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敢打警察的主意,好大的胆子!
于大章心里一暖。
被领导关心是什麽滋味儿?
他现在算是尝到了,而且这可不是什麽人都能享受的待遇。
同时他也有点奇怪,之前都说好的事,李队怎麽突然变卦了。
「李队,你是不是得到什麽消息了?」于大章一脸狐疑地问道。
这是他唯一能想到的可能性。
如果不是有新的情况出现,那为何已经过去了整整五天,李队到现在才想起要派人来保护自己。
这完全不符合常理啊。
「没有。」
面对于大章的疑问,李钧缓缓地摇了摇头。
他那张原本就不苟言笑的脸,此刻更是显得格外严肃,目光直直地盯着于大章说道:
「最近两天我眼皮跳的厉害,总感觉要出事。」
「想来想去也只有你的处境最危险了。」
「上次你和国安领导的通话我也听见了,距离一个星期的期限还有两天。」
「越是临近尾声,人越容易放松警惕,而这个时候恰恰却是最危险的。」
这怎麽还扯上封建迷信了……于大章不免觉得好笑。
再说了,你眼皮跳说明你自己要出事。
没听说过眼皮跳是预示别人要倒霉的。
「谢谢李队。」于大章点头表示感谢:
「正好我也觉得好像被人盯上了。」
他本来没想将这事说出来。
就像李钧说的那样,就剩最后两天了,确实有点放松警惕。
人都逃不过惯性思维。
刚得知有人要暗算自己时,于大章确实很紧张。
可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危险始终未发生,自然就感觉危机解除,人也就懈怠了。
要不是今天在市局门口察觉到了异常,他都快将李明钊的提醒忘得差不多了。
「真的?」李钧听闻他被人盯上,立刻紧张起来:
「在哪,看到人了吗?」
「在市局门口。」于大章实话实说道:
「没看到具体人,但就是感觉有人在暗中注视着我,而且是带着恶意的。」
李钧想了想,问道:
「有没有可能是你神经紧张,产生了错觉?」
他认为胖子是破案压力过大,再加上国安的警告,所以才会导致自己出现误判。
「应该不会,那种被盯着的感觉太强烈了。」于大章摇头否认道:
「而且我一向吃得香,睡得好,目前为止,还没有什麽事能让我神经紧张。」
这话倒是真的。
李钧想起这个胖子之前在山上,一人一枪就把村给屠了。
事后像个没事人一样,一点也看不出他杀过人。
这样的心理素质确实很难神经紧张。
「这麽看来……」李钧皱着眉说道:
「你确实是被人给盯上了。」
于大章赶紧点头:
「我的直觉应该不会错。」
做刑警这行的,都相信直觉。
李钧当然也不例外。
有个词叫:直觉思维。
很多人觉得奇怪,为什麽经验丰富的警察,能一眼认出逃犯?
其实就是潜意识中的模糊查询起作用了。
经常和嫌疑人打交道,不知不觉间,嫌疑人的表情和行为举止就留在了潜意识中。
当再次看到类似的嫌疑人,大脑会自动忽略思考的过程,瞬间得出结果。
直觉这个词,冷不丁听着很悬,其实一点都不悬。
每个人都有,只不过分强弱而已。
女人的直觉,天生就比男人要敏锐得多。
一旦女人预感到老公出轨,十有八九不会错,一抓一个准。
「我现在就安排。」
李钧对于大章的话深信不疑。
这个胖子接连破获大案,直觉肯定比常人要敏锐,应该不会出错。
五分钟后,两名警员来到支队长办公室。
这两人于大章都认识,其中一个还很熟。
正是之前和他一起调查过三甲医院案的刑警,马健。
见到两人进屋,于大章赶忙起身让座,同时和两人打了声招呼。
资历在这摆着呢,在他们面前,于大章始终是个新人。
「从现在起,你们两人一组。」李钧指着于大章命令道:
「暗中保护他,期限是三天,有情况随时向我报告。」
两人听到后,对视了一眼。
看得出来,他们对这个命令不太理解。
刑警队有这业务吗?
「大章,有人要找你麻烦?」马健很快反应过来,问道:
「知道对方是谁吗?」
一听到期限是三天,他就察觉到不对劲了。
于大章摇摇头:
「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已经被人盯上了。」
听到这话,马健的表情立刻变得凝重起来。
另一名警员也露出了愤怒的神情。
敢打警察的主意,好大的胆子!
「放心,有我们在,不会有事的。」马健安慰了一句。
多馀的他们也没问。
都知道于大章最近屡破大案,整个松海警界都因此被清理了一遍,得罪人也是在所难免。
次日。
市局那边传来消息。
经过一夜的监控排查和灵车司机指认,找到了两辆涉案车辆,并查到了与之对应的车辆信息。
宏口分局支队长办公室内。
「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于大章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他瞪着眼睛看着办公桌后的李钧:
「他们买尸体做什麽?」
按理说,医学院就算需要尸体进行医学研究,完全可以通过正常渠道获得。
没必要私下里找殡仪馆交易。
除非……
他们有别的用途。
「具体的还不知道。」李钧看样子也是刚得到消息,眉头紧锁着:
「市局已经将教研室的涉案人员全部带回去了,现在就等着审讯结果出来了。」
说着,他又忍不住叹口气。
案子牵扯到了正规医疗机构,这是谁都不想见到的结果。
就连于大章都认为,买尸的会是那种专门从事黑市交易的二手贩子。
「两辆车都是医学院的?」于大章追问道。
「是的。」李钧点头:
「两辆车分属于两家解剖教研室,这两家不在一个区,而且相隔距离有三十多公里。」
距离应该不是问题……于大章前世参加过几次大型会议,从中结识过其他省市的同事。
都是一个行业的,有太多机会可以互相认识。
很多关系就是靠利益建立起来的。
于大章估计从殡仪馆购买遗体的教研室不只这两家。
现在唯一想不通的是,他们购买遗体的用途到底是什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