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崔公子的手段
规矩或者说制度建立的最大意义,就是当它离开了某个个体之后,依旧能独立运转。
现在,李云麾下这支「山贼军」,不应该说是缉盗队,制度已经初步建立起来,有周良还有张虎,李正在这里看着,离开了李云,它依旧能够将剿匪进行下去。
唯一的区别就是,少了李云这个能够破门先登的领头人,往后剿匪的难度可能会抬升不少,没办法像现在这麽轻松。
不过,对于李云来说,现在剿匪已经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了,反而是他势力滚大的助力,因此他需要去应付官面上的事情,防止这个壮大的过程,被外部势力打断。
收到了宣州城的召唤之后,李云并没有急着赶去宣州,毕竟他也不是什麽当官的,没有必要去拍上司的马屁。
在黑龙山又待了两天,彻底完成了改编,并且让那些小队长们亲眼看到离开的四个人下山之后,李云才动身离开了黑龙山,带着陈大等一众合法的衙差,往宣州城赶去。
因为人数不是很多,李云花钱雇了马车,驮着他们赶往宣州,约莫花了两天时间,就到了宣州城下。
到了宣州城之后,李云在客店里住了一晚上,洗了个热水澡,收拾了一下模样,到第二天上午,他才动身去往衙门,让人通报过后,没过多久,就顺利见到了崔刺史。
这是常人,绝不能有的待遇。
寻常人连见县衙的主簿恐怕都不容易,更不要说见到这种出身千年世家的刺史了。
不过崔刺史相比较上次,却是热情了不少,见到李云之后,竟从位置上站了起来,笑呵呵的指着椅子,开口道:「可是寻李都头好些天了,李都头再不来,本官便留不住招讨使了。」
李云这才知道,朝廷的招讨使已经到了宣州,他看向崔绍,抱拳道:「未知使君寻我,有什麽要事?」
「坐下说,坐下说。」
他招呼着李云落座,等李云坐下之后,他抿了口茶水,缓缓说道:「本官听说,这两个月李都头在石埭,剿匪很顺利啊。」
「是还不错。」
李云也喝茶,开口笑道:「两个月时间,我等缉盗队一共剿灭了石埭七个寨子,歼灭俘虏山贼有三百多人。」
崔刺史笑着说道:「那那些山贼呢?」
李云一怔,随即微微皱眉,没有再说话。
崔刺史放下茶盏,缓缓说道:「本官看石埭报上来的文书,说李都头收编投降的山贼,用来剿匪。」
「这可是违背朝廷规矩的。」
崔刺史淡淡的说道:「按照朝廷的规矩,李都头剿匪自然是好的,但是剿了匪,就要让这些山贼匪寇送入大牢,接受朝廷法度的制裁。」
「你这样不经审判,直接转手改编,是犯了大忌讳的。」
李云听的直皱眉头。
「那崔使君给我掉五百个州兵,我马上回去,把那些山贼给解散了,除了战死的之外,剩下的该进大牢进大牢。」
「要不然,这个匪也不要剿了,李某这就回青阳去,这个匪谁愿意去剿,谁去剿就是。」
这话自然是套话。
崔绍不可能有五百个州兵给李云,就算这位崔使君真的拿出了五百个人,到时候李云把那些山贼,统统报阵亡,州里也没有办法说什麽。
见李云这个反应,崔绍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觉得,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了。
崔老爷再一次抿了口茶水,然后笑着说道:「你不要心急,本官话还没有说完。」
他放下杯盏,淡淡的说道:「如今国朝危难,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你犯忌讳,聚拢贼兵的事情,本官可以替伱隐瞒遮掩。」
他顿了顿,又看向李云,继续说道:「这可不是什么小事,要是被朝廷知道了,那些多嘴的御史上书一本,可不是你李昭一句回青阳就能了事的事情。」
「说不定,朝廷要因此降大罪于你。」
听到这里,李云总算是听明白这厮想干什麽了!
连敲带打,握住把柄,想要把自己收下当狗!
李某人抬头看了看崔绍,神色不善。
这个事,对于那些遵纪守法的人来说,的确是个不小的把柄,一不小心就会全家获罪,但是对于他李云来说,却不是什麽把柄。
有朝一日,这个姓崔的要是真拿这个事来说事,将来朝廷降罪的文书一到,李某人第一个杀进宣州,将这出生刺史的人头,砍下来祭旗!
见李云面色不善的盯着自己,崔绍察觉这个草莽出身的年轻人已经生气了。
这会儿,李云对他来说还有大用,因此崔刺史脸上露出笑容,开口笑道:「放心放心,本官已经说过了,非常时候,当用非常手段,这个事情能隐瞒本官自然是为你隐瞒,就算朝廷派人下来过问,本官也会尽力替你遮掩。」
他神色泰然,一副大包大揽的样子。
不得不说,这位世家出身的贵公子,在局势判断,以及对地方的了解上,可以称得上是赛活猪,但是在驭人这方面,的确有两把刷子。
就他刚才这一番话术,如果是李云之外的武人,这会儿即便没有纳头便拜,至少也是心存感激了。
李云眯了眯眼睛,心中已经非常不快。
这个崔绍,既不给钱也不给粮,让自己去剿匪,现在却还要拿着他剿匪这件事,反过来要挟他!
这种手段,可以称得上是下作了。
将来宣州一乱!
李云不咸不淡的看了看崔绍,下了决心。
老子第一个杀的就是你!
崔绍没有察觉到李云的杀气,最多就是感觉到了李云的一些怒气,他笑着说道:「李都头不用恼火,朝廷那里规矩死板,但是至少在崔某这里,你是有功劳的。」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继续说道:「等今天下午稍晚一些,本官带你去见新到的招讨使范昭范大人。」
他看向李云,微笑道:「说起来,这位上使,跟你还是同名。」
李云看了看崔绍,开口道:「使君,这位上使找我,有什麽事情麽?」
「自然是询问宣州剿匪的情况,他从朝廷下来,负责宣州以及附近数州的招讨差事,你剿匪这个事,也在他的管辖之内。」
崔使君看向李云,微笑道:「现在,咱们核对一下这两个月石埭剿匪的情况,免得见到了范大人,你说错话。」
李云先是皱眉,没有听明白崔绍是什麽意思,很快,他就听到崔使君继续问道:「方才你说,这两个月在石埭,剿匪多少?」
「七个寨子,差不多三四百人。」
李云回答道。
「不对,不对。」
崔使君摇头道:「石埭山多林密,历来盗匪横行,这麽大一个县,怎麽会只有三四百个山贼?」
石埭才多少人,三四百山贼还少啊!
李云在心里吐槽了一句,不过他已经明白了这位崔公子的意思,犹豫了一下之后,开口道:「那…五六百人?」
崔绍依旧摇头:「该是多少就是多少,李都头不必谦虚,更不要藏着掖着。」
李某人在心里,翻了个大大的白眼。
他明白,眼前这个宣州刺史,大概率是准备向朝廷报功了。
毕竟,现在宣州剿匪的成绩,都是范昭来之前的事情,现在报上去,这功劳就是宣州地方的,与新来的招讨使没有关系。
再往后报功,就跟那位招讨使脱不开干系了。
为了在朝廷露脸,崔绍当然想要把功劳夸大一些。
「那…」
李云顿了顿,咬牙道:「石埭剿匪,差不多剿灭山贼一千馀人!」
「余多少?」
崔绍看着李云,笑着说道:「这可不是小事,李都头报数要精确一些,不然朝廷那里未必会信。」
李云想了想,随便编了一个数目。
「一千二百七十三人。」
「好。」
崔刺史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抚掌道。
「李都头记住这个数目,不要忘了,稍晚一些。」
他站了起来,背着手朝外走去。
「本官带你去见招讨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