来折腾你。

若是没有面圣这一遭,他再怎麽折腾都无所谓,但既然已经进入了赵顼的视野中,还不把他当回事的话,他想要悠游林下都不得。

所以,再怎麽着,先过个州试吧。

至于礼部试能不能过,那就再说吧,有些人虽然才学高,但就是考试不行,这也是很正常的,考不进去,赵顼也怪不得他。

学录笑道:「你明白了就好,好好学,争取考个进士,其他的就先不说了,你以后慢慢了解。

是了,你是要住太学还是走读?」还可以走读?

这个倒是没有听说过,但转念一想,这太学有很多是汴京的京朝官子弟,家就在这里,有走读也是正常。

而且就太学来说,地方看着大,其实宿舍来说估计还是有些捉襟见肘的,允许当地学生走读,可以腾出来房间给州县来的太学生住,也算是两全其美。

苏允道:「住太学的话,要出去麻烦吗?」

学录摇头笑道:「不麻烦不麻烦,咱们太学鼓励学生多接触外界,多与外面的学者交流,若是禁锢不出,岂不是妨碍交流。

还有你看,太学周边有许多的青楼,嘿嘿,他们主要的客人便是咱们太学的学生。

可以理解嘛,青楼是文人墨客聚集所在,是提高创作水平丶以文会友和作品传唱的地方。

当然哈,咱们太学肯定是不鼓励大家过于放纵自己的,还是要有节制嘛。」

一个大学老师跟学生说这个,还理所当然的样子,让苏允哭笑不得,不过世情便是如此,不能用后世的标准去衡量这个时代的世情。

学录见苏允神情,以为苏允刚从州县来,还不太了解京城的这些习惯,笑着给解释道:「咱们太学不限定年龄嘛,所以学生大多都成年了,有些更是三四十岁了,也不能当学童来管理。

而且都是文人,上青楼聚会什麽的,那都是题中应有之义,你年纪还小,而且刚来汴京不太了解,以后慢慢就了解了,这事儿还真不是什麽大事。」

苏允点点头道:「谢谢先生指点,学生毕竟是穷乡僻壤出来的,对这都城的确是不太了解。」

学录笑道:「无妨无妨,这些都是次要的,慢慢了解便是,首要的还是要学习成绩好。

不过,交游一样是很重要的事情,你也别蒙头学习,多跟同学一起交流学习,这才是就学太学的意义所在。

其实太学里许多学生家里条件不错,很多人的父亲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若只是为了科举,他们父亲大多是可以自己教的,但还是将孩子送过来太学。

就是因为在太学里,可以结识很多的同学,有了好交情,以后进了官场,也可以相互提携嘛。」

「多谢先生指点,得你这一番话,小子算是胜读十年书了。」

苏允十分诚恳感谢学录,这学录的确是热情,竟是给他讲了这麽多的东西,的确是有心了。

学录龇牙一笑道:「这有啥,其实我以前也是太学生,后来被委任到这边来当学录,其实也挺满意的,跟你们在一起,我常常感觉自己是年轻的。

我跟你说,以前人是没有这麽多,但我们那会儿玩得也开,恰好有个十分有钱的同学,嘿嘿,周边的青楼,没有一个是我们没有去过的。」

苏允拱手钦佩道:「原来先生竟是欢场常客,佩服佩服。」

学录笑得很是猥琐:「嘿嘿,就是为了交流学问嘛。」

苏允点头道:「理解理解。」

两人相视一笑,露出男人都懂的笑容。

两人顿时感觉关系近了许多,苏允问道:「还不知先生怎麽称呼呢?」

学录笑道:「什麽先生不先生的,我就是一个打杂的,服务服务你们这些学生,至于学问什麽的,也未必比你们高到哪里去,我叫李亮,你便叫我的字子明好了。」

苏允笑道:「这怎麽好,还是叫你先生为好。」

学录摆手道:「叫我子明即可,不用那麽客气,如你这般人才,说不定以后几年,再见到你的时候,我还得称你为上官呢。」

苏允闻言连道不敢。

说完这些玩笑话,李亮确认了苏允在这里住读,便给安排了宿舍,这太学宿舍亦是紧张,所以给分了一个四人间,不过里面暂时无人,都去上课去了。

李亮道:「你跟这三人都是一个斋的,上什麽课你跟他们一起去就是。」

苏允赶紧问道:「这个斋是什麽意思?」

李亮笑道:「咱们太学分外舍丶内舍丶上舍,共有二千四百人左右,又分八十斋,每斋三十人左右。

每斋有屋五间丶炉亭一间为全斋阅览和会议处,设斋长丶斋谕各一人,负责督促和检查学生的行艺。」

哦,明白了,斋便是班级之意,斋长大约是班主任,斋谕大约是辅助斋长管理本斋事务之人。

倒是有意思,三十个人,竟然能够分到五间屋子和炉亭一座作为教学场所,果然不愧是国家最高学府,这教学条件的确是很好啊。

(本章完)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崔向东楼晓雅 征服全球,从缅北开始 侯子高老师我保了 被卖大山惨死,八零真千金重生杀疯了 战火燃星宇 随机美食摆摊,顾客纷纷建群堵我 老婆大明星,我在家带娃玩军火! 异世求生,过五关 我为囤货狂[无限天灾] 冒牌王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