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两仪虚实剪与煮白石炼仙粮
剪影秘术,是一门摄气揽光的秘法,类似于画影摄形的幻术,不过却能将光影裁剪下来,炼成玄气丝再织成灵布。
这门剪影秘术限制极多,首先一条就是,只能剪炼制的玉镜中的影,别处的光影都剪除不动。
其次就是,玉镜要炼制成一对子母镜,小镜为子、大镜为母,这母镜须得高悬崖璧之上,子镜沉入水潭中。
最后就是,剪影采集的灵材,须得提前采炼,再投入小镜所在的水潭,如此由小镜照入大镜,再对着大镜施法剪影采集灵材。
说了也是神奇,投入潭水的灵材,竟然会随着大镜中的剪影,一点点消磨殆尽。
余书洋对这门剪影秘术,却是别有一番感悟,他参悟微尘棋谱,炼成的微尘劫争,就是炼虚化形跟炼形化虚。
自他将二十劫变化推演出来,借着洞渊玄天旗,已经两次施展了,一次是给一众狐子消散修为,一次是放天河弱水毒倒三千海葵水兵。
说实在的,洞渊玄天旗本身就是极厉害,无论是若木旗杆中的半个撑天道禁,还是旗面中五色雉鸡、黑水玄蛇,都是极厉害手段。
用五色雉鸡、黑水玄蛇施展炼虚化形、炼形化虚,跟真正的微尘劫争相差太远,不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也是十倍、百倍差别。
若非是有洞渊中汇聚的天河弱水,余书洋想用黑水玄蛇炼形化虚,就相当于拿纸做剑,也就模样看着唬人罢了。
余书洋现在就好比是: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来。
这剪影秘术的剪法,一瞬间让他联系到虚实变化,若是他将炼形化虚、炼虚化形当作一把剪刀,不正是裁剪虚实的两仪虚实剪。
想通了这一点,余书洋凭借剪影秘术,推演一门施展两仪虚实的剪法,就没有那么困难了。
特别是,他还有一门特别适合的神通——云分阴阳,这门云道神通是余书洋领悟出的,后来更是凭借这门神通,祭炼出了阴阳真形扇。
说起来,云分阴阳跟微尘劫争一样,都是极厉害的神通法术,偏偏就是施展不出真正的威力。
现下有剪影秘术做根基,融合云分阴阳神通,施展炼形化虚、炼形化虚,可谓是融会贯通。
余书洋借着玄武龟书推演,不用多久时间,毕竟云分阴阳、微尘劫争都是经常推演的,不需要再从头演算,只需要把剪影秘术融合就成。
很快,一门神通法术推演出来了,跟云游神通能祭炼云车一样,这门神通法术也能祭炼法器,正是余书洋早先设想的两仪虚实剪。
这把云剪炼制起来,可比云车可费劲多了,须得用五色神光、黑水玄光化作的云气,炼制剪刀上的刀片。
有洞渊玄天旗施法,五色神光、黑水玄光都不难获取,反倒是将两者化作云气,让余书洋着实头疼一回。
剪影秘术能将云霞化作玄气,却是不能将玄光倒过来,再化为云气,无论余书洋百般推演都不能。
好在阴陈子回来了,他跟阳符子连接好了地脉,就被李太平告知可能有龙女要拦路。
让他去给狐子们的海船护航,没想到牵机龙女直接找到湖心岛,算是是白跑了一趟。
“你小子就是个惹祸的头,那乌贼仙我不打杀他,你半路去捡这个便宜。
也不想一下,他怎么可能从我的手上逃脱,无非就是顾虑到背后牵扯到的两位龙子。”
阴陈子手持雷纹金杆,从半空中飘落,气哼哼的冲余书洋一通抱怨,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依着余书洋早先的提议,把东海道院搬到湖心岛,借着龙子跟狐之国的对战,慢慢消弭六大狐族的界限。
这法子就是借力打力,若是真把龙子引过来,成了对战双方的前沿阵地,那就得不偿失了。
余书洋忙着给阴陈子说好话,说来也是他心急了,只想着捞便宜,好祭炼乾坤长蛇袋了。
“阴师,这回是我莽撞了,只想着祭炼乾坤长蛇袋了,说起来也是个麻烦事。
那长蛇袋是用血肉炼器法,看着法禁圆满了,实际上,想要祭炼成法宝,还得投喂几个妖仙,把蛇袋给喂饱了才成。”余书洋解释道。
这血肉炼器堪比邪法,祭炼出的法器大都要喂养血肉,等法禁合一化作道禁,法宝就与活物类似了。
到时候,乾坤长蛇袋直接显化为长蛇,虚灵法宝的时候,就能发挥出真形法宝的威力。
余书洋笑着指了指半空中的推云雀,说道:“牵机龙女来过了,被我劝说下来,牵扯到睚眦龙子的道兵,也都商量好了。
剩下的麻烦,就是乌贼仙背后的椒图龙子了,到时候再想办法吧,话说回来了,两军对战哪有不死手下的道理。
况且,有阴师、阳师你们两个三品妖仙,还能怕他不成?”
阴陈子看了一眼推云雀,这才脸色缓和许多,说道:“倒不是怕睚眦、椒图他们。
只是咱们把学生都带过来,总要护住他们,等以后成长起来了,再跟龙宫水兵打斗,总得一点点适应。”
余书洋听了嘿嘿一笑,说道:“阴师你就别担心了,早在来之前,我就考虑过了。
为此,我准备了两门法术,一个是道德荷叶秘法,能汇聚教化之气炼成荷叶,专能护身不伤。
还有一门丁甲阵法,六个狐妖结成一组,一组雄狐、一组雌狐,能分开成阵、也能组合成大阵。
如此一来来,狐子们在岛上也有自保能力,最关键是,六个狐妖一组正好对应六大狐族。”
这丁甲秘术是从太岁神术拆分出来的,一半是辰岁之术,另外一半是神符施法。
阴陈子听了这些才算满意,笑呵呵的说道:“就你小子鬼点子最多,我刚才在西岸见着那猴仙了。
先让他把九间院建好,后边你就跟着我吧,这回要炼制长生不死药,你也跟着一块学学。
后边剥离猴仙体内的长生不老药,还得你想想办法,这事也只有你的微尘劫争能解决。”
尺家老祖的事,阳符子一见面就跟他讲清楚了,炼制不死药、剥离不死药的事,还是他跟阳符子商量出来的。
余书洋闻言点点,不过也有几分迟疑,说道:“阴师,咱们就这样帮他,不索取些好处?”
阴陈子听了哈哈一笑,面露得意的说道:“免费做好事,那当然是不可能的。我跟阳符子商量过了,给他炼一枚中等不死药,能帮他再延寿六千年。
这样,就能帮着把九间院祭炼成一件法宝,到时候,东海道院就像道盟一样,也有一件法宝道宫做支撑。”
说完这话,阴陈子是一脸的得意,虽说这个主意是阳符子出的,实惠却是他阴陈子占了。
以后东海道院发展越好,青丘狐族也跟着水涨船高,毕竟道院就在青丘群岛之中。
“这法子确实不错,以后还能让他教授木匠技艺,我跟李太平还商量呢。
只教狐子们道经,有些太过寡淡了,应该再传授一些仙门百艺,这样一来,即便没能入道学法,也不至于白白在这空耗十年。
或者,咱们也可以按照道宫的规矩,也设一个考功室,给学生们布置任务,以功劳兑换法术、灵材。”
余书洋由此联想到喜鱼福地的学院,那喜鱼学院是免费供应一切,唯一的条件就是十年内必须突破九品,不然,就会被送上选鱼大会。
免费供应十年,这法子只适合家族发展,毕竟族人、族产是一体的,修行有成,增强家族实力,修行不成,也能卖身换取利益。
学院就不成了,得慢慢积攒家底,毕竟,求学的狐子是归青丘狐族的,不是东海道院的私兵。
哪怕是以后扩大生源,不局限于青丘狐族,也是为了传播道法,为了打破世家的禁锢。
阴陈子笑着点点头,说道:“现在你是东海道院的山长,你想怎么规划都成,我也听你的安排。”
余书洋见此也不再说这事了,反过来询问将玄光炼成云气的法子,凭借他的直觉,阴陈子应该有办法,毕竟他懂的诸多炼丹法。
阴陈子听了慢慢思索片刻,缓了好大一回,方才说道:“有一门煮白石之法,可以将泥石、石卵炼成白石。
这法子就是一门粗浅的造化术,你可以此法做参悟,炼玄光为云气应该不难。”
说完,阴陈子直接把煮白石的秘法,一一传授给余书洋,依照此法,他又讲述服饵与仙粮。
这服饵修仙,就是一门靠吃来修炼的道法,算是炼金丹求仙的初期,可以看出来,完全就是一脉传承。
当时,服饵修仙不懂的炼制金丹,服食的饵统称为仙粮,认为五谷杂粮都有谷毒,凡人会死也是因为谷毒。
于是乎,慢慢就有代替五谷杂粮的“仙粮”,比如吃松子、桑实、黄精、茯苓一类的灵药派,又比如云母、金玉、泥石的仙药派。
后来,灵药派演变成了草木炼丹法,仙药派演变成了金石炼丹法,两派源远流长,在炼丹一道占据重要地位。
余书洋听完之后,对煮白石秘法有了清晰认知,这门术法本质上,就是用廉价的石卵代替玉饵。
当初服玉饵修炼,与现在的服食仙丹类似,远古时代之前,金石、玉石都蕴含天地神气,服食金、玉饵,就是服食天地神气。
奈何,远古时代万物皆有灵,山神、土地神比比皆是,想要开挖金石、玉石,必有神灵出面阻止。
于是乎,就有了炼石卵、泥石为白石的法术,所谓白石,并不仅仅是白色的石头,而且指无瑕白玉。
余书洋正好要炼制玉镜,也能借此参悟一下煮石秘法,他将五丁阴火蛇、九阳玄水龟从玄窍中放出来。
煮石,可以架起一口铁锅慢慢煮,就像煮粥一样,把石卵修成一锅白玉汤,也可以埋入土中,慢慢煅烧,最后烧炼成白色的玉石。
他要炼制太阴石为玉镜,就不需要这么麻烦,毕竟太阴石已经是灵玉了,不需要过多的祭炼。
余书洋拿出五芝瑶草剑,他运使土行变化,炼化地气为刀圭,将太阴石分作一大、一小二块。
在驱使五丁阴火蛇、九阳玄水龟,分别将太阴石吞下,以法相为锅煮白石。
这门秘术不涉及阴阳五行,就是煮泥石为白石,修炼到精深处,领悟到造化之法,就能炼六一神泥、五色石。
对于斡旋造化,余书洋一直参悟不透,上次阴陈子炼点金丹,让他参悟点金变化与斡旋造化。
偏偏他对五阴、阴阳,这种玄机变化领悟颇深,反倒是点石成金这种造化之法,久久不能入门。
或许,这跟他依赖的数算推演有关,阴阳变化、五行流转,都有规律可寻,可以推演出气机转变的道理。
斡旋造化,就毫无道理可讲,他能点石成金、能煮石成玉,并且金、玉都不是假的,不是法力变化的虚假之物。
余书洋一边用火蛇、水龟炼石,一边取出点金丹温养,这枚鸡蛋大小的金丹,会随着法力温养,慢慢变作一件点金之物。
就像阴陈子手上的雷火纹金杆,就是他这些年慢慢祭炼而成,能够不施展丁点法力,只凭借金杆就能施展点石成金。
上次阴陈子祭炼点金丹,最后为了展示造化之法,就用雷火纹金杆点炼丹铜炉,直接点铜炉为金炉。
火蛇、水龟体内两块太阴石,不等片刻就化作一团乳白色液体,随着一点点蒸煮,可见星星点点的月华,就像银色的闪光。
在余书洋亲眼见证之下,两块太阴石一点点化作白石,体积缩小了整整一半,太阴月华遍布其中,直把白色的太阴石炼成银白色。
见此情形,他忙着祭炼玉镜法禁,将两块太阴石炼成一对玉镜,准确一点来说,应该是一对银镜。
就见着,母镜长二丈、宽一丈,子镜长八尺、宽四尺,两镜通体都是银白色,仿佛是一块白银打磨的镜璧。
经过法相施展煮石秘法,不由的让他想到一句五味调和,这是灵厨修行的核心之一。
煮白石、点石成金,不涉及阴阳五行这类气机变化,而是与烹饪相似的——五味调和。
泥石、白石,石头、黄金,都可看做一种味道,例如,泥石是酸味、白石是甜味,将酸味调和成甜味,就是煮白石、就是点石成金。
参悟透这一点,余书洋就像是捅破窗户纸,一下子对造化有了清晰的认知,也想到如何炼玄光为云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