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舒坦日子
贾蓉闭关多日,天下太平。
家人们想念贾蓉。
“算算日子,也两个月了,差不多不到一月就该出来了。”
贾元春和老太太等人闲聊的时候,说起了贾蓉的事情。
小红在一边伺候,插嘴说:“前阵子送饭进去时问了老爷事情,老爷不让我们问,就不敢问了,现在都是放下饭就出去,拿了东西就离开。”
贾元春说:“他忙的厉害,我们也不敢打扰他,知道在家里就好了。”
史湘云好奇道:“去年怎么过的来着?我给忘了。”
贾元春笑着说:“去年你还没住下吧,不知道也不奇怪。”
今天王熙凤不在这里,或许是这阵子经常和老太太王夫人一起打下手说笑话的关系,时间久了就突然醒悟这不是原来的贾府。
于是就不过来当孝顺孙媳,而是在自家屋里躺在椅子上翘着腿当起了二奶奶。
贾元春愿意陪着老太太和王夫人,那是她自己的事情,王熙凤现在和尤家三姐妹还有秦可卿等人自己玩。
原来王熙凤总是过来,尤氏等人不好拦,也不好说话,又不好不过来。
如今王熙凤想开了,有王熙凤当带头大姐,其余几人自然乐得安逸。
尤氏不是没有心机本事,而是因为从小受到的思想教育和自身形成的风险意识,不想当冲锋在前的那个人。
她和王熙凤,反倒是配合的很好,就算是王熙凤做了一些逾越的事情,被贾蓉调教多年的尤氏也不在意这点小事情,心胸宽大。
二姐三姐和秦可卿同样不喜欢出头,又不愿意遵守老太太那边烦人的礼教规矩,她们早就被贾蓉那种离经叛道的温柔给带坏了,和老太太那边格格不入。
但是她们自己从小接受到的教育,尤其是二姐这种特别想要当贤妻良母的人又做不出来贾蓉那种无所顾忌的事情。
所以就连不来和老太太这边问好请安,一起吃饭的事情,都需要王熙凤这种带头才可以。
王熙凤就是尤氏那边最需要的人才,最适合当她们院子管事人的女人,一过去就担任了重要位置。
最能说的王熙凤不在这里,有些场面话就只能老太太这个当家人自己来说,自己来解释了。
老太太对着贾元春解释说:“你糊涂了,她去年一年都是在你们这里过的。”
王夫人解释说:“我记得是史侯外出当大员时住进的这边,一直到现在。”
听到话题又说起了要被斩首的史家人那里,贾元春忙说道:“是我糊涂了,这日子过得真快,一眨眼就过去了快两年。”
小红说:“说来小红来到这里也两年多了,记得是年后过来的,应是比史大姑娘早了不到一年,到现在是在老爷这里待了两年半了。”
贾母点了点头,低着头叹息道:“荣国府的牌子,也被摘了两年半多了。”
小红不会说安慰人的话,记性好反应快是没错,但不代表在安慰人和转场应变能力上比得过身经百战的王熙凤。
这种事情很累人,王熙凤在发现自己根本不需要讨好这个老太太后,也越做越烦,索性及时抽身回去自己院子里管家。
她现在管家不需要老太太的支持,贾蓉支持就行了。
再说贾家那边是姐妹,尤氏院子里的也是啊!
东院的,才是宁府真正的长辈,贾元春不过去伺候就算了,还要王熙凤带东院的人天天过来请安不成?
没了王熙凤这个活宝,贾元春当家虽久,但是某些方面根本不需要奉承人,自然经验少,安慰人的话也就是那样。
好在老太太自己走出了悲伤,笑道:“如今荣府还是贾家的就行了,本儿怎么没过来?”
贾元春说:“贾本又淘气了,我罚他在屋子里写字。”
老太太又询问:“那贾术呢?”
贾元春说:“贾术和弟弟们在玩,那一大群小孩子,都进来的话又闹闹哄哄的。”
老太太笑着说:“热闹点好,我就喜欢热闹一些,小孩子不热闹一些,那才不像话呢!等下都喊来我看看。”
见老太太这么说,贾元春答应说:“好,我让厨房切点水果过来,有东西吃才能坐的住,不然进来又和猴子一样乱跑乱翻。”
老太太笑了笑,“好。”
王夫人说:“十几个孩子,我到现在都记不清楚所有名字,就知道我外孙贾本贾术贾柊、秦氏的贾朴贾机、抱琴的贾杜、还有两个女孩贾棠、贾杏,还有贾英贾巧姐。”
贾元春回答说:“尤二姐和尤三姐的孩子还小,不常过来,还有几个前几年都在奶妈照顾,也不怎么出来,鸳鸯平儿没赶上好时候,这几年总是遇到事情,等这次老爷出来就好了。”
王夫人提醒说:“你呢?你趁着年轻,也要多生几个。”
老太太也跟着说:“是啊,你们两个身子都好着呢,小孩子就是要多点才热闹,咱们家又不是养不起那些孩子。”
贾元春点了点头,“好,这个还要看老爷。”
史湘云很快悄悄出去玩了,没有加入贾家老中青三代人的日常闲聊。
林黛玉等人也陆续的跟着出去园子里散步。
史湘云吐了口气,“她们说的话我都插不上嘴。”
薛宝钗拿着扇子摇着,尽管已经是下午四五点钟了,还是有些闷热的厉害,要等到七点后太阳落山才会凉快一些。
薛宝钗笑着说:“老太太喜欢孙子,想让宁府的哥儿姐儿知道她这个老祖宗,你就不要在那里碍事了。”
史湘云听不明白,哼着说:“我早就全都认识了,几个小孩还天天找我玩呢!”
她的得意表情只能说明她没听懂,林黛玉听的明白。
老太太不是喜欢孙子孙女,是要维持老祖宗的形象。
贾蓉对老太太和王夫人有时尊重,有时不尊重。
老太太和王夫人感动不了贾蓉,但也不是人人都像贾蓉那样暖不热,贾蓉的孩子们都是听话的小孩子,又有贾元春这个一家之母在维护着老太太和王夫人的地位。
林黛玉隐约察觉到了,东西院正在分庭抗礼。林黛玉迅速询问说:“今天惜春她们三个也没过来,是怎么了?”
薛宝钗是园子里的百事通,直接说:“惜春去她嫂子那里玩了。”
惜春去了,探春迎春自然肯定会跟着过去。
林黛玉轻轻叹了口气,这园子里又分起了派系。
史湘云一边看池子里的鱼儿,一边笑着说:“你怎么不过去看看?”
薛宝钗没好气的说:“那一屋子都是官宦人家的小姐,我看你们两个过去,保准受欢迎,说说不完的话。”
林黛玉露出微笑,没有忍住。
原来不是没去,是去了之后说不上话,被人家无视了。
史湘云说道:“我们去看看吧,正好看看袭人。”
林黛玉点头说:“好。”
薛宝钗自然没有意见,三人很快带着丫鬟们走去尤氏的院子。
尤氏的院子在荟芳园东边,原来的仆役房拆了重新扩建一个更大的院子。
这里少了些草树木,也没有溪水河流,只有普普通通的干净地面和一个像是皇宫阁楼一样的大殿建筑。
大殿门口的屋檐下有老婆子坐着守门,看到几人过来后忙下来问好。
“林姑娘、史姑娘、薛姑娘。”
史湘云笑着说:“我们来找凤姐姐玩,她在吗?”
“在,都在里面。”老婆婆迅速带着几人进去。
薛宝钗拿着扇子跟上,脸上一点也不高兴。
进去没走几步,王熙凤就出来了。
“稀客啊!你们三个来了。”
穿着白色漂亮衣裙的王熙凤出来后笑着打招呼,身后还跟着五个丫鬟。
史湘云笑着说:“什么稀客,一个月见了一百次还不行啊?过来看看你,你瞧,这就嫌弃我们了。”
王熙凤笑道:“这不是想你们多来来吗?你看一听到你们来了,就出来迎接,鞋都没穿好。”
史湘云和林黛玉低头看去,发现王熙凤穿的是一个很奇怪的鞋子。
“这是什么鞋子?不像是布做的,像是石头玻璃?”
王熙凤走到一边坐下,“这是高跟鞋,又叫水晶鞋,我穿着一点都不舒服,就是我叔叔在外做官得了这个东西,就给我送来了,穿着显得个子高,我就是在家里穿穿,出去谁穿这个啊。”
史湘云看着地上的鞋子,直接伸手从王熙凤脚下比划了一下,震惊道:“这一指头多高了,走路踮着脚走路。”
史湘云很快踮着脚走路,好奇道:“感觉也没多高啊?”
林黛玉看到史湘云伸着脖子踮着脚走路的样子,迅速低头捂着嘴笑。
薛宝钗也用扇子挡住嘴,弯着腰笑了起来。
就连王熙凤也是用手捂着嘴笑了起来。
林黛玉笑着说:“快别丢人了,像是一只呆头鹅。”
史湘云可不觉得有什么,“这鞋子肯定不好,穿着多别扭,外面女人穿着这种鞋子,多遭罪。”
王熙凤说:“这你可说错了,西洋的男贵族就喜欢穿这鞋子,显得个子高,从国王到大贵族小贵族,都喜欢这个。”
史湘云好奇了起来,正想要试试的时候,就见袭人带着丫鬟进来了。
袭人高兴说:“你们来了,我平时也不好去找你们,怕遇到了太太她们,你们要是想我了,以后多来看看我吧。”
史湘云拉着袭人的手坐在一边,关心说:“你没事吧?在这里过得可好?”
袭人笑着说:“好多了,二奶奶和太夫人对我很好,给我安排了屋子住处和丫鬟伺候,还给了我衣服和各种用的东西,就是不能回去看宝二爷,我现在只能等着国公爷出来后再说。”
史湘云询问:“宝玉和太太怎么说的?”
袭人叹气道:“他能怎么说,什么都没有说,在老太太眼里我们就是丫鬟,鸳鸯也好,平儿也好,都是这样,鸳鸯和平儿现在不是荣府的丫鬟了,我还是。”
说着说着,忍不住就哭了。
虽是姨奶奶,可还是签了卖身契的丫鬟,至今的身份依旧是丫鬟。
王熙凤安慰说:“行了,不要哭了,都和你说过了,等老爷出来了,让他说说就成,这事情你磨破嘴皮子,膝盖跪出血,脑袋磕坏了也求不成,但咱们老爷说话了,那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袭人哭着说:“谢谢二奶奶!”
王熙凤又看向史湘云和林黛玉,“你们不用安慰她,这事情又不是大事情,老爷既然说了就肯定会帮,别整天瞎想了,过来我这里玩就开心些,我给你们看看老爷今年从南边买来的西洋画。”
王熙凤很快带着姑娘们去参观,袭人也不哭了,跟着一起进去玩。
没多久三春和尤氏三姐妹也过来一起汇合,喊来秦可卿一起吃酒作诗行酒令,热闹了一晚上。
相比起贾元春和爱热闹的老太太那里,尤氏这边更加自由一些,更符合年轻人的喜好,属于没规矩的热闹,自由的热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