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其他类型 >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 241.第241章 开科取士

241.第241章 开科取士(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于彼界重逢 少将她想吃回头草[GB] 婚后暗恋 你的白月光好像是替身 清冷遇疯批 傲娇的越前学弟 强娶的夫君是渡劫仙尊 宠妃 照彻山河 大院来了个漂亮妹妹[七零]

第241章 开科取士

历经请客吃饭、收下当狗的流程后,余下的事情就好办多了,按部就班即可。

第一步。

大事开小会,皇帝召公卿在宣室殿商议了数日,定下具体的增设、削减、官员任免调动。

然后,第二步。

于五日后,特意在未央宫前殿召开大朝会,正式宣布——九卿改制!

大农令,更名大司农,全权掌管朝廷财政;大行令,更名大鸿胪,全权负责列侯爵位封黜、对外交涉事宜。

郎中令,更名光禄勋,增设光禄丞一名,属臣若干。

太仆。

收地方驿站传、邮、驿,登记车马、渡船,一律归于中央太仆寺统管。

廷尉,增设廷尉左平、廷尉右平,属臣若干。

少府、太常、宗正,各做精简。

制度上做此更改,落到具体人事上,变动就更加明显,也显得更加剧烈。

首先。

九卿之首的太常卿、郸侯周仲居,因家风不正、品行不端,除爵,免官,罚城旦。

此处需要解释三个点。

一,城旦,一种刑罚,流放边关,筑城、服劳役,为期五年。

二,皇帝之所以会处罚如此严酷,说白了,就是周仲居太飘,外加一句:“太子说的不追究,但与朕何干?”

三,周仲居家风不正、品行不端罪名的来源,源于他曾经与自己儿子共争一名歌姬。

那位歌姬,名叫芳儿。

她死在一个漆黑的夜里,被溺死的……

当然。

芳儿、溺死、黑夜这些元素,旁人并不知晓,只有一位在章台街开茶坊的女子,默默记着这笔仇怨。

至于皇帝不知晓内情,仅凭一年前‘父子争姬’的流言便处置了周仲居,此举,或许正应了——

有用时,一切都不是问题,无用时,问题就是一切!

周仲居谢幕了。

接任太常卿的人,是阳平侯杜相。

同样狼狈离场、处境却稍微好一点的,还有洮阳侯刘狩燕,侄儿上交辞呈,皇帝大手一挥,允了。

接替宗正人选的,非刘氏子弟,而是按道侯,韩说!

九卿变动尚未结束。

前大农令孔仅致仕,迁大农丞、兼侍中桑弘羊,任大司农!

迁中大夫倪宽,任光禄丞,秩俸千石;迁尚书令张安世,任太学祭酒,秩俸比二千石。

其他九卿之下,乃至非公卿之列的属官变动,数量众多,不知凡几……

唯有几人值得说道说道。

比如,擢孔兴业,任冀州刺史。

孔兴业,孔仅之子,显而易见,孔仅致仕替桑弘羊腾出位置,皇帝是做了相应补偿的。

即便天子,也得讲讲人情不是?

除此之外。

前大将军舍人,任安,得卫青举荐,担任益州刺史;搜粟都尉王衡,得太子举荐,担任大农丞。

上林寺工蔡成,太子尚未举荐,皇帝便念其治水有功、善于营造,迁蔡成为将作丞……

毫无疑问。

官员高频调动的背后,牵动的是一场波及整个朝野的革新!

好在有之前‘请客吃饭’的流程,该宣泄的不满让大臣宣泄了,该解释、敲打、弥补的也都做了。

更换的朝臣很多,倒也没有引发太大的问题,待一切尘埃落定,百官们再放眼望去,似乎……

也不是很难接受?

散朝后,前殿外,高高的台阶之上,将作府一众属官围拢在一起,个个笑容自矜,领头两位连连拱手:

“呵呵,蔡兄,以后我等要精诚合作啊。”

“大匠折煞下官了,以后下官还需大匠多多栽培才是。”面容黝黑的蔡成放低姿态,主动示好。

这个不善言谈的秦墨子弟,在官场待了这么久,肚子里总算存了点弯弯绕。

“哈哈!”

张成见状,抚须微笑,心说:‘不仗着太子的威势拿大,将来倒是能少许多麻烦……’

将作府两位主官相谈甚欢,聚在旁侧的一众臣属也相处融洽,如今将作府这场景,堪称你好我好大家好呀!

与此处情形类似的,还有廷尉府、太仆寺等一个个小团体,若非要顾及少府、宗正,他们早就大笑出声。

改制前的种种担忧、彷徨,再不必提。

陛下圣明!

太子英明!

正所谓,有人欢喜、有人愁,如果说上述几对的喜与愁都是含蓄表达,那么之后这对,就是明着骂。

“呸!”

“小人得志!”

通往北阙的廊道上,车骑将军李广骂骂咧咧,丝毫不顾及周围时不时扫来的目光。

实际上,李广就是骂给周围人听的,他不爽,就要骂。

而旁边听到李老头骂声的……其中一位,也光明正大的回了,就两个音儿——

“哼哼!”

新任宗正韩说端着架子,皮笑肉不笑的斜了李家父子一眼,随后带着宗正府属官径直离开。

四周出宫的官员见状,全都默契的移开视线。

韩说与李广……不,准确来讲,是韩氏与李氏的仇怨,由来已久、人尽皆知。

攻打东越国时,韩说先李敢一步赶到东越国都,受了东越君臣的投降不说,还拿了唯一的封侯功劳。

当时李敢的心情是两个字:

“m的!”

他会有这般激烈的情绪,被人抢先一步是诱因,抢在自己前面的那个人是韩说,则是主因!

众所周知。

李敢是李广第三子,李敢兄长李当户、李椒都于多年前去世,其中李当户去世的最早,留下一个遗腹子李陵。

而李当户逝世前,一直担任郎官。

恰巧,韩说也有一位兄长,名叫韩嫣,同为皇帝近臣。

但不凑巧的是。

在一次随侍天子左右时,韩嫣举止放肆,李当户当众出手殴打,这一打,就打出了恩怨!

现如今,李当户已逝,韩嫣也被太后王娡赐死,李、韩两家的恩怨没有因为时间消弭,反而越积越深。

能与陇西李氏叫板的韩氏,自不是寻常之辈。

颍川韩氏。

在大汉的昌盛起于韩信……

不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那个韩信,而是大汉开国初期、封地颍川的异姓王韩信,史称:韩王信!

而且不止如此。

李广的祖先能追溯到秦国的李信,韩氏的祖先同样能追溯到战国时期,而且更显赫,乃是韩襄王之后!

宗族势力旗鼓相当,两家主事的人也都不是谦和的主,以后同列朝堂,估计有的闹腾……

前殿朝会结束后。

朝堂上、长安城里的动荡结束了,同时也就意味着,波及地方郡国的动作要来了。

例如,官学。由祭酒张安世主导,下发政令于地方郡县,开始成建制设立官办学堂。

按照地方层级,此类机构,在郡中称为‘学’,在县里称为‘校’,在乡中的称为‘庠’,在村中的称为‘序’。

将作府督办,地方配合,尽快完成官学修建。

教学科目、生源资格、经师品阶等等细则,皆由祭酒与天子一同制定。

与此同时。

另一件牵动天下人心的大事公之于众。

继征辟制、察举制之后,天子下诏,再增一类选官制度,施行开科取士,即:科举制!

诏令特别说明,科举与察举不同,察举所推举的孝子、廉吏,朝廷虽然会对其进行策问,实则轻考试,重举荐。

但科举。

重考试,直接省略举荐这个步骤!

也就是说,无需拿到太守的举荐信,凡是在明经经学、进士辞赋、明法律法、明字文字、明算术算等五科有建树者,皆可入京考试。

其中佼佼者选为朝廷官员!

诏令颁布,又经邸报刊印散布八方,天下有志之士,寒门、乃至没有门第的落魄之士是何反应,可想而知。

一时间。

赶赴长安者,犹如过江之卿!

鉴于当年朝廷募士从军时,有诸侯王从中阻挠,没错,说的就是淮南王刘安,这一次,天子特地下诏:

“凡诸侯国子民,亦可参与朝廷科举,如有诸侯王暗中阻止,一经发现,休怪朕不客气!”

预防针打了。

倘若还有人往枪口上撞,那刘彻不介意让自己某个叔伯兄弟死上一死……

在长安愈发热闹之际,期间还发生过一个小插曲。

皇帝颁布的科举五科中,像术算、辞赋,要靠的题目很直观,即便是律法科,选题的框架也必然是在汉律内。

可明经,即,经学。

这一科的考试范围,却得人为框定,其实就是皇帝选,而皇帝选的经义不止儒家《孝经《论语《公羊传等。

还有《韩非子。

后者,可是法家经义!

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选选就好,就和太学五经博士,只有儒家的五经一样。

只有儒家经义、儒学的选官通道,意味着,选拔出来的官员就一定是儒生!

多了一个法家经义,就是开辟出一个法家选官途径,儒家的垄断地位瞬间受到挑战。

出身儒门的朝臣很快便做出反应,他们第一想法是去找董仲舒,可惜,董仲舒不知何时已返回家乡广川郡。

广川远在齐鲁之地,短时间无法去寻。

旋即。

京城儒门官员找上了刚刚上任的光禄丞,倪宽,找他也很合适,因为负责此次科举考试的人,正是倪宽。

将来通过科举选出的‘天子门生’,也会置于光禄丞之下,算来算去,找他非常合适。

然而。

倪宽却对来寻的同门说:“科举是太子献策,你们以为明经科出现法家经义是巧合?”

“太子塞进来的法家经义,你们想让我带头抵制?”

“忘了孔师?”

想起如今声名狼藉的孔安国,头脑发热的儒家官员仿佛夏日里被人泼了一盆冰水,透心凉!

抵制是不可能抵制了,众人打个哈哈,各回各家……

不过。

话又说回来,刘据给独尊儒术掺沙子,倪宽都看得出来,皇帝会看不出来?

还有一点。

皇帝让倪宽这个儒家门人负责科举,符合儒术独尊的国策,但又让张汤的儿子张安世担任太学祭酒。

其中意味,就很值得噘磨了……

落叶黄。

秋风飒飒。

紧邻长安清明门南侧,隶属光禄寺的贡院大门洞开,一众或亢奋、或沮丧的人鱼贯而出。

寻着乡音,大家迅速分为一个个小团伙,朝着长安各处的落脚地散去。

前街西行的主干道上。

一群齐地口音正热烈讨论着。

“好险好险,幸亏跟着先生学经的时候没有偷懒,差点答不上来,诶,你们答的如何?”

“不敢与东方兄的明经科比,在下考的明算科,倒也答了个大概。”

“嗐,刘兄客气,经义、术算都一样。”衣着得体、较为健谈的东方姓青年谦虚一句,随后试探道:

“刘兄,你可是……”

“误会误会。”腼腆些的刘姓男子知道同乡在想什么,连忙摆手:“在下虽姓刘,却是商贾出身,不敢攀附天家。”

“奥……”

东方姓青年点点头,哈哈一笑,与其攀谈几句,没有半分鄙夷神色,随后很自然地看向同行的其他人。

“我与刘兄一样,考明算科,尚可。”

“谦虚了不是?”

“我考明字科,不知好坏如何。”

“嚯,张兄书法定然了得!”东方姓青年的捧哏功底很扎实。

瞧这家传绝学,再看这复姓东方,又是齐地人士,也不必卖关子了,没错,此人正是东方朔的次子——

东方敬。

这时,同行的一位年岁渐长的乡人,瞧了东方敬一眼,拱拱手,“在下考明法科,亦不知好坏。”

“哦?”

听到明法科三个字,身侧几人齐齐看来,能在第一次科举选士就选律法?

“我曾在县中任掾史,通晓汉律,这才无需提前温习筹备。”面向沉稳的汉子如实禀告。

东方敬的捧哏也是张口就来:

“厉害!”

这句不算无脑捧,大汉小吏何其多,有几人能做到熟记汉律、乃至通晓汉律?

况且现今的大风气是以谦虚为主,对方说了‘通晓’,多半在律法的研究中层级更高。

东方敬没在意那人曾经小吏的身份,也没在乎好像被看破了出身,他深得父亲真传——

脸皮厚如城墙!

“诸兄大才,正好,愚弟略有闲钱,今日我宴请诸位,一起、一起,都是同乡,以后互相照顾。”

同行的人有些犹豫,毕竟他们相处不久,有的不想欠人情,有的还略有防备。

“无需客气!”

东方敬作怪罪状,同时压低声音,“据小道消息,此次光禄丞统考后,其中优异者,可入未央宫面圣。”

“由陛下亲自策问!”

“入了宫,那就是入了帝心,将来前途无量,即便落选,没能入宫……你们可知是个什么结果?”

不出所料,所有人都被话语吸引,小心翼翼的问:

“什么结果?”

“嗐,三言两语说不清,走走,同去食肆,咱们边吃边聊……”

(本章完)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雪的女儿 戒神 穿越之终结战士 黑西游:师父别开枪 征服女帝后,我成就无上剑仙 老婆老婆,我爱你 病美人的邪神人偶[无限] 梦归夏朝:拥有貔貅血脉不要太爽 玩偶师[无限] 金龙:帝国六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