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下江南
贾蓉带着人下午出发,如今还是农历七月初,天气依旧热的厉害。
史湘云和林黛玉很快就受到了颠簸之苦,短短三四个小时就像是过了一天一样。
等日落之后,车队还在前进。
仆人小厮和丫鬟奶妈都坐在了马车里。
林黛玉、紫鹃、雪雁、史湘云、翠缕、薛宝琴、小螺七个人在一个车里热的出汗。
车子里虽然有冰块,但很快就融化了,几人只能喝点凉水解解暑。
晚上还是在赶路,除了上厕所之外,其余一切事情都在车上解决。
林黛玉和史湘云等人迷迷糊糊的睡了一觉,等醒来的时候史湘云昏昏沉沉的询问:“到了吗?”
薛宝琴坐在窗口看了外面一眼,“还早着呢,京城的地儿还没出去,老爷说了要七八天才能到。”
史湘云更加难受了,“早知道不出来了。”
林黛玉笑着说:“就知道胡说八道,且再忍一忍,明天换了水路坐上船就轻松了。”
史湘云躺在凉席上,双脚踩在前面的车厢上伸直双腿,“在船上就自在了吗?”
林黛玉笑不出来了,委屈说:“更不好受吧。”
史湘云笑道:“不好受你还说?”
“不是安慰你嘛”林黛玉和史湘云开起了玩笑。
史湘云很快坐起来,“好啊你!就知道说些没用的话安慰我!”
马车里地方也不算小,但是七个姑娘挤在一起就显得很拥挤了,很快就像是一条鱼带动了其余鱼一样,车厢里热闹了起来。
没多久贾蓉走过来掀开帘子,“再忍一忍,上厕所的话和我说就行了,等半个时辰后就到码头了。”
史湘云看到贾蓉,笑道:“还以为今天要露宿野外!”
贾蓉笑道:“你太小看我了,若不是赶着早点出发的话,今天就在驿站休息了,各地都有专门招待钦差大臣的驿馆,等下我们用的船也是专门的官船,可乘五百人。”
史湘云坐起来说:“那快点,这里挤得太难受了。”
“且再忍忍。”贾蓉放下帘子,继续带着人在夜里赶路。
夏天月明星稀,晚上一会儿伸手不见五指,一会儿又明亮的像是白昼。
众人提着玻璃油灯赶路,过了一个多小时,果然在码头地方见到了一艘灯火辉煌的大船。
大船有三层楼房那么高,又长的像是一条街。
“这船真大!”史湘云张开双手比划,“比湖上的小船大几百倍!”
贾蓉笑道:“千倍不止了,这还只是水上的小船,宝琴妹妹应该见过海船,海船比这个大很多。”
薛宝琴不好意思说:“我随父亲坐的船都是商船,没有坐过这么大的官船。”
这个时候几个人走过来躬身,“国公爷,马和车都搬上去了,船也检查了没有问题。”
贾蓉点头道:“好,先上去休息!”
众人上了船,开始了长达七天的旅程。
大船不仅大,船动力也进行了提升,船帆和船体都是刚造好一年多,夏天风大正好顺风顺水,沿江而下速度也快。
过了几日,贾蓉每天和林黛玉、史湘云、薛宝琴一起下棋钓鱼,聊着诗词和两岸见闻,不知不觉就到了扬州。
扬州是一个好地方,贾蓉带着一群一米八几,甚至不少一米九的带刀猛汉出现在苏州码头后,迅速引起了当地人的注意。
本地官老爷带的那几个在普通人面前耀武扬威的士卒,在贾蓉手下死士面前就像是小丑一样。
“参见宁国公!”知府见到贾蓉迅速行拜礼。
贾蓉站在岸边说:“本官有要务南下,今日在扬州休息一日,不要铺张,不设宴,我今天在我恩师林如海之前住过的宅子住一晚就走,其余人莫要打扰我清净休息。”
从四品的知府在贾蓉这种爵位官职都顶天的红人面前,没有一点反抗的权力,很快带着那几个可怜的官差在前面开路。
贾蓉带着人很快住进去林如海之前的宅子。
林黛玉和贾蓉一起进入这个小时候住过一阵子的宅子,看了看后又看向了贾蓉。
“蓉哥哥,这里和我小时候记着不一样了。”
贾蓉笑道:“和我以前住的时候却没有区别,你年幼时去的贾府,之后我和你父亲认识时这里改了样子,那时候你父亲正值英年,又是大展宏图的时候,住了几年就升了官当了扬州知府,院子里自然又收拾了一番。”
“我记得你父亲又娶了两房妾,虽和你记忆中不一样了,但想来都是高兴时收拾的,黛玉妹妹不必伤感,我记得都是一些高兴事情,可惜那几年你身子还没有调理好,我又忙着家里各种事情,不然早带你过来看看了。”
林黛玉听到后也不那么伤感了,似乎是能想到父亲高高兴兴的那几年。
“多亏了蓉哥哥,那几年父亲和我写信的时候都是夸赞,我也能感觉到字里行间的欣喜。”
贾蓉安慰说:“来,我带你参观一下,说说你父亲那几年都是怎么过的,我还给他熬了些药材,和他谈论怎么保养身体之类的闲杂事情。”
“这个地方我已经买下来了,平时是手下人在管理打扫,等以后你有了孩子,可以过继一个继承林家祖业,别让你父亲这一支绝了后。”
林黛玉从未想过这个事情。
生孩子可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一般人怎么可能把儿子改姓,随母亲呢。
林黛玉很快想到了眼前这个熟读四书五经,却又离经叛道的男人。
想到这里,林黛玉的脸庞不禁有些发烫了。
众人简单住了一晚上,吃了扬州本地厨子做的本地美食。
出了扬州到了金陵附近后,薛宝琴带着丫鬟奴仆还有宁府的护卫一起下船。
薛蝌和薛家人在岸上接到了人,又对着贾蓉等人拜礼后看着大船继续顺江而下。
贾蓉甚至是下船的必要都没有,也没有去看望薛家兄妹的母亲。
烟三月下扬州,扬州之后是金陵,金陵之后一大段距离才是苏杭。
到了姑苏后众人再次下船去林黛玉的老家祭拜亡父亡母,又和看宅子的人见了面发了些赏钱,留下雪雁和王奶妈等人在家住几天。
等贾蓉从蟠香寺捐钱回来后,众人又出发去了杭州。
耽误了那么多天,甄家人能跑的早跑了,该转移的财产也转移的差不多了。
当贾蓉安顿好史湘云和林黛玉,自己骑着马带着大兵开始抄家的时候,甄家人也都准备好了。
“国公爷!”甄家老太太和两个不成器的儿子儿媳等人,带着不成器的孙子孙女们跪在门前等死。
贾蓉也不废话,“搜!”
几百多官兵迅速应道:“是!”
贾蓉很快从马上下来,对着跪在地上的老头老太太们说:“这里太热了,去屋子里跪着说吧。”
甄家老太太迅速说:“谢国公爷!”
贾蓉早就派人过来传递消息了,这里的人知道是贾蓉过来抄家后,也都配合的留下来一些钱财准备着。
进屋后贾蓉坐在厅中,甄家是接驾多次的江南豪门,可惜新皇是一个不爱出门的皇帝。
等老皇帝和老太妃都死了后,甄家还不清任上的亏空,自然就到了该死的时候。
“皇上派我过来的意思你们也都猜得到,多余的废话我就不说了。”
贾蓉坐下后掀开衣领的官服,这江南的七月天还是热的厉害,于是直接说:“起来一个,给我扇扇风,热死了。”
甄家老太太看向旁边的少女,甄家三小姐很快起身走到了贾蓉身边。
贾蓉没看她,直接对着地上的众人说:“依照皇上圣旨,除主要几个犯人进京发落外,其余人依律处置。”
“你们甄家现在多少人?”
甄老太跪着说:“回禀国公爷,除去外嫁和落水失踪的,余下还有本支男丁八人,女十一人,眷属女三十三人。”
“另有甄府姻娅男五十二人,女四十五人。”
“奴仆一千三百六十一人,包含丫鬟、仆妇、男仆、小厮、优伶。”
贾蓉听到后说道:“老太妃还是你们家亲戚呢,这国丧家丧期间还敢养戏班子!”
老太太忙说道:“国公爷饶命!都是没来得及遣散的,自老太妃死后,没开过一场戏。”
贾蓉拿着扇子给自己扇风,“算了,这戏班子我收下,给你们少一条死罪吧。”
老太太感激道:“多谢公国爷!”
甄家的问题和贾家一样,获罪的都是主要几个男人。
不过甄家的奴仆过了几十年好日子,如今也到头了。
抄家必定株连,甄家分支也难逃被罚的命运。
男子关押等死,女子卖为奴,或者发配教坊司当妓女。
原来就是奴仆的那些人,在甄家被抄之后也肯定不是自由之身,而是继续沦为奴婢。
有的是被抓去边疆效力当给守军释放压力的女奴隶,有的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给当地官员收了。
尤其是一些获罪官员的美貌小妾,基本上都内部消化了。
如果不是死罪,仅仅是贬官之类的,那么有身份的女人就各回各家,没本事的就被人贩子抓走了。
甄家人不是不想逃,是没地方逃。
一群娇生惯养的老爷夫人,就算给几个月的时间,也逃不出朝廷的追捕,其余人也不敢包庇这些人。
甄家的奴仆很快被就地贩卖,大牢关不下一千多人,所以很多男人女人就像是牲畜一样被直接贩卖。
皇上要的只有甄家的主犯,甄家的女人只要贾蓉看得上,就能活命。
贾蓉检查了一下名单,又看着搜查出来的大箱当票,一阵的无语。
“你们家就没点钱让我给皇上复命的?就这点废纸还想要活命?”
老太太的儿子急忙说:“国公爷明鉴!官上的亏空和卑职家真的没有太多关系,卑职有苦难言啊!”
贾蓉说:“那就去京城和皇上说吧!来人!把这几个都给我关进大牢!其余女眷我挨个审问!还有这老太太也跑不掉,把她和她儿媳关在一起,小心点,不要上刑具,吃喝都管好!”
“是!”旁边听候吩咐的人明显知道贾蓉的意思。
等甄家的爷们和老太太走后,贾蓉坐下继续挨个审问。
“排着队,一个个过来让我看看,都抬起头,是去大牢还是去别处,就看你们的了。”
贾蓉翘着二郎腿,旁边甄家三小姐规规矩矩的拿着扇子扇风。
他迟来这么多天,甄老太太也提前和几个孙女都交待过应该如何保命。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保命,贾蓉挨个挑选,很快按照名单身份和模样,收了十个。
附近站着的知府看到贾蓉就收了十个就要走了,忙说道:“国公爷,皇上之前吩咐过,除主要几人和查封资产外,其余都由国公自行处理。”
旁边另外一个大官哈巴着说:“国公爷,这一千多人里年轻丫鬟就两百多了,苏州大牢就算是全腾出来也装不下一千多人啊,还请国公爷帮忙多收留些女奴,替我等解忧!”
贾蓉义正言辞,“莫要多说!五个就够了,多了也养不起!”
知府一愣,不是收了十个吗?
能当官的都是人精,很快众人就反应过来了。
这家伙,一套一套的!
“是!国公爷!国公爷清正廉明,真乃我辈楷模!”知府知道怎么做了。
贾蓉很快喊来了史湘云和林黛玉一起去探监,让她们看看被抄家后的下场,等回去后好和府里人说说这场面。
豪门嫡女又如何,天下从来没有不变的规矩。
但是强者恒强!
贾蓉很快明面上收了甄家五个丫鬟小姐,暗中又让手下人买了一百多个丫鬟小姐夫人小妾。
至于男仆……都被流放去采石了。
采石场那地方可是壮汉去了都会被折腾死的地方,更不要说一群老婆子倔媳妇了。
贾蓉不要的女人,要么是去了妓院,要么是被人贩子买了不知道去何处。
贾蓉能力有限,救不下所有人,只把各房夫人小姐和丫鬟们救了。
休息了半个月,等史湘云和发配边疆的叔叔还有贾琏送来的婶婶姐姐妹妹等人一起吃了顿团圆饭后,就该上路的上路,该回家的回家了。
贾蓉在苏州接受当地官员乡绅的招待,替不少甄家人找了出路。
没多久贾蓉就提前回去了,虽然荔枝吃的爽,但实在是受不了江南的闷热天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